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寒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是时代的产物,是目前我国文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受出版界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少年作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以自己的姿态伫立于中国文坛。不管文学界和教育界怎么批评,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将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阅读走向,并且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并且以其鲜明的个性张扬着另类的思想。
几乎在70后的概念股还没有落潮的时候,80后的概念就迫不及待地出现了.其作者都为80年代生人,大多数出自网络或者新概念文学大赛,作品因为生活阅历尚缺,更多的是对内心敏锐感觉的过度关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虽不是凭借这个概念出名,却被公认为八零后的三驾马车。
有些人认为80后是自我炒做自我消费的一代。和任何一代作家不同的是,他们放弃了理想主义的追求,一概以出名和赚钱为目的,相当富于时代特色。不过80年代后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在勇敢地做着自己的那摊事,至于别人,就让他们说去吧。
80后少年作家的成长之路
1996年,从《花季雨季》而引发起校园文学图书热,至1999年韩寒现象,再到由小说《三重门》而引发的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声讨”,“少年作家”,这个词语便孕育而生。接下来,少年作家扮演的角色,即让教育界担忧,又让出版界欣喜,但是不管怎样,这些生活在大中院校的少年作家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从厚实的土壤里接连不断地萌发出来。于是我们耳朵里就充满了这样一些少年作家的名字: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春树、孙睿、蒋峰、郁秀、蒋方舟、李傻傻……
作家在学生的眼睛里是神圣的职业,在我们这样一个重理轻文的国度里,校园里的文科生更不被人看好,虽然相当一部分少年作家出身文科,但是因为受种种的约束,也有从理科班里摸爬滚打闯出来的。
对于当代作家来说,他们还是很不乐意去称乎这些叱咤出版界的学生为“作家”,新闻媒体大概也不愿意承认这些十七八九岁的在校生为“作家”,又因为这些“作家”都处在青少年时期,故而,人们就把他们灌以“少年作家”的头衔。
真正意义上的“少年作家”是从韩寒开始的
2000年,当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一路狂销,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文学类图书。而当时,韩寒只不过是一个高一学生。这与郁秀出版《花季雨季》已相隔四年,不管是新闻界还是出版社,都不再称韩寒的作品为“校园文学”,而是抛开作品,称韩寒为“少年作家”。其实“少年作家”一说,在郁秀之后就有,如杨哲、肖铁出书时,人物就飞惯性地把他们称之为“少年作家”。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只不过韩寒是继郁秀之后,第一个以自己的作品征服同龄人的“中学生”,换句话说,自郁秀出版《花季雨季》以后,能够与之齐名的,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韩寒。只不过韩寒的图书更具有“炒点”。在大多数人眼里,韩寒是被作家出版社炒出来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不敢相信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学生的小说能够创造出如此这般的“成绩”,另一方面还因为《三重门》的责任编辑是出版界大名鼎鼎的袁敏。但是在2004年1月6日,袁敏在参加某网站“开卷沙龙??青春文学研讨会”时,却一语道破天机:“ 现在很多人以为韩寒是我炒作出来的,其实这是误解。关于韩寒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和复赛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复赛中,韩寒一小时就写出来了《杯中窥人》,真的非常有才气,评委是全票一等奖通过。