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风筝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 最初是用于军事需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风筝,古称纸鸢、纸鹞、鹞子。
据古书记载,风筝的出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和军事的需要,相传春秋时代的公输般就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以侦察宋城。在唐朝赵昕的《息灯鹞》、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欧阳修的《新唐书?田悦传》中都有风筝与军事相关的故事。后来由于以木制鸢质量过重,人们便用纸来代替木料制作风筝,称其为“纸鸢”。五代时李邺在宫中放纸鸢时,还在鸢头栓上一个竹笛,经风一吹,声似筝鸣,遂叫“风筝”。

天津风筝

潍坊风筝
春风习习话风筝
不过,那时玩风筝还只限于皇宫和贵族的府第,直到北宋以后才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这时,风筝也已开始由军事侦察、通信联络、救生、求援,向体育、娱乐和游戏等方面发展。然而,风筝大盛于朝野上下,还是在明清时期。“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问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中弄笛儿。”便是明代大画家徐谓在《风鸢图诗二十五首》里最有名的一段。清代高鼎也赋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最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对风筝的研究到了出神入画的程度,更是一位扎绘风筝的行家里手。由他所撰的《南鹞北鸢考工记》就对八十余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和技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里更有多处谈到了风筝。书中除了写出大量的画诀之外,还提到彩绘时要“五易其趣”、“不必拘泥”、“力求淡雅”、“不宜过艳”、“艳而不厌、繁而不烦”……此外还有牵带小型器乐、灯笼、爆竹之类的另类风筝,以使世人得见“天际频传征鼓乐,云端隐闻丝竹声,花雨陈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霄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84417.html

相关阅读: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臧文仲
鲁国的传奇寡妇
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