嬖幸男宠让武则天在晚年被逼下台
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是李氏之妇,武氏之女。所以,尽管她“革唐为周”,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仍不能像男皇帝那样,视夫族为外戚,按照武氏世系传授帝位;尽管她为了登上权力的顶峰,一生强悍,杀人无数,晚年又有拥无数男宠,但她仍无法改变,会让她一生的追求最终于归零的中国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帝位继承法。她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办事一贯铁血果决的她,到了晚年会在让谁当继承人的问题上,拖泥带水,摇摆不定,纠结不已的主要原因。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当武则天“革唐为周”,顶登权力颠峰的时候,她的两位曾有可能继承唐皇帝位的亲生儿子李弘、李贤已被她相继弄死了。活着的是三子李显(李哲)和四子李旦。唐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是为中宗,但只做了不到二个月的皇帝,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继位为睿宗,但只垂拱,不理政。后因武则天“革唐为周”,李旦连傀儡皇帝也做不成了,“降为皇嗣”,“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太子”,赐武姓。但这种做法毕竟不伦不类,不合礼仪,便引起李氏诸王、诸大臣及社会的反弹。究竟是立李氏,还是立武氏为继承人?这让武则天左右为难了。
天授二年九月,洛阳王庆之在武则天之侄武承嗣的指使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武则天问王庆之:“皇嗣(李旦)是我儿,为何废之?”王庆之欲投武则天所好,说:“试看当今是谁家天下,而以李氏为继承人?”王庆之为了表示忠于武则天,又多次陈述这种意见,最后竟被武则天杖杀了。针对这一问题,凤阁(中书)侍郎李昭德则向武则天进言:“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的天下应当传给子孙,怎能以侄子为继承人呢?”武则天对此说法并未发火,说明她仍在犹豫不决中。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武则天的亲信奴婢团儿因诬陷皇嗣李旦,被武则天毫不犹豫地杀掉了。神功元年(公元697年)五月,酷吏来俊臣诬陷皇嗣与庐陵玉谋反,也被弃市了。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没打消传位给武氏的念头。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二月,武承嗣、武三思又谋求为太子,使人说武则天:“自古以来,皇帝没有以异姓为继承者。”武则天又犹豫起来。狄仁杰马上针锋相对地说:“太宗栉风沐雨,南征北战,以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又将二子(李显、李旦)托付于陛下,而陛下欲让天子于他族,难道这是天意吗?请问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若立子,千秋万代仍有人祭祀陛下;若立侄,未闻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之事。”最初,武则天还以这是她的家事为由,不许狄仁杰过问,但经狄仁杰反复陈述利害,再加上其他人的劝说,武则天这才决定不立武氏为太子。武承嗣也因不能当上太子,怏怏忧郁而死。
突厥对帝位的继承问题影响也很大。圣历元年六月,武则天命武承嗣之子淮阳王武延秀赴突厥,欲纳默啜可汗女儿为妃。默啜很不高兴,说:“我欲嫁女于李氏,姓武的为何而来?这是皇帝的儿子吗?”还表示要以武力拥立中宗、睿宗。同时,把武延秀也囚禁了起来。并致书武则天:可汗的女儿应嫁皇帝的儿子,武氏小姓,不能与我门当户对,还声言要进兵河北。这对武则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若传位于武氏,不但朝廷内部会群起而攻之,就连周边的外族也不会承认武氏的地位。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圣历元年九月,武则天不得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次年正月,以皇嗣李旦为相王。为了抚平武、李二姓的矛盾,七十多岁的武则天于圣历二年四月,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攸暨(武则天侄孙、太平公主夫)等李、武两家重要人物于明堂立誓文,铭之铁券,以示永远和好。其实,这只不过是武则天的自我安慰而已,李、武的暂时平衡局面不久后就被打破了。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五月,博士苏安恒再次向武则天上疏道:“臣闻天下者,是高祖、太宗的天下,陛下虽为皇帝,实为李家给陛下打下的基础。今有太子,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之情,有何面目去见李家宗庙,怎样去拜谒高宗坟陵!臣以为还是顺乎天意人事,把帝位还给李家。陛下应该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口气,此时的武则天,已没有了当年强悍铁血的杀气。事实证明,武则天不能不考虑向李家让位的问题了。
以“嬖幸男宠能够养身”为由,武则天晚年蓄养了无数面首男宠,而又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为得宠。这两兄弟恃仗武则天的宠信,大肆揽权,其权势就连武氏诸王与重要大臣都要看他们的眼色行事。当时,人们称赞张昌宗貌美,说“六郎面似莲花”。内史(中书令)杨再思更是逢迎地说:“这话不对,应该是莲花像六郎。”连宰相都奴颜婢膝地吹捧,可见二张的专横跋扈了。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及丈夫武延基(武三思之孙),私下议论,二张专政,不利于朝政。张易之知道后,向武则天哭诉,结果三人都被被武则天处死了。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十二月,武则天病重,只有二张兄弟能守在身边,就连宰相也不能见。宰相崔玄?上奏道:“太子、相王仁孝,可侍汤药,不必让异姓出入宫中。”武则天对此置之不理。当时“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事于通衢,云:‘易之兄弟谋反。’”(见《资治通鉴》)武则天同样不闻不问。二张兄弟此时仍狐假虎威,独断专行,同时,也偷偷地在为武则天死后,自己的安危作准备。故:“见太后疾笃,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阴为之备。”一时间,朝中显现出一派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很快,政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宰相张柬之、崔玄?等人争取到了掌管禁军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又联合了李、武两家的重要人物(李、武在对付二张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元月发动了政变,张、崔等一干人众拥兵护太子入宫,杀掉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传位给太子。由是,李显再一次做了皇帝,仍称中宗,废周复唐。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元年十一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死于洛阳上阳宫。她临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就这样,这个一生强悍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暮年因嬖幸男宠而被逼下台后,晚景凄凉,从皇帝退回到皇后,与丈夫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人算不如天算”,武则天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的历史循环再次证明,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行事,否则,他(她)们最终还是会从终点还原到起点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53412.html
相关阅读:唐朝初年大龄剩女问题严重 连唐太宗都干预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杨万春: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为何消失在历史中
古人也有“签名档”:唐朝号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