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别赞上人》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杜甫《别赞上人》原文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杜甫《别赞上人》翻译注释
、乾元二年(759)十月去秦州赴成州时作。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2、苦:全诗校:“一作若。”
3、释门:佛门。
4、“放逐”句:谓赞公从京城长安放逐到秦州。
5、世尘:佛家称世俗的事务为世尘。婴:羁绊,束缚。
6、《涅?经》载:太阳初升时,佛徒们离开常住之处口嚼杨枝,等遇见佛的光明,便急忙漱口洗手。又见《隋书?南蛮传?真腊》。
7、喻赞公禅行已成。《华严疏钞》:“譬如春月,下诸豆子,得暖气色,寻便出土。”雨:全诗校:“一作两。”
8、友:全诗校:“一作交。”
9、初欣:初逢时的惊喜。胸臆:心怀。
0、关塞:指秦州。寒:全诗校:“一作远。”
、冻:全诗校:“一作寒。”
2、征衣:旅人远行穿的衣服。
3、曛黑:黄昏时。曛,全诗校:“一作昏。”
4、嘶:全诗校:“一作鸣。”枥:马槽。
5、宿昔:早晚,表示时间很短。
6、出处:犹进退。
杜甫《别赞上人》赏析
《别赞上人》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杜甫和赞上人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然而自古理想与现实多难于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在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作邻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就连客居秦州也是无法继续下去了。到了是年年底,杜甫决定离开秦州前去同谷。临别前杜甫写了一首《别赞上人》的诗书留给赞公和尚,以此告别。
从这首诗里并未明显看出杜甫为何离开秦州的原由。杜甫只是说到了自己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飘泊不定的生活,想来十分惆怅,觉得这是自己命该如此。诗中仍然用相当的篇幅对献身佛门的赞上人无辜受到的迫害鸣不平,更对赞公不管什么时候、怎样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遇到的不幸与苦难,表露出自己的敬佩之情。他觉得这也正是赞公修得正果的证明,不管走到哪一步,他都能随遇而安。与此同时,杜甫依然深深感怀于自己与赞公老友历遭劫难后仍能有缘在他乡重逢,由此而产生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想到眼下已临天寒地冻的漫长冬日,自己无奈还要移地换土,居无定所,一番悲怆凄凉又涌上心头。最后,杜甫告诫赞上人,他们都已年迈,还望今后各自多多保重。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此生不能与赞上人卜邻的惋惜和忧伤。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从去秦叙起,借川流以兴客游。)
异县逢旧友,初欣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慕饥冻逼。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此叙一时别离之情。天长二句,去秦之故。野风二句,初冬时景。马嘶二句,抚物而伤心也。)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末乃临别交勉之词。聚散之场,忽成荆棘,见踪迹无常。各努力,赞善于处,公难于出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592783.html
相关阅读: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