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死后,李世民即位。道佛二教仍互相排挤,彼此都想一教独尊,而唐初社会上仍有重佛轻道的积习。李世民为使“尊祖之风,贻诸万叶”,遂于贞观十一年(637)继李渊之后再次下诏,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宣称:“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外之形,……,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学,畅于九天;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这份诏书显然是崇道抑佛的命令。因此,佛教徒智实、法琳、法常、慧净等人上表力争,李世民宣敕严诫,众僧唯智实固执不奉诏,乃遭杖责于朝堂,次年病卒。这是唐代道佛二教互地位高低,道教在政治上得到李唐皇室支持,而取得第一次优势的地位。贞观十三年,道士秦世英又控告法琳毁谤皇宗老君,李世民派人严行拷问,将其流放益州,后死于途中,再次给予佛教徒以沉重的打击。而李世民并非一意排除佛教,李世民的意图出发点仍是基于政治上的利益,并非盲目的尊道排佛,如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汉传佛经、佛像;再如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经,实是偷渡越禁之举,而李世民并未就此降罪,反而令住锡西京弘福寺,一切经费由国家供给,并亲赐瑜伽师地论之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就玄奘译经伟业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宋千百年来的佛教弘化基础。而于儒家,李世民远比李渊卓识,这位唐英主明白唐王朝真正应该依赖的精神支柱只能是儒学,李世民不止一次地说过:"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乌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李世民执行重儒政策,尊崇儒学,提倡教化,设弘文殿集四部之书二十余万卷,殿侧开弘文馆,精选天下儒学名士讲论经义,商讨政事。又诏勋贤二品以上之子孙来弘文馆就学,为弘文馆学生。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立孔子庙于国学内,以宜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又大征天下儒士为学官。并常多次亲临国学,令祭酒、博士讲论。中若有学生能通一经以上者,便可得署吏一职。又于国学增筑牛舍一千二百间,太学、四门博士亦置生员。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蓄等诸国,也都派遣子弟请大于国学之内。"鼓筐而开讲篷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背末之有也。"儒学的地位提升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三教中居于中心地位。儒家位置的提高,在三教的冲突中,也转而出现了儒道联手对抗佛教。李渊先前定下的先老、次孔、后佛的次序并不能使佛教徒心服。贞观十一年的《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使得佛教徒再次激烈反对,于是李世民在采用强制性的措施的同时,也对此作出让步,即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到弘福寺向僧人解释道先佛后政策的背景时说:"以老君是肤先祖,尊祖,重亲,有生之本,故令在前。”并同时宣布一项变通政策:"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这样,才将道佛之间的冲突基本平息。
李世民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着手整顿儒学,因其时儒学经几百年间的分裂和衰落,很难担当起意识形态的主角。据《旧唐书·儒学传序》,贞观四年(630),"太宗又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寺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十四年,诏日:"梁皇佩、裙仲都,熊安生、沈重,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舷等,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其疏,宜加优异,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名奏闻,当加引擢。’二十一年,又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毅梁赤、优胜、高堂生、戴圣、毛甚、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慢、何休、王肃、王捣、杜元凯、范宁等二十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肖,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太学,可与颜子俱配享孔子庙堂。,其尊重儒道如此。"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系统整理和对历代名儒的褒扬,提高儒学的地位,完成儒学思想体系的重新建构。此次起于贞观四年,成于高宗永徽四年(653),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参加者除颜师古、房玄龄、孔颖达等名儒领衔外,实际撰修者皆为各个门类的专家。高宗李治,一无能之君,即位之初,政权执掌在长孙无忌、诸遂良等贞观老臣之手,继续奉行贞观遗留下来的崇道抑佛政策。永徽五年(654),他从尼寺里召太宗时的才人武则天入宫为昭仪。次年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参预朝政。虽然李治无甚作为,但他对道教仍是致力固化,上元元年以《老子》为上经,令王公百僚皆习,并将其列为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再令道士隶宗正寺,班在诸王之次,唐代的宗正寺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机构,将道士归它管理,即视男女道士为自己的本家。并对李世民留下来的统整儒家经典的政策继续发扬。而李治后期,武则天实际掌权,玄奘等佛教徒要求调整佛道的顺序,于上元元年(674)李冶下诏佛道"不须更为先后"。高宗死后,中宗继位,武则天临朝称制,连废中宗、睿宗,于天授元年(690)即帝位,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自称则天金轮皇帝。武则天欲自立为帝,及改国号为周必然遇到阻力重重,武则天当时便利用佛教徒在李氏王朝时受抑,大力发展佛教,同时也利用佛教徒为其地位的确立进行神化。利用佛教徒怀义等伪造《大云经》,她将夺取政权说成符合弥勒的授记,进而于全国大造大云寺;又改李渊留下的崇道政策,删除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尊号,规定“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接着又罢贡举人习《老子》的规定,自制《臣轨》两卷,令贡举人为业;并封沙门法朗等为县公,又授怀义为行军总管等。武则天认为晋代所译六十卷的《华严经》并不完备,派人前往于阗求取梵本,并命实叉难陀于洛阳大遍空寺重新翻译。至圣历二年(699)完成八十卷《华严经》,共计费时五年。译成后,武氏曾亲自撰序;再者武则天曾邀请禅宗北宗僧神秀至京师,‘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时时问道’;又经常迎法藏入宫讲经说法,并赐法藏‘贤首国师’之号。法藏之《华严金师子章》即系为武则天所撰。武则天的作法虽然有利佛教的发展和个人地位的神化,但也无疑为佛教内部带来问题,佛教纪纲渐致破坏。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崔玄?、敬晖等以恢复李唐为号召,诛杀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张昌宗,迎立中宗李显复位。中宗复位后,立即于同年二月“复国号,依旧为唐。……老君依旧为玄元皇帝。……令贡举人停习《臣轨》,依旧习《老子》。”但中宗也是个无能之辈,不久,皇后韦氏干预朝政。韦氏效法于武则天,重新依借佛教势力,与武则天集团交结,于景龙四年(710)六月,毒死中宗,临朝称制。而此时道士冯道力“善于占兆”,向李隆基密布“诚款”,李隆基帅兵“斩关而进”,尽诛韦、武党羽,拥立李旦为帝,便是睿宗。睿宗在位不久,即传位李隆基。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40726.html
相关阅读: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杨万春: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为何消失在历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签名档”:唐朝号为“花押”
唐朝初年大龄剩女问题严重 连唐太宗都干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