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进行了两次探索活动,尝试以个别、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师提供给了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操作材料,有冬枣、板栗、蚕豆、黄豆、大米、鸡蛋、花生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但从活动情况看,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太多的材料,有时候可能也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反而有点乱,只有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发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可以选择大小两种材料来比较物体的大小与水升高的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科学有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指导语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保证活动有效的完成,王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可能对幼儿操作性的要求没有具体、明确、到位,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目标不明确,急于完成。
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时时出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其指导的方法与策略。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在充实丰富的材料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上个星期五中午中班组的黄叶芳老师上了一节数学活动乌鸦喝水,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通过投一投,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索与合作的快乐。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的第一个目标幼儿掌握的不是很好,虽然老师再三提问为什么冬枣放进去乌鸦会先喝到水,有的孩子说冬枣重,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都没说出因为冬枣大的缘故,最后还是老师说出冬枣大的原因,但老师在给幼儿总结的时候,没有给幼儿一个清楚明确的总结,从而使幼儿不是很好的掌握这个教学目标。
还有黄老师把这个活动定义为数学活动我觉的看了整个活动定义为科学活动该更确切些,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我觉的应该再儿童化些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既然是乌鸦喝水那乌鸦不能老帖在黑板上,应该把乌鸦拿下来有时用乌鸦的口气说话,这样的话孩子的兴趣就会提高很多。
幼儿在操作之前,教师应该给幼儿提出清楚明确的要求,让幼儿探索什么,需要注意什么,这样的话,幼儿就会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索,而且也知道该注意什么,在操作时就不会让人感觉乱哄哄的。
总之科学活动看起来很简单,要想上的成功也很难。
中班教研组的研讨课例是《乌鸦喝水》,初次看到这教案,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活动很难,如何将“体积”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俗易懂的方法让孩子们去感知理解。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难,而且对于教师也是如此,怎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生活用语,让孩子们来理解呢?
本次活动,执教的王老师付出了很多,在和师傅一起磨课过程中,王老师也一直感受到了这个“难”。试教、修改、再试教,无数次的课堂、课后的磨、思、改,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带给我们听课老师很多的感慨。确实,数学活动中很多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新课程下,我们的数学活动的难易度该如何来把握呢?本次活动中,王老师很好的通过一些探索活动,用生活化的语言提炼了物体大、小占空间多少的问题,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了这个抽象的概念。
我们全体观摩了中班教研组的研课现场展示后,提出两点小建议:
1、 操作材料的选择需简。在活动中的第一个探索环节,王老师选择了3样不同大小的物体:冬枣、蚕豆、黄豆,让3名幼儿园将此3钟同数量的物体投入到水瓶中,从而得出结论:小结:因为冬枣比较大,它占的地方大,水一下子就被挤到了瓶口,乌鸦就喝到了,但是黄豆和蚕豆比较小,他们占的地方就小,水只挤上来一点点,所以乌鸦喝不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503864.html
相关阅读:中班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课后反思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小熊过生日》课后反思
中班歌唱活动《鸭子上桥》反思性说课
中班口语运用《勇敢的小伞兵》教案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