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d Sigmund)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成绩优异。1883至1885年,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任神经病理学讲师;还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在J?夏尔科的影响下,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1895年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认为被意识所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在技术上,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他分析许多病例后确信,性的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发现不但父母常有乱伦冲动,这种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他发现梦在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性,认为“梦中概括了神经症的心理学”。
在《释梦》(1895)一书中,精辟地分析了梦的机制:在梦中,一件事情被凝缩成别的事情,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所置换,梦者的愿望常以乔装打扮的形式来满足。
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他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他迅速蜚声全欧,并被邀赴美讲学。他的学说震动了医学界。1912年,他系统地阐述了潜意识的理论。认为一种想法被意识界所压抑时,仍存在于潜意识界之中,并可成为隐藏的动机。1920年,他重申求乐-不求乐原则,即寻找快乐的冲动与外界严峻的现实之间的顺应过程;还重申内在稳定是一种心理活动,能使紧张降到最低水平。
1923年弗洛伊德患口腔癌症,并行手术。同年他发表《自我与伊德》,将心理结构分为伊德、自我和超我3层。伊德是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伊德被外界环境影响的那一部分称为自我;超我制约着本能活动,为人类所特有。1911年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内部出现分歧。A?阿德勒、W?施特克尔、C?容相继与弗洛伊德分裂。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他移居英国。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qianyishi/69399.html
相关阅读:潜意识密码 顿悟与渐悟
梦是潜意识的窗口
潛意識心靈
什么是集体潜意识
万物潜能似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