当时非常吸引我的是他的文字,一个17岁的孩子竟能写出这么老辣、幽默的文字!后来,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被上海的出版社一审、二审都毙了之后,我还是出了这本书,也是看中了他的文字。我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的评论家、专家对韩寒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不太有说法,更多是说韩寒的社会现象。 当然,中学生觉得韩寒敢说他们不敢说的事,做他们不敢做的事,这也是畅销的原因。后来《像少年啦飞驰》销量下降,我已有所预料,因为他写的已经不是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是,实际上很多专家,包括韩寒自己也觉得这本书写得比《三重门》要好,但是《三重门》现在销了近120万册,《像少年啦飞驰》是40多万册。”由此可见,出版社在出版《三重门》时并未下很大力气去“炒作”。但是当时为什么对韩寒和《三重门》如此关注呢?这还是基于韩寒的“自炒”。
韩寒出版《三重门》时,六门功课挂红灯是一个“炒点”,韩寒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又是一个“炒点”;韩寒式的“少年作家”应该何去何从是一个“炒点”,韩寒拒绝复旦大学又是一个炒点……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韩寒本身而产生,又因韩寒的个性而让《三重门》畅销百余万册。2000年至2002年期间,韩寒无疑是出版界最热点的“作家”,没有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他的书一样卖得那么好,也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让韩寒这样一夜红遍大江南北。
如果说是郁秀开启了“少年作家”这班火车的马达,那么称韩寒是“少年作家”的第一班列车绝对不为过。
我认为,韩寒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寒对应试教育的声讨。尤其是韩寒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杂文《穿着棉袄洗澡》所引出的“专才与全才”的讨论,是韩寒对社会或者是对教育界的最重要的贡献,这远远超过他写的《三重门》的价值。
(二)、少年作家的出路。《三重门》出版后,复旦大学曾经发表过一个声明,说是有意录取韩寒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预备生”。所谓的 “预备生”就是在复旦大学经过一年的复习,然后再进入“大一”。韩寒予以拒绝。虽然韩寒拒绝了复旦,但是这却为少年作家寻找到了一条路。几年后,武汉的高三应届毕业生胡坚,就因出版小说集《愤青时代》想扣开北京大学的大门,虽然被北京大学拒绝,却被武汉大学录取。虽然进入大学不是惟一的成才之路,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这些少年作家不管用何种途径进入大学,都是必要的。
(三)、韩寒的后击搏发。《三重门》出版后,韩寒相继出版了 《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等,销量虽未过百万,但是也十分可观。可是在《三重门》后,就曾有人预言韩寒写完《三重门》后就会江郎才尽。韩寒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小说出版正是对这种预言的有力反击。我们虽然不敢说韩寒能够成为多么伟大的一个作家,但是对于21世纪的中国文学来说,韩寒绝对带来的是一股文学的“新风尚”,绝对不是有些评论家所说的“不成气候”、“儿童小说”、“不值一提”……
也正是从韩寒开始,少年作家开始四处出击,全面在出版界百花齐放,并且成为了文学界里的一个奇葩。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韩寒在成长
很早以前便看过韩寒的《三重门》,这是琳琅满目的青少年文学中唯一吸引我的一本书。之后,便对韩寒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望看到他的下一部优秀作品。然而韩寒之后出的几本书却让我比较失望。《毒》、《长安乱》、《一座城池》总是脱不了儿童文学的影子。这几本书虽然搞笑,但现实意义不强,很难看到思想深度上的进步和语言运用上的更加老到。以至于前不久一位叫梦七的网友造谣说,韩寒的小说都是枪手所做;以至于很从网友都认为韩寒江郎才尽,只是在没钱赛车的时候编本书赚点钱;以至于我曾经在博客里这样说韩寒:
韩寒曾经是上海滩的一块金子,但如今只是一块镀了金的驴粪蛋:韩寒曾经是只白天鹅,但如今已经退化成了鸭嘴兽,只剩下尖硬而锋利的鸭嘴还有一点天鹅的痕迹.曾说过"文思如尿崩"的韩寒现在似乎得了尿崩症.一次又一次的尿到当代作家和现代诗歌的脸上.好像还尿得越来越高.
