拾起这个沉甸甸的话题,似乎有些缺乏勇气来参与这个非常有意义话题的探讨。但很难得一个好的话题的开始,索性又硬起一回头皮吧。与大家一起讨论。
东方的文化传统,以其无比温和的耐性而生存于艰难困苦之中,我觉得他更象水——不是涌涌之水,而如涓涓细流。他的特点是延续性继承的。从古至今,摸索出今天的这条线,便可以牵出先人们的足迹。而西方的文化在断代中发展。一种传统消失了,象一座山峰消失一样,再出现时,又是另一坐独立的山头。
以至于十四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拾起些历史遗下的东西而拼命搜寻曾经有过的文明与文化。西方许多的文化如雅典、克里特文化都如芸花一现,消失了。而东方文化如山脉连绵不绝。
说了这么多,只是论证,文化的差别有许多必然的因素,中西方文化属于两个文化城。但人性共通,当然能寻找出许多相通的地方。正如人类遇悲则泣,遇喜则笑一般。
不但中国的教育方法与国外完全不同,东西方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我邀请一位外国朋来中国玩,他告诉我,我没钱。正孩子一样摊着双手,告诉我真的没有,没骗你。我知道这不是玩笑。而在中国,同样的一句话,得到的回声可能更堂皇一些。
西方人可以说,你尽情的生长吧,孩子。是的,土壤就是自由生长的,如果过份管束,孩子必然不能生存于社会上,而中国就是这样的范畴,你没有办法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管束下成长,因为他必然要生存,否则,在这片连绵的山脉上,你想寻找到独立一处的地方,只能自己承受来自各方面的风雪侵蚀。而西方,每个人都是自已站立的,他们以集体群来抵抗。也许每一个人并不强大,但是独立的组成群体,就不可小视了。
但并不是说,完美的集体,有着相同性能的因子的集体就是最有力量的。即使有,这种力也是暂时的,有时候这种力是灾难性的。正如无数的小河汇成一条同向的河,如果方向错了,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可怕。而西方则在许多独立的因子中互相冲撞,互相的独立性不会产生完全一致的思维空间,所以多维与多元成为了其特性。有时候,这种情形更多表现为散漫无序,容易被完全化一的集体所征服。
历史上中国的强大和西方的弱小似乎可以佐证。但这只适合于特定的生产关系。发展到现在,创造性与自由的思维更多地担负起完善社会的功能,西方便走在了中国的前方。
文化背景的差别很有意思,值得我们探讨。不过今天只有十几二十分自己来瞎说,可真有点贻笑大方了。请大家别笑话。
有机会再好好讨论吧。
摇篮妈妈 的回复:(写于5/16/2001 5:48:19 PM)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尽管我内心非常希望儿子能听我的话,那会减少我不少“麻烦”,:)但是针对他的问题,我还是给他提出了一套“三讲”原则,第一条就是讲道理,第二条是讲礼貌,第三条是讲分享。我告诉儿子,妈妈喜欢你讲道理,谁有道理听谁的。4岁半的儿子现在和我争执时,常常会说,你没有道理!那么我就让他说说他的道理,有时候平心静气地听孩子讲他的道理,我会发现,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的道理也是值得尊重的。我们不希望孩子变成应声虫,希望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这实际上是给我们自己的教育增加了难度,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东西方的文化传统、教育观念是有相通的地方,因为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nightingale 的回复:(写于5/16/2001 11:52:47 PM)
每天上幼儿园之前我常对他说:“你今天要乖乖的。”等从幼儿园接他回家时,也是常问他:“你今天乖不乖啊?表现好不好啊?听不听老师的话呀?”每次一说完,我就立刻后悔,悔不该对他说这样的话,问自己我怎么也这样了?这会抑制他个性的发展,磨平他的“棱角”的!可是没办法,过会儿我又忘了,又对他说同样的话!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恍然大悟,我从小就是在这样话语的“鞭策”下长起来的!我从小受到就是这样的教育,即“乖就是好,听话就是好”,所以才会不自觉地用在儿子身上。
我也是这样矛盾着!
有时在叫轩儿“听话”之后,只好补救一下:“妈妈说的对,所以要听妈妈的,轩轩如果说得对,妈妈也会听轩轩的。”
真是步步都难做啊。
关于文化差异的话题,我非常有兴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112278.html
相关阅读: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我家有个乖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