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春秋后期的政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弭兵”盟会和春秋后期的政局

  春秋的争霸斗争,主要是晋、楚两国。它们各有自己的属国,形成两大政治势力集团。为争夺霸权,它们长期进行着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都企图压倒对方,占据有利的政治地位。但是,到了春秋中期,晋、楚两国国内都出现麻烦:楚国要对付新兴起的吴国,晋国各卿族间的矛盾加剧,故晋、楚两国间的矛盾相对变得缓和。处在中间地带的中小国,饱受战祸苦难,像郑国在晋楚近百年的争霸斗争中,参与大小战争70余次,宋国也有40多次,有时甚至几乎亡国①。在这种情况下,由宋国华元和向戌先后出来撮合两大集团“弭兵”。

  晋楚“弭兵”后,各国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争霸的战场也随之转到我国东南地区的吴、楚、越之间进行。

  (一)宋国华元、向戌的“弭兵”活动

  “弭兵”即是消除战争。“弭兵”事件是春秋政治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晋、楚两国争霸的结束,各国内部新旧势力间斗争的加剧。

  1.宋华元“弭兵”及其失败

历史

  华元是宋戴公(前799—前766年在位)的儿子华父督的曾孙,曾担任宋右师职,主持国政。华元因所处的政治地位,与楚国令尹子重和晋国中军元帅栾书都友好,故由他斡旋,促成一次晋、楚两国休兵的盟会,也称为第一次“弭兵”盟会。

  晋、楚两国能坐下来谈休兵停战,是有各自缘由的。

  晋国卿族间的矛盾,影响了内部的团结一致对外方针。晋国三军的将佐,都是卿爵,为世家大贵族,各自拥有相当的经济、军事实力。像前面曾提到的?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而韩氏,有封地7个邑,每邑可出100辆兵车。羊舌氏有3个县级邑,每邑也可出100辆兵车①。祁氏和羊舌氏被灭后,在他们私家的土地上,设立10个县②。这些有势力的强家,互相明争暗斗,削弱了晋国的力量。如赵氏和栾氏、?氏的矛盾就很深,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赵氏内部发生矛盾,赵氏要赶走赵婴齐,赵婴齐对赵同、赵括说:“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他已看到栾氏要害赵氏。鲁成公八年,与赵婴齐私通的赵朔妻(晋景公之姐)赵庄姬诬告驱逐赵婴齐的赵同、赵括造反作乱,栾氏和?氏出面为赵庄姬的诬告作证。晋景公于是诛杀赵同、赵括,并灭赵氏家族。赵庄姬带着儿子赵武住于景公的宫中才免于被杀。后世戏剧《赵氏孤儿》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故事。 历史

  晋国不但有国内矛盾,它所领导的中原诸侯国集团中的秦国和齐国,也有起来同它争位的意向。所以晋国想从楚国的对抗中脱身出来。

历史

  楚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楚国的申公巫臣用计把楚庄王和司马子反都想娶为妾的夏姬弄到手,并带着夏姬出走到晋国。令尹子重和巫臣有旧怨,司马子反因夏姬事又同巫臣结上新恨。因此子重、子反合谋把巫臣在楚国的族人统统杀掉,将财产瓜分。巫臣从晋国去信警告他们说,你们诛杀无罪之人,我要使你们“疲于奔命”。因此巫臣就向晋景公献上联吴制楚的策略,得到晋景公赞同。 历史

  巫臣自荐为使者往吴,得到吴国国王寿梦的赏识。他带去一队晋国军队,以训练吴国军射箭、驾车、演练军阵的军事技术,使只知水战的吴军,掌握了车战的正规战术。巫臣怂恿吴国反对楚国,并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下,作为吴国的行人(外交官)。这样,从鲁成公七年,吴国就开始伐楚、伐巢、伐徐(均楚国的属国),又攻入楚国的州来邑(今安徽凤台县),闹得楚国上下不得安宁,子重、子反一年中在战场上奔波7次,所谓“一岁七奔命”①。一些属于楚国的小国,被吴国夺去,从此吴国逐渐强大,成为楚国心腹大患。

  晋国把吴国扶起后,趁楚国分出力量对付吴人,也在楚国北境扫荡楚的同盟国。鲁成公八年攻蔡,并伐楚,俘虏楚将申骊。接着攻楚的与国沈(今安徽临泉),俘虏了沈国君。为开辟通往吴的道路,同年又会合诸侯伐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县)。

  晋、楚两国都出现了麻烦,停止两国长期的敌对成了共同的愿望。

  晋、楚和平的氢气球是由晋国放出的。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晋主动释放了在?之战俘虏的楚国公子?臣,并归还了连尹襄老的尸体。接着楚国也放回了晋国被俘的知■。晋景公十八年,晋景公亲自出面释放了楚国俘虏钟仪。晋大臣范文子士燮说,让他归楚“使合晋、楚之成。”①

  钟仪返楚,向楚共王转达了晋国的意愿,楚共王立即派大宰公子辰到晋国,“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②次年春,晋国派大夫籴伐到楚,“报大宰子商之使”③,子商即公子辰。晋、楚两国使者的交往,媾和的谈判已差不多了,这时宋国的华元,看到时机成熟,以他与晋国中军元帅栾书和楚国令尹子重都相友好的私人关系,于是在晋厉公元年(公元前580年)的冬季,奔走于晋、楚两国间,以“合晋、楚之成”④。