很多时候,我已经不把韩寒当做一个作家,而只是一个红得发紫的网络骂客。微笑的看着韩寒骂人的机智与幽默,然而笑过也就忘了。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再过几年,当我比较成熟一点,就不会再看韩寒写的东西了。
然而,我错了,韩寒并没有将他的写作才华荒废。在我即将对韩寒失望的时候,《光荣日》问世了。在《光荣日》里,韩寒用他独特的语言对娱乐圈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社会的没落进行了无比辛辣和幽默的讽刺。思想的成熟,对社会弊端认识的深刻,讽刺的机智与幽默,让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年少成名以及对政治的“迟钝”,让韩寒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自鲁迅以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有韩寒这样的胆量和魄力。
韩寒是成功的,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众多粉丝的支持让韩寒成了一个文化名人,这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随心所欲的去骂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在博客里,他可以骂白桦,骂当代所有诗人,骂上海的警察们,甚至可以去叫喊着“封杀”CCTV5。而在博客里的练笔,也让韩寒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韩寒迅速朝着鲁迅的方向成长。
韩寒《光荣日》在文学上的价值自有评论家们去评论。但不管评论家们做何评论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本书对死气沉沉,矫揉造作的当今文坛带来的这股全新空气的价值便不是当代哪一本小说可以相比的。
少年作家签约车手 偏才韩寒颠覆传统成长路
提到韩寒,就想到个性独特、偏才、少年作家之类的字眼,他是不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成才的典型。然而,本以为他会在擅长的写作上行走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赛车。
从两年前涉足赛车领域至今,韩寒的进步是神速的,去年他参加中国全国汽车拉力赛并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今年2月,他不仅成为BMW亚洲方程式5万美元的奖学金得主,而且在BMW亚洲方程式第一站赛事上也有出色表现。今年代表E-Rain Racing车队参赛的韩寒,在巴林赛道第一回合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第七名,击败了多位跟他一样首次参加方程式比赛的车手。这是相当难得的成绩,许多参赛车手都参加过BMW亚洲方程式或其它国际比赛,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韩寒在几位奖学金车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车手柳庆旭,而柳庆旭拥有BMW亚洲方程式整个赛季的比赛经验,并且是上届新秀杯得主。赛后,韩寒表示:“虽然我以前只参加过汽车拉力赛,可是我已习惯与队员合作。我的队友柳庆旭是位经验丰富的车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车队就像是我的新家庭。我现在在几位奖学金车手中成绩位居第二,我感到非常骄傲。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每次当我得到奖学金导师卡拿斯查克的指导后,我都急不可待地要试试以提高我新学到的技术。”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韩寒成为刚刚成立的Matter汽车运动咨询公司第一个签约车手。
少年作家的出路
少年作家的出路问题看似毫无意义,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在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中,他们都是我行我素地去寻找各自的出路,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没有方向地飞翔。
韩寒和郭敬明都曾经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并不是“作家”,而后来者,也很少有公开声明自己一定要做一个作家的。韩寒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拒绝了复旦大学,他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专才”;同时他认为大学并不是成才的惟一出路,而且他认为当今的中国大学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因此,他感觉学习再也没有了意义,于是韩寒在北京买了房子买了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郭敬明选择在上海大学读他那个奇怪的专业,虽然与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他却坚持着。让人惊讶地是,郭敬明的创作的速度,三五天的时间就出版了一本书,三两月就拿出一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让人以为他是一个职业作家,可他却声明自己大学毕业后不一定就从事文学创作,真不知道应该为他鼓掌还是为他们忧伤。
更多的少年作家,高考结束后,甚至中考结束后,就结束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被社会淹没在无型的波涛中。当然也有升入大学的,比如像郭敬明;同时也有毕业后自己独立写作的,但是其中的坷坎是无法言语的。
直到现在,少年作家的出路仍然是一个问号,我们不知道这个问号怎么才能解开,怎样解开,何时解开,我们只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校园里将会有更多的少年作家产生,因为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
综上所述,少年作家是时代的产物,是目前我国文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受出版界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少年作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以自己的姿态伫立于中国文坛。不管文学界和教育界怎么批评,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将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阅读走向,并且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并且以其鲜明的个性张扬着另类的思想。
少年作家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名称,它既代表着当代青少年最前卫的意识形态,也决定着他们的态度。社会各界只能用公正的目光去审视,才会找到正确解决的办法,也只有平等的口气与他们对话,才能够了解少年作家的心声。就像文学界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一样,少年作家不应该受到文学界尤其是文学评论界的冷遇。文学界应该把少年作家当作文学的后备力量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引他们走向真正的文学之路。
1234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70780.html
相关阅读:幼儿学国学要“学之有道”
我家有个乖苗苗
家有男孩,如何养更出色?
幼儿阅读内容应简洁浅白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