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生者能自强,则死者为不死,恐怕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只是叹惋“斯人已逝”,而是会呼唤“魂兮归来”。
本文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作者:李夏恩
按:与魏斐德、史景迁比肩而立,合称“汉学三剑客”的一代大师孔飞力于2月11日去世了,直至昨日下午,我们方从汉学家魏希德(Hilde De Weerdt)的推特上得知了这一噩耗。提到孔飞力,你大概会立即想到《叫魂》一书,书名虽然诡奇,但任何将“叫魂”仅仅看成是“叫魂”的读者,读到最后都会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这位老外汉学家的真正实力,他所真正揭橥的乃是帝制中国最玄秘的事物——权力。上世纪70年代末初次来华,他把自己的名字从“孔复礼”改成了“孔飞力”,避开了“克己复礼”之嫌,却不小心换作了一个中国自行车品牌。
与许多中国学者恪守烈女不适二夫之精神吃定一个研究领域到死不同,孔飞力一直善变:他关注太平天国叛乱和中国地方社会研究,也同样关注现代化冲击下的地方菁英与毛时代基层社会的破坏式变化,还为无数读者献上了那道对中国研究改肠换心的大餐《叫魂》,而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他又再一次转向去研究海外华人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孔飞力的每一次脱胎换骨,都是对中国这一母体的重新认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并怀念孔飞力,一位平易近人的汉学家,一座中国学者心中的学术富矿。
文| 李夏恩
1
“叫魂”的孔飞力:
一次对妖术和权力的挖掘,
一座中国学者爱慕的学术富矿
“1768年,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某种带有预示性质的惊颤蔓延于中国社会:一个幽灵——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上盘踞……”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透过上面这段文字知道孔飞力(Philip A Kuhn)这个名字的,对初次在书店的架子上见到《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初版于1990年,第一个中文版于1999年推出,后在、2014年再版)这本书的中国读者来说,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某种诡奇的联想,而这本书的内容则更为令人惊奇,甚至是某种震悚的感觉。与大众所熟悉的中国历史学家严肃的刻板的大部头著作全然不同,这本书的开场就充满了某种奇异的魅力,吸引人一步步深入孔飞力所构建的镀金时代的乾隆盛世之中。在作者的笔下,这个看似生机勃勃的盛世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稳如泰山,一个荒诞不经的妖术谣言就足以动摇其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治根基。通过显微镜似的抽丝剥茧,读者会发现那个在当时官方的政治文宣中,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上,在时下热播的影视剧中乾隆盛世只是一种不确定的假象,民众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帝国之中,无论是自然还是经济的生态系统都暗藏隐忧,“终岁勤勤而衣牛马之衣,食犬?之食”的记载往往而见。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年5月
虚假盛世下民生的困苦一如腐败的土壤,为谣言杂草的疯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倘使孔飞力的笔悬停于此,那么他恐怕只能侧身二三流史家之林,而无法成为真正冠绝一时,与魏斐德、史景迁比肩而立,合称“汉学三剑客”的一代大师了。孔飞力真正着力之处,乃在于帝王意旨之下的官僚集团是如何应对这宗妖术谣言以及其所带来的恐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叫魂”谣言不仅仅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枢纽,君主与官僚通过对这一事件的介入,来将意识形态中作为概念的专制权力转化为实际的、可见的行动;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燃料,用以推动整个官僚机器内部的各种关系进行运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895304.html
相关阅读: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重塑我的头像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