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杨荫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它的人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励志人物故事之杨荫榆,欢迎参考阅读!
杨荫榆188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之家,小名申官。杨荫榆出生在兄妹六人,她排行老五。是著名学者杨绛先生的姑母。
杨荫榆十六岁的时候,杨母只顾门当户对,将她许配给了一个“老嘻着嘴,嘴角流着哈拉子”的低能大少爷。杨荫榆过门后发现真相,抓破姑爷的脸,反抗强硬的婆婆。逃出夫家惊动官府,最后经人调停赔偿才算了结。
1、求学之路
1907年,23岁的杨荫榆考取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的机会。在女孩读书尚是罕事的年代,她彻底走上知识女性的道路。杨荫榆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
1918杨荫榆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教育之路
1914年杨荫榆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监。
1922年,从美国来的的杨荫榆一度在上海教书,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
1924年春,满腹学识的杨荫榆被当时的教育部长章士钊任命为女高师校长。同一年,女高师升格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当时国家动荡,女师大的部分学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杨荫榆要求学生只管读书,反对上街,成了积极学生的敌人。
3、动荡岁月
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准备北伐,各种学潮不断。
杨荫榆深受欧风美雨的熏陶,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落后。经过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洗礼的国人尤其是学生,对专制、独裁与黑暗充满了厌恶和唾弃,对自由、民主充满了渴望。年轻学子们就像当年勇于退婚的杨荫榆一样,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充满了战斗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怕压制。杨荫榆照搬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一味强调秩序、学风,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所以被学生讥讽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运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视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
女师大里的学生,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驱羊运动”。这个“羊”,就是女师大时任校长杨荫榆。鲁迅当年写的《女校长的男女的梦》,称“杨荫榆对付反抗她的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们,听说是先以率警殴打,继以断绝饮食的”。
1925年1月,学生自治会上书教育部,要求撤换杨荫榆,但未获支持。5月7日的“国耻纪念日”上,杨荫榆上台演讲,被嘘声轰下台。当天下午,杨荫榆开除许广平、刘和珍等6名学生。搅动北京高校的“女师大风波”旋即爆发。
1925年5月12日,鲁迅撰写《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认为杨荫榆开除学生是溺职滥罚,“杨荫榆一日不除,即如刀俎在前,学生为鱼肉”。
当年7月,学校放暑假,一部分坚持斗争的学生决定留校。杨荫榆开始采取强硬措施,以修缮校舍为名,令全体学生搬出,并解散学生自治会,解散大学预科甲、乙两部,国文系三年级和教育预科一年级。王淑芳在文中称,学生不从,很快又来了其他学校的“援兵”。8月初,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并有巡警进入,以断水断电驱赶学生。学生拼死护校。
4、黯然离开
1925年8月4日,杨荫榆在《晨报》上发表了《辞职感言》,“矢志以女子教育为职责,毁之劳怨,所不敢辞……维持之于今日者,非贪恋个人之地位,为彻底整饬学风计也”。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
5、心系教育
杨荫榆黯然离开北京前往苏州投奔二哥,也就是杨绛的父亲。
到达苏州后的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6、爱国之心
1937年,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杨荫榆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对方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帮四邻要回被抢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杨荫榆家。
见杨荫榆日语流利,日本人请她参加“维持会”,遭到杨荫榆的断然拒绝后,遂对她动了杀机。
1938年1月1日,两个日本兵到杨荫榆家,把她哄出门。走到一座小石桥上,一个兵突然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杨荫榆在水中挣扎,日本兵又连发几枪,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后来一个木工把水里捞出来的遗体入殓,但临时凑合的棺木太薄,家属领尸的时候,已不能更换棺材,也没有现成的特大棺材可以套在外面,只好赶紧在棺外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
1939年,杨荫榆和杨绛的母亲同日下葬。“我看见三姑母的奇模怪样的棺材,木板是仓猝间合上的,来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276726.html
相关阅读:“八一勋章”候选人王刚的励志故事
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史立荣
盖茨: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
西安东盛集团郭家学的励志奋斗故事
刘德华:给世界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