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跌宕一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建安七子,是东汉时代令人钦佩的一群才子。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华就更出类拔萃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壮卓绝,他写出来的诗也成为后世的传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多少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资料呢?今天我们一一来了解。

建安七子之首的年代:人才辈出的东汉

在东汉的160多年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数建功立业、豪武英发、才气非凡的人物,不断涌现出来,为东汉历史留下了许多生动的篇章,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都超过了西汉。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张衡的 “浑天仪”、名医张仲景、华佗、王叔和(下文记载)等都出现在这个朝代。历史学、文学艺术也达到新的高度,我国第一步完整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历史传记的体例。东汉时期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散文等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明显,与唐诗宋词并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特别是乐府民歌、五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东汉文学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绘画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代的陈琳、徐干、阮禹、应?、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文学成就最高,是唯一被封侯的才子,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他以诗赋见长,他写的诗赋锻字炼句,风格清丽,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王粲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出身名门 博文强志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出身于显贵家庭。王粲的曾祖父王龚为汉顺帝时太尉,“有高名于天下”,因善于推荐人才,被誉为“推士”,祖父王畅,名在八俊,位至司空,与李赝同称为“天下高士”,成为“党人”的领袖,受到官僚仕大夫的拥戴;其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长史,名位显达。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同常人的文才。有一天,他与人同行,路上遇到一石碑,王粲看了一遍,别人问他能否背诵这篇碑文,王粲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当即背碑而诵,一字不差,随行的人无不惊叹。又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围棋,棋盘不小心被掀翻了,乱了棋局,下棋的二人正在唏嘘不已的时候,王粲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把棋局恢复。下棋的人不信他摆得对,就重新摆好棋局用手帕盖上,另换一棋盘让他恢复。摆好后,两相对照,一般模样,无有一棋错位。二、三百个棋子的棋面能一目默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此事被时人传为佳话。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随之徙居长安,深得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当时,蔡邕才学卓著,朝内官员无不敬仰,宾客盈门。蔡邕听说王粲来到,慌忙出门迎接,匆忙中竟把鞋子穿倒了,留下了“倒履相迎”的千古佳话,后人用“倒履相迎”用来形容待人十分热情。看到大文学蔡邕“倒履相迎”的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且身材矮小、长相平平,众宾客十分看不起他,蔡邕对宾客们说:“这位是王龚的孙子,才华出众,我都不如他啊!我所有的藏书、文章,都要传授给他。”从此王粲成为蔡邕的传人。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洞察时势 劝降荆州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十七时,朝廷选拔人才,授予他黄门侍郎的职务,王粲没有应诏。当时权臣董卓刚刚被剿杀,其手下大将李?、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为躲避战祸,王粲和族兄王凯赴同乡荆州牧刘表处避难,刘表曾经是王粲父亲王畅的学生,从此一住就是16年,期间,刘表的女儿嫁给了王凯。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接替父亲当上了荆州牧。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南征,眼看大军压境、刘琮不知道怎么办好。王粲对他说:“看在我们两个是亲戚关系的面上,我有个建议想对将军说,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听?” 刘琮见曹操大军压境,早就慌了手脚,听到亲戚这样说,自然愿意听。王粲说:“现在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人人都想当帝王,人人都想做公侯,我看当今时势,只有识时务者才能保全富贵。”王粲停了一下,看到刘琮连连点头,就继续说:“将军您可以自己揣度一下,你比曹操如何?” 刘琮不能回答,王粲进一步说:“曹操是当世豪杰,有雄才大略、智谋过人,官渡一战打败了袁绍,追的刘备无立足之地,破乌丸,制强敌,用兵如神。您如果听我的建议,我认为不如归顺曹操,曹操一定会感念您的诚意,保您富贵,子孙后代永享荣华,荆州百姓也免于生灵涂炭,这是万全之策啊!我为了避乱,历经苦难,受到你们父子的照顾,因此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请将军好好想想。”刘琮接受王粲的建议,归顺了曹操。曹操没用一兵一卒,没动一刀一枪,便获取了荆州。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雕塑

正应了一句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因王粲劝降刘琮有功,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又升为军师祭酒。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后,又任命为侍中。因王粲博闻强记,曹操每逢巡游外出或征伐,总喜欢王粲同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王粲随军出征,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因病逝世。在随曹操征讨汉中时候,魏讽勾结党羽,联络长乐卫尉陈?阴谋攻占邺郡。结果陈?中途向曹丕告密,反叛事件暴露后,魏讽被诛杀,受牵连的达几十人,王粲的两个儿子,也在魏讽谋反案中受到牵连被杀。《文章志》曰:“太祖(曹操)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可见曹操对王粲的关爱挚深。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曹植、曹丕也非常尊重他。生前诗赋往还,死后曹丕临丧亲吊,曹植又作《王仲宣诔》,谓“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王粲心情高兴的时候,喜欢模仿驴叫,他的行止常引人捧腹不已。据传王粲学完驴叫,才思格外敏捷,如泉喷泻。建安二十二年,王粲突然死于瘟疫,消息传来,整个建安文坛被震动了,曹丕更是不胜感伤。在为王粲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之后,曹丕在王粲的墓前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随即率先模仿起了驴叫。和曹丕前来吊唁的才子们也一起学起了驴叫。于是,在王粲的墓地响起了一片嘹唳的驴鸣之声,声彻四野,这起学驴叫的送葬礼成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建安七子之首:才学卓著 词章纵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53249.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