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形成可能与多次重复后产生的条件反射有关。安安满月后改用人工喂养,每次喂奶前都在他胸前垫一块纱布。安安等喂奶非常不耐烦,哭起来死去活来。但是在纱布围上小脖子的一刹那,哭声嘎然而止,小嘴张开等着奶嘴。直到现在,安安吃奶前一定要“纱布”,从不马虎。
安安见不得拉开的抽屉和敞开的橱门,一定要亲自把抽屉复位,把门关上。为此我不知道喊了多少遍“No,no,no,no,no!”怕他夹了手。但他除了时不时笑着对我也“No,no,no,no,no!”回来,依然故我。
他有一堆玩具,每次玩好,他也会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点很让我们做父母的自愧不如。
现在会说话了,看到不入眼的,就来找我:“妈妈弄弄好这个。这样喽!”要是我说这样也没关系,他可不依不饶:“不是这样的!”然后手脚并用地试图说明:“是这样的!”前几天阿姨把他的洗澡盆放在浴缸里的时候,边沿没能和浴缸绝对平行,他吵着要“弄弄好这个”。害得我们问了半天才弄清他要做什么!
秩序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了,所谓习惯成自然吧,也可以说是先入为主。如果外婆先告诉安安一件事是怎样做的,我要宣扬另一种办法,那是千难万难。肯定是一句“不是这样的!”
秩序感和节奏感也有关系。安安的节奏感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之一,这大概和他两三个月起要动用莫扎特的交响乐催眠有关。那时候为了哄他睡觉,我们已经黔驴计穷了。有一天听说音乐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有好处,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我就从家里现有的CD里找了一张出来,虽然不是专为婴儿设计的,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先放了再说。交响乐很难听出节奏来,我就故意夸张地摇头挥手,象个指挥(或小丑),安安竟笑出来,不一会儿就发呆入睡了。以后屡试不爽,而且音乐声越大入睡越快。我们当时一致认为,古典音乐实在太枯燥无味了,不要说大人,连小孩听得都要睡觉。现在安安听到莫扎特,或其他节奏感强的音乐,会随着节拍点头,小手指指点点地打拍子,想来实际是节奏吸引他。
安安八个月时在南京暂住。我周末去看他,听到厨房里爷爷剁肉,安安就开始点头附和;甚至远处传来收废品的摇铃声,他也象被按了电门一样,点头遥应。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安安住一个月后,回上海时更加发扬光大。空调的风力大一点,他也感到“韵律”无穷。有一段录像是这样的:那时他还不能独立行走,还得大人牵着小手,那天是外公牵着。天很热,他赤着脚,随着罗大佑的“童年”非常投入地点着头,乐得外公也手舞足蹈。一老一少,直到曲终才尽兴。
安安的生活节奏也有条不紊。八个月前我们一直保持记日记的习惯,无非是他吃,喝,拉,撒,睡的流水帐,更象是一本科学实验记录。后来我们都烦了这种记录一尘不变的事,就停下来了。
aleta 的回复: (写于8/3/2001 10:33:03 PM)
关于你跟安安之间的no,让我想到我的“育儿宝典”里7--9个月那一章开篇,说到9个月的时候,你的宝宝会怎样怎样,其中有一条:
"recongnize the word no, but choose to ignore it :)"
so cute, isn't it?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88386.html
相关阅读: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我家有个乖苗苗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