  晋厉公二年五月,在华元的奔走下,晋国的大夫范文子士燮同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弭兵”。盟约有三个内容:晋、楚两国休战,并帮助对方攻打来犯的敌人;开通两集团间的道路交通;共同讨伐背叛晋或楚的国家。接着晋国的?至到楚国签约,楚国的公子罢到晋国签约⑤。 历史

  晋、楚虽然签了休战的盟约,楚国却并不想恪守。才过了3年,楚国就又出兵攻晋国的盟国郑、卫。楚国令尹子襄对力主攻郑的司马子反说:刚与晋结盟就背叛它,是不可以的吧。子反却回答说:“只要有利于我就进攻,管它什么盟约!”这时晋国是厉公当政,晋厉公也是一位厉害的能干人物,岂肯让楚国得手。于是就发生我们在前面已指出过的鄢陵之战。两国再无和平可言,华元撮和的这次“弭兵”盟会的成果,也就随之付诸流水。

  2.宋向戌再次活动“弭兵”

  华元斡旋的第一次“弭兵”结盟,因条件还未十分成熟,很快破裂。但促使晋、楚两国息兵的因素,却在继续发展:晋国内部斗争加剧;吴国势力强大,对楚构成强大威胁;各中小国厌战情绪增长等。所以,在华元“弭兵”后的第三十三年,还是由宋国人向戌出面活动“弭兵”,并获得成功。

  华元“弭兵”后,晋国虽在鄢陵打败楚国,但厉公眼看晋国大贵族势力抬头,有压倒国君的可能,于是打击贵族势力。他诛杀了势力最大的?氏,对栾氏亦不放心,结果他被栾氏和中行氏联合杀掉。栾氏杀掉厉公后,势力强大,成为众矢之的。范氏利用栾氏家族内的矛盾,赶走了栾氏家族长栾盈,诛杀栾氏的同党箕遗、黄渊、羊舌虎,囚禁伯华、叔向、籍偃三大夫。栾盈逃到楚国,后又到齐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偷偷潜回他的封地曲沃。在国内有魏氏支持他,栾盈率领曲沃的丁壮,打到国都。栾盈后来失败被杀,全族被诛灭①。但晋国内部斗争却更加剧。

  晋国加紧扶持和支援吴国,以牵制楚国。晋厉公五年,晋范文子与中原诸侯国在钟离同吴人相会。吴国正式开始了同中原诸侯国的交往。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晋召集诸侯在鸡泽(今河北邯郸市北)相会“欲修吴好”,晋悼公派荀会专程到淮上去迎接吴王寿梦。此时吴正与楚开战,故未到场。晋悼公五年,晋又召集诸侯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相会,吴国正式参加了这次盟会,与中原诸侯结盟。晋悼公十年,吴王寿梦到?(今江苏邳县西北加口)与晋悼公率领的中原诸侯相会。吴国势力逐渐强大,能与楚抗衡。楚共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70年),楚国令尹子重挑选精兵伐吴,让邓廖率领“组甲三百,被练三千”,被吴军拦击,邓廖被俘,逃回的组甲士只有80人,被练士兵只有300人。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楚令尹子囊伐吴,被吴军打败,楚公子宜?被俘。子囊伐吴回国后自杀①,临死前对即将继他令尹位的子庚说:“必城郢!”②要把国都城墙修好,以防备吴人。

  楚国内部也不安定。楚共王有5个儿子,他自己不立继位的太子,而谁继承王位,却由“神”来决定。他与巴姬商议,把一只璧埋在宗庙殿堂内,让5个儿子入庙拜祖,谁压到璧就是继承人。结果康王、灵王、平王都各压一部分。子干、子皙不沾边。所以,楚共王死后,康王继位,他的几个弟弟都觊觎着王权③。楚国王子势强逼主,令尹难当。楚康王八年,令尹子庚死,康王让■子冯接替。■子冯去同申叔豫商量,申叔豫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子冯就装病不到任,楚王只得另任他人④。  在这种内外都有困难的情势下,晋、楚休兵的条件成熟了。晋平公十年(公元前548年),晋国赵武执政为中军元帅。他下令减轻诸侯对晋国的贡赋(霸主国要收取与国缴纳的贡赋。西周时这种贡赋是给周王的,春秋时霸主代替周王的地位,霸主国控制的中小国就把这种贡赋缴纳给霸主)。鲁国叔孙穆叔去见赵武时,赵武对他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⑤赵武的话很快传到各国,宋国的向戌与蔡国的声子就出来活动。向戌和声子先后到楚国与晋国斡旋。

  向戌是宋国的左师,地位高,他与华元一样,与晋、楚两国的执政大臣都相好,所以他最终促成此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夏,晋国的中军元帅赵武、楚国令尹屈建和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国的执政大臣,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休战。这次盟约中,除休战内容外,楚国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一款,排除齐、秦外,此条得到通过①。这一条款的含义是晋国和楚国的从属国,要定期朝见对方的盟主。朝见对方,意味着要向对方盟主缴纳贡物。这样诸侯国的负担就比此前增加一倍。

  3.向戌“弭兵”盟会的意义

  向戌活动的这次“弭兵”盟会,获得了成功。

  “弭兵”盟会召开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大为减少,此后的十几年未有战事发生,而晋、楚两大国之间,在其后的40年内没有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介于两大国间的中原各国,有了一个暂时和平的环境。国际间的斗争,就转入各国内部斗争。各国内部贵族之间为斗争需要,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一些适应历史潮流的新措施,这样,就使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逐渐被新的制度所取代。所以说,“弭兵”盟会是春秋时期由诸侯国间的争霸转向国内大夫间兼并的一年