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焕荣,客家人,1940年出生于东莞市塘厦镇,英国华商首富,1970年在英国伯明翰创办荣业行,是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也是英国华人中的传奇人物。下面是关于他的励志奋斗故事,欢迎阅读:
1959年,叶焕荣从香港初抵英国,身上只有10英镑。从洗碗工到中餐馆老板,又到中式杂货店老板,最终成为英国最大华人企业董事长,2007年开始成为英国华人首富,叶焕荣用自己的人生写出了一个典型海外华人奋斗故事。
全业态:从超市到中国城
从伯明翰火车站出来,随便招来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要去“Wing Yip”(荣业行),司机都能准确地将你带到目的地,“在伯明翰,没人不知道我们荣业行。”叶焕荣对此自信满满。
走进超市,叶焕荣认得全部的员工,一边打招呼,一边介绍,“她是广东的,他是福建的,他是湖南的。”在超市的仓库,遇到了开货车的英国员工,叶焕荣打过招呼后,小声说:“看,洋人也来给我打工,‘洋为中用’嘛。”
逛了一圈,你会发现,福建茶、云南辣椒、贵州花椒……中国的东西比比皆是,甚至会有一种在中国逛超市的错觉。
荣业行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有特色的食品,当英国人需要找一家可靠的特色供货商时,除了荣业行之外,人们的选择实在不多。
荣业行与大多数同类超市还有一大不同之处,即它并不仅仅针对中餐馆。随着英国人对异国菜肴兴趣的升温,荣业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华人顾客,这些人不特别计较价钱的高低。因此,荣业行的净利润便高于其它同类超市。
除超市概念外,荣业行还是一个华人商业中心。目前,荣业行在华人人群居住最集中的伦敦南北地区开设有两家商业中心,伯明翰和曼彻斯特各有一家商业中心,中心内与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服务应有尽有,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城”,包括银行、餐馆、旅游、法律、会计、美容、文化用品等。其中,设在伯明翰总部的荣业行商业中心占地超过7英亩,整个建筑琉璃飞檐红瓦顶,极具中华特色;而于2004年重新扩大改造并装修一新,占地近整整一条街的曼彻斯特荣业行中心,也是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而在电商方面,早在2004年,荣业行就开通了网上购物服务。
谈起荣业行的定位,叶焕荣打了个比方:整个商业社会好比是一个洋葱,做生意要知道自己想成为洋葱的哪一层:“我们荣业行不卖最好的,但一定不卖最差的,我们卖中间的,我们有自己的定位。”
大转型:希尔顿创始人启发灵感
叶焕荣1940年出生于广东东莞市塘厦镇,是客家人,后来举家迁往香港。1959年,叶焕荣到英国闯荡,当时身上只有10英镑。
靠着英国的客家老乡会,叶焕荣在中餐馆做起了洗碗工,解决了生存问题。30岁时,他已从一名侍应生一跃成为数家颇具规模的中餐馆老板。就在这个时候,他读到了一篇有关酒店业传奇人物康拉德?希尔顿的文章。一战后,希尔顿想买下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银行,但卖家不断抬高价格,他没能成功。沮丧失意的希尔顿只好先到当地一家旅店落脚,没想到顾客爆满,甚至有人睡在大堂里。希尔顿灵光一闪,干脆买下了这家酒店,从此深耕酒店业,旗下希尔顿集团的酒店如今已遍布全球。
希尔顿的故事激起了叶焕荣的共鸣。当时的他新婚不久,已开始对香酥鸭和炒面感到厌倦。他决心为中餐馆供货,而不是经营餐馆,因为他知道,前者比后者更能赚钱。
1969年,他与弟弟叶吉荣联手,在伯明翰开了首家中式杂货店。当生意扩展至曼彻斯特时,他把在牙买加开杂货店的小弟叶利新叫了回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叶焕荣已拥有4家大型超级市场,并成为英国大多数中餐馆的供货商,也是英国东方食品最大的进口商。
回顾创业之路,叶焕荣总结自己的成功源自智慧和一点运气。“中国文化几千年让人勤力,我说不是,要勤思,勤劳,要用脑的。”的确,他在重大决策上总是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很多人都问,为什么当年荣业行第一家店会选择开在伯明翰而非伦敦,叶焕荣回答说,“如果你在伦敦,你只是大池里的小鱼,伦敦太大了,如果在伦敦开一家店,人家隔几条街的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在伯明翰,开店3个月全部人都知道了。”另外,伯明翰有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荣业行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达英国四分之三的用户手中。
荣业行逐渐发展壮大后,终于来到伦敦开设分行,但选址并非市中心的中国城,而是北伦敦。“当时很多华侨说,那里没有中国人啊。其实卖中国东西不一定是卖给中国人,光顾我们荣业行的很多都是英国人”,叶焕荣说。更重要的,北伦敦四通八达,“不论从周边城市还是从伦敦市中心都很容易开车到达,连牛津的人也来光顾”,叶焕荣笑言,他这是实践了毛主席思想路线。
管理经:良好教育与街头智慧
大多数海外华侨企业,都是依靠家族的力量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荣业行也不例外。
一般人常常会将家族生意的经营方式和现代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对立起来,在叶焕荣看来,其实两者并没有矛盾之处。荣业行现在由家族的第二代经营者坐镇,但同时也有不少英国管理人才帮忙打理。叶焕荣介绍,现在荣业行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三位一体”:右手是中国人,左手是英国人,中间是自己人。
作为统帅全局的大老板,叶焕荣善于将每个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在他看来,做行政管理和做生意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生意人也分两种,一种是管理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种是做买卖的,这更需要街头智慧,明白人情世故。“我们华人的成功企业家,例如霍英东、李嘉诚,没有一个是名校高学历毕业的,但不是说不需要读书,读书的同时也要有街头智慧。”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善于做买卖,西方人更善于行政管理。灵活处事非常重要,“10箱货物不一定要所有卖出,也可以卖9箱赠送一箱,这就是街头智慧,不是读了博士就能学到的。”叶焕荣介绍说。
爱国心:为华人子弟设助学金
在英国50多年,叶焕荣行事低调,很少接受访问,也极少参与华人社团或者协会,他的名片上只有自己的名字。他也没有在中国投资办厂,但他有自己表达拳拳中国心的方式??投资人才。从2000年起,为了鼓励和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来自中国、英国本土或海外的华人优秀学子,荣业行设立了“叶焕荣兄弟助学金”,每年资助30人。2004年起,他还每年全额资助3名北大清华的学生到剑桥大学进修;并资助2名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英国学生前往中国进修。同时,在荣业行工作的华人员工子女,凡是读大学者,都可以获得每年1500英镑的助学金。
谈起当初建立助学金的初衷,叶焕荣表示:“以前蔡元培就说过‘教育才能救国’。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投资人才不是我个人受益,而是未来中国受益。待到这些华人的子弟和中国的留学生学贯中西之后,中国就有了最庞大和国际化的人才力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135496.html
相关阅读:“八一勋章”候选人王刚的励志故事
盖茨: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
刘德华:给世界一个微笑
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史立荣
西安东盛集团郭家学的励志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