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朝清官陈寿:死后家属竟然无余钱为他安葬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去过辽宁兴城古城的人,或许对那里的“祖氏石坊”都不陌生。其实,早在祖氏石坊兴建的一百多年前,古城里曾经有三座牌坊。值得一提的是,那三座牌坊是为同一位官员所建。是谁有如此的功勋和声望,令当时的宁远城百姓如此尊敬和推崇呢?

  据史料记载,那位刚直不阿、爱民如子的清官就是明朝中叶官至刑部尚书的陈寿。

  陈寿,字本仁,原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四十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尤其是他终生遵循为官“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的“三不喜”信条,更为人们所敬佩。

  从小就讲礼义信用

  说起陈寿,今人最先想到的无疑是写《三国志》的那位。而明朝的这位陈寿,虽没有一支生花妙笔,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陈寿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当然,不是高级军官家庭。陈寿的祖父陈志弘于明洪武年间代替兄长到辽东服兵役驻守宁远卫(今辽宁兴成),当时为解决兵源不足的难题,朝廷规定关外卫所的官兵多以世袭为主。因此,陈寿的父亲成人后也披甲入伍,定居宁远。

  1440年(明正统五年),陈寿出生时,家中已经十分贫困,仅靠其父微薄的薪饷维持全家的生计。即便这样,父母仍节衣缩食供他入私塾读书,后又把他送到宁远卫儒生贺钦的门下继续学业。贫苦的生活加上良好的教养,使陈寿从小就颇讲礼义信用。据《宁远州志》记载,一次,小陈寿在路边捡到别人遗失的钱财,他坐在原地等到天黑,终于盼到了失主并原物返还。这次拾金不昧的善举一时在小城里传为佳话,大家都夸奖陈寿从小懂事,长大后必成大器。


  经过刻苦攻读,陈寿在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乡试中考中了举人。虽然功名并不算高,但在以驻防军士及其家属为主要构成的宁远城居民中,这已经是考学上的一大突破了。宁远卫的乡亲们在为陈寿庆贺之余,特意在城中的大街上为他修建了举人坊。

  乡亲们的勉励和厚望,激励着陈寿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在七年后的殿试中脱颖而出,考中进士。陈寿考中进士的消息在宁远城中再次引起轰动。因为自1428年建城以来,四十多年间宁远城不但没出过进士,连有幸参加殿试见到皇帝的学子也没有过,陈寿一路过关斩将,为宁远百姓争了气。为嘉勉陈寿,乡亲们又在城中为陈寿修建了进士坊,以纪念宁远卫出了首位进士。

  刚直不阿惹恼权贵

  1472年,考中进士的陈寿,被授官户科给事中。从此,他带着一辈子不贪做清官的信念登上了官路。户科给事中虽然是一个七品小官,但权力可以说并不小。给事中是言官,主要工作就是监督户部的工作情况,并弹劾不法官员。这正是陈寿一直想做的。

  陈寿在户部给事中任上,恪尽职守,明察秋毫,并注意分别是非真伪。一次,他去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大同(今山西大同)巡边视察,发现军营中的一些军官不仅横征暴敛,而且作风很不检点。回京后,陈寿立即上书弹劾,最终这些军官都被免职了。他曾阐述心迹说:“我的父亲告诫我不要担任主管刑罚的官吏,说那样容易冤枉好人。其实靠言语进谏的官员更能冤枉人,因此我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冤枉好人。”

  然而,由于陈寿的刚直不阿,也得罪了朝廷里的一些权势人物。陈寿曾经弹劾万贵妃的兄弟及皇帝宠臣梁芳、僧继晓等人,因此惹恼成化皇帝,一度将其下狱。后来经一些正直大臣求情,陈寿获释并回户部担任都给事中,但在明宪宗在位期间,陈寿始终得不到重用和提拔,在户科给事中的位置上一熬就是20多年。

  1488年(弘治元年),成化皇帝病逝,他的独子朱佑樘即位,是为弘治皇帝。弘治帝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刚主政的几年里政治比较清明。这时,一位叫王恕的官员出任吏部尚书,他唯才是举,看中了陈寿的才干和能力,向皇帝保举提升陈寿为大理丞。

  大理丞是主管重大案件审核的官员,虽然只是五品官,但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尽管王恕做了几番努力,但无奈这位新任的吏部尚书在朝廷中反对派甚多,他们借口已经不惑之年的陈寿阅历浅、对刑律外行,鼓动皇帝下旨调陈寿到南京任光禄少卿,后又改任主管祭祀的鸿胪寺卿一职,晋阶为正四品,将陈寿明升暗降削去实权,并使他远离北京中央政权。


