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李鸿章家族 后人现有三位亿万富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鸿章家族,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

李鸿章家族示意图。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水浅而舟大也”,叹息李鸿章这只大船在晚清的浅水中无法行驶,进退维谷……

李鸿章从权力的顶峰坠落后,才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只是间“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裱糊匠”虽有办法把“破屋”裱得光鲜漂亮,但“破屋”是绝对经不起暴风雨的。

再看李鸿章家族,因为李鸿章的缘故,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李家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不久前走访了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访了李鸿章家族的几位后人。通过他们的讲述,记者了解到,李鸿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今定居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对于整个家族,对于李鸿章,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复杂的情感。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带进官场

在安徽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这就是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故居。走进大宅,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楼),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的恢弘气势。

李鸿章的先祖原本姓许,明朝时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后,李鸿章的八世祖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了好友李心庄,从此许承李姓。许祯所成人后制定了李家门规:李许二姓不通婚,但与族外许姓联姻则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兴旺,支派繁多,李祯所算是李家的第一功臣。

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读为生,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地位也不高。李鸿章祖父当家时,每到年终,上李家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心地善良,也是一位很不错的诗人。1834年,35岁的李文安苦读多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又过了4年,年近40岁的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后来在刑部任职。

虽然李文安的人生此时已过大半,但他却使李家这个淝水边的中农之家一夜之间“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李文安是让这个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场、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谱记载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一个进士。

但更要紧的还是他的“命”好。李文安这个进士中的不早也不晚,正好与数年后大红大紫的曾国藩同一年考中,这种关系过去称为“同年”。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又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从“实惠”的意义上说远远超过了同乡、同学,因为同时考中进士就意味着同时做官,有着共同的联系和参照。

李文安虽然性格内向,“资性中下”,但他万事心中有数,眼力不差,始终把曾国藩拉得挺紧。那时,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而李文安早早地就安排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去拜曾国藩为师,跟其学“经世之学”,这大概是李文安对家族的最大贡献。

  李鸿章:生前权倾朝野,死时遗恨犹存

李家自李鸿章这一代开始发迹。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相传,一次父亲李文安出联考李鸿章,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小鸿章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气势。他七岁启蒙,八九岁就念完《四书》,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鸿章父亲面前夸他。

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师从曾国藩的李鸿章21岁中举人,24岁考取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处世原则,对李鸿章的性格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创建淮军之初,曾国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直接把八营湘军给李鸿章统领,这也是李鸿章创建淮军的班底。之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发家的本钱,也是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他是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淮军就是“李家军”。

1870年,李鸿章凭着赫赫战功和淮系集团的支持,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25年,是清代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的。在此期间,他显露出与大清国绝大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国外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十分感兴趣。李鸿章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1874年,他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启超尊为近代史上“当时中国第一人”。

1874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和戎”与“变法”都归于失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1901年,李鸿章在“老来失计亲虎豹”的悲愤中病逝。他死时“双目犹炯炯不暝”。弥留之际,老泪纵横,留下遗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哀怨沉痛,令人扼腕!李鸿章死后近10年,他为之操持一生的大清王朝也随之灭亡。

  一人“发迹”,全家沾光

不过,在李鸿章得势之时,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鸿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翰章官至两广总督,是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坚定后援。

据宋路霞所著的《李鸿章家族》记载,李家真正发财的是老四李蕴章和老五李凤章。老四李蕴章因为有眼疾,除了在他大哥的衙门里短期做过事外,基本上是在安庆全力以赴置办家业,是个安庆城里的大财主。此人眼虽不明,心却雪亮。他能两只手同时打算盘;要是造房子,只要背着手绕着地基走一圈,就能算出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工时了;要是买地,他只要到地边走一走,就能闻出地里的“地气”,知道是否能出粮食。他买下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府,也就是曾国藩收复安庆后的两江总督衙门,还买了遍布全城的几十处房子,其家业之大,李鸿章也望尘莫及。

老五李凤章对政治和军事没有兴趣,早年曾在曾国藩手下干过后勤,此后全部精力都放在做买卖上,也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人。他经营过地产、商贸和典当行等,拥有了大半个芜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他们虽然没有怎么涉足晚清官场,但毕竟都是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亲兄弟,捞到了由这位大官哥哥带来的许多好处。

联姻成就庞大家族网络

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与周氏联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娶了安徽太湖一个著名书香之家的千金赵小莲。赵小莲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进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出身于这个赵氏家族,是赵小莲的侄重孙。

赵小莲的身价自然非同一般。李鸿章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继室赵小莲。相传,赵小莲有“旺夫运”,从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30年,恰恰是李鸿章在中国政坛上最大红大紫的30年:办洋务,办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1892年赵小莲去世,李鸿章也开始走向低谷。

李氏家族虽然以办洋务著名,但骨子里却还是个很念旧的家庭。李家起家、打仗靠的是淮军,儿女婚嫁时最相信的也是淮军,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门联姻巩固家族的地位。

四川总督刘秉璋曾师从李文安和李鸿章父子,后又被李鸿章调往淮军,统领淮军的主力部队。而刘李两家,从儿女到姑侄,竟先后通了七门姻亲。

除了与淮系要员联姻外,李家还攀了很多阔亲戚,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曾国藩的长子,盛宣怀的长子,段祺瑞的外孙女,湖州望族徐仁良,江南首富刘镛的曾孙……都和李家成了亲戚。

李鸿章不像他的兄弟那样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其中,大儿子还是从六房李昭庆家过继来的。

在婚姻问题上,李鸿章的女儿菊耦名声颇为响亮。她与张佩纶的传奇婚姻,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张佩纶当时已年近四旬,结过两次婚,由于他在福建马尾海战中的错误指挥,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背上了罪臣的名声。李鸿章欣赏他的才学,并没有嫌弃他,毅然决然要将最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中年男子。据说当时赵氏夫人哭闹着不让最心爱的女儿过门,只因菊耦也十分欣赏张佩纶的才华,只好作罢。菊耦的孙女便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

虽然李氏家族的联姻网,看上去密不可破。然而,李鸿章去世后,随着时局的变动,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第四第五代靠自己改变局面

李鸿章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出身问题。他们多半没有沾到父辈的光,唯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变局面。

在如今的李家后代中,李道增是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人。李道增1930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他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的父亲很早便离开安徽来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李道增母亲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在这个“半新不旧,不中不洋”的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接受着中西两种文化教育。李家是传统的大家庭,李道增记得:“父亲受礼教的影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法;家教很严,非常重视小孩的教育,要懂礼貌,懂得做人,每学期成绩单都要给家长看”;“父亲很重视中文的教育,要我们写大字、练小楷。”

李道增英文功底很扎实,他六七岁起开始学习英文,上中学时就开始看英文参考书。正是由于李道增有这一特长,在我国最早与西方在建筑领域内交流时,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李道增看来,这一切也与家族的传承有关。“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西方,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技和理念,他也把西方的教育带到了家中。我父亲英文和国学就非常好,是他教育了我。”

在上海普陀区真光路的一个小区内,记者见到了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第五代孙李道钧。李道钧1944年生,退休前是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助理工程师。李道钧说,当年他的曾祖父李经叙曾被李家托付给晚清著名外交官伍廷芳,后出任江南制造局会办和金陵制造局总办,精明能干。伍廷芳出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时,李经叙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数年后,又赴墨西哥任职,但非常不幸,没去多久就病逝在那里。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侄子李国栋都相继当了外交官,加上李鸿章,祖上可谓三代外交官之家。

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和李家景兄弟,年纪轻轻便离开父母到了香港,身上只有几十美金,一切从头学起,经过十数年的努力,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从国内到国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李家昶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还曾一起闯荡非洲,旗下企业有环球钢铁厂、环球搪瓷厂、西茂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等等。李家曙1927年出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创业时什么杂活都干过,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银行业、纺织业到矿业,甚至还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他凭借自己的打拼,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

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绵延数百年,繁衍十几代,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李道钧告诉记者,李家人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也开始重建家族声望。几年前,李家曙还在新加坡设立、主持了一个李氏家族寻根网站,不断将海内外李家人的情况,以及专家学者研究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论文在网上刊出,以增加了解,互通声息,联络感情。这大概是中国第一个以家族为主题的网站。李鸿章家族还会续写出怎样的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829653.html

相关阅读: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头像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