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商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约公元前390-338)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名鞅,与卫国国君同族,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因功封于商,又称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曾在魏国做过小官,熟悉李悝、吴起等变法理论及实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商鞅的法律思想主要有:(1)在第一次变法时,他改"法"为"律",以《法经》为蓝本制定了秦律。(2)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口号。认为效法古代则落后于时代,保守现状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从历史观上为法家变法革新和实行"法治"提供了有利的依据。(3)推行法治必须具备三要素,即法、信、权。"法者,国之权衡也";"信赏必罚","厚赏重罚";"权者,君之所独制也"。(4)提出"定法"、"立禁"的法律起源论。商鞅首次将法律起源问题与确认土地问题、货财的所有权联系起来。(5)提出"以刑去刑"的重刑理论。他公开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一方面要求"刑多而赏少"和"先刑而后赏",另一方面要求加重轻罪的刑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49394.html

相关阅读: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臧文仲
鲁国的传奇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