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其实关于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一直以来专家学者给出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问起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在思考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个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是谁组织了这场运动。这是由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宣扬新文化。而关于它结束的日期各位学者是持有不同的观点的。有人觉得它在新中国期间便已经结束了,有人觉得它在文革期间结束的,还有人觉得它至今未结束。大家看法不一的原因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独特的性质,所谓新文化指的是西方的文化,而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至今都没有停止。

在被问及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时,中国学者间比较一致的答案便是它是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顾名思义,它是和旧文化相对的。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传统,反对的是封建的思想,反对专制,反对过去的三从四德,还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既然有反对的,自然也有主张的。它把西方的一切看做是文明的,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思想,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写作方面,也应该写白话文,而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新文化运动之下,人们的思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内容比较激进。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次发生在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功,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息息相关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有三个代表人物,他们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是陈姓先生——陈独秀。他在这一期间可谓是风头正盛,他创建了一本杂志,至今人们依旧能够对杂志的名字耳熟能详——新青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通过杂志,大力宣扬大家熟悉的民主和科学两个词汇,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抨击旧的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二是胡姓先生——胡适。他在新文化运动的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号召大家运用白话文。胡适的白话诗写的很好,在发表之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很大轰动。有守旧的学者大儒批评胡适写文,胡适也用白话诗很幽默地回过去。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三是鲁姓先生——鲁迅。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抨击旧制度的大学者,他曾经担任过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他也曾经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的白话文,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发表的。他的文字发人深省,至今依旧有着很大的魔力,还入选了课本教材。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四是李姓先生——李大钊。他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领头人物,他特别的推崇俄国的革命,认为中国以后一定会走这样的道路。后来,李大钊因为政见太过激进,被军阀杀死,引起了民愤。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5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了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陈独秀这些都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文人作家,代表着一个国家最新潮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所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人上,就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较量,是解放思想,拯救灵魂的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发行作为开始,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在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阵营里,民主,自由,民权,平等这些思想作为运动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新文化运动前进的方向,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将自由平等的思想深植人心,信奉科学的意识也为人们所接受。同时,新文化运动还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传统礼教,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弃之如敝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不假思索地摒弃旧事物。只要是贴有“旧”的标签的事物都会被视之为糟粕,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忘被丢弃,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也走向了低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82719.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