  延绥边塞建战功

  南京的鸿胪寺卿是个闲职。明朝官场上,南京基本属于养老的地方。48岁的陈寿,政治生命似乎到头了。 但是,陈寿却毫不在乎,接到命令后立刻卷包袱上路了。到了南京之后,不但每天坚持读书,还经常给中央写奏章,献计献策。他坚信,国家总会有用到他的那一天。1500年(弘治十三年),60岁的陈寿终于等来了中央的召唤??升任右佥都御史兼延绥巡抚。

  延绥是陕北的两座重镇,即今天的延安和绥德,在当时却处在临近蒙古部落的边境,比较荒凉。蒙古满都鲁部落可汗脱罗干的儿子火筛经常率部骚扰明朝边境,陈寿之前的几任巡抚官员都因为防御不力而被朝廷撤职或问罪。陈寿到任后,马上着手整顿军旅,他将军队分为十道,分别驻守在各个战略要地,彼此互相应援,从此军势大振。

  第二年,蒙古满都鲁等部落相约联合进犯明朝边境,试图得到更多的财物,他们先是以百余骑兵引诱明军深入,陈寿麾下的诸位将领见状请求出战。而陈寿却稳坐军中,他分析了对手的兵力,判断这是敌人的诱兵之计,于是他将计就计,沉着地指挥所部应战。陈寿不顾花甲之躯,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数十名骑兵到对方阵前,然后又带领兵士们下马席地就餐。蒙古军队不知这是何种战法,为谨慎起见,慌忙退走。陈寿趁着对方的疑惑后退之机,命令部下吹响号角,顿时明军各道兵马乘势追击,驱散了进犯的蒙古军队。

  明军凯旋后,论战功当给陈寿加一级俸禄,部下有人劝他将儿子和亲属的名字一同上报朝廷受赏,但却遭到了陈寿的坚决反对。平素陈寿对亲属、随从要求十分严格,亲属从没有人利用陈寿的权势作威作福,陈寿还要求几个儿子靠本事成就一番事业,不能依靠父亲的权力谋取私利。

  陈寿担任右佥都御史兼延绥巡抚期间,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也受到了皇帝的嘉赏。任职两年多以后,1503年(弘治十六年),陈寿结束了短暂的戎马生涯,回到南京任右副都御史。


  亲友资助归葬江西

  1506年,明武宗即位后,大太监刘瑾依仗皇帝的宠幸,任意妄为,专横跋扈。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征因为弹劾刘瑾遭到牢狱之灾。素来清正廉洁的陈寿得知消息后,冒死上书皇帝愿以身相保。刘瑾得知后大怒,下令免除陈寿的二品官职,革除俸禄,并罚米2300石、布1500匹。

  陈寿平时清廉不取,除去俸禄外,一无所有,被命罚米布,贫苦不能偿,只好上书自诉,刘瑾也知道他的清贫,只好免除对他的物质惩罚。1514年正月,陕西地方主官廖堂因贪暴无度激起民愤,吏部尚书杨一清认为陈寿刚直果敢、政声极佳,又有过在陕北任职的经验,熟悉陕西一带的地理和人文,遂推举他任陕西巡抚。陈寿到任后,首先惩治了廖堂的势力,官吏的风气得到好转。然而,陈寿的这次任职时间很短,仅半年后朝廷就调任陈寿为兵部右侍郎。

  陕西军民士商得知陈寿调离的消息后,倾城相送,把陈寿所坐之轿围了个水泄不通,百姓们号哭挽留,难舍难分,陈寿深深为之感动,不得不因此推迟了一天行期。据史料记载:“军民数千人,拥集抚台,泣留公(指陈寿)。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号呼之声震地。”

  离开陕西的第二年,陈寿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休养,但没有获得朝廷的批准。相反,为表示对陈寿多年清廉为官的肯定,朝廷还任命他为南京刑部尚书。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83岁的陈寿死于任上。嘉靖皇帝悲痛万分,追赠其为太子太师,正一品官阶。

  陈寿高龄去世后,由于生前没有积蓄,家属竟无钱为之安葬。南京的兵部尚书李充嗣、应天府尹寇天叙等人,仰慕陈寿的品行和人格,出钱为他殡殓。数年后,由祖籍的亲友资助,将陈寿归葬祖居地江西新干,墓地至今尚存,后人还保留有记载陈寿名字和事迹的族谱,并把他奉为家族的楷模,世代祭祀不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93409.html

相关阅读: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人的性观念
李之藻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