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关于读书的诗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出自南宋诗人的《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白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由行。

赏析
从标题看,这两首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谈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天然界和社会生涯中捕获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谈话。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领会的哲理诗,刻画事物本身理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货色。“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翻开了。“半亩方塘”固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烁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风物的描述,这也能够说是写得非常活泼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境澄净,心怀宽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感性的东西。很显明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可以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正确地反映。

诗人恰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发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称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处所“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不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凸起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括了“深”。因为塘水假如没有必定的深度的话,即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捉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色。然而到此诗人并没有停止,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可能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破地看这个“方塘”的自身没有方法来答复。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谜底。就由于“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因为有“源头活水”的一直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应出“天光”和“云影”“共彷徨”这么一种过细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示的形象跟它的思维意思。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情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原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昔日舟大水浅,世人使劲推船,也是空费力量,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无拘无束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主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利自若;也可以懂得为创作艺术要基础工夫到家,则游刃有余,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由学习突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5452.html

相关阅读:《菩萨蛮?人间岁月堂堂去》译文注释_《菩萨蛮?人间岁月堂堂去
柏学士茅屋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杜甫古诗
《读韩杜集》译文注释_《读韩杜集》点评_杜牧的诗词
《和董传留别》译文注释_《和董传留别》点评_苏轼的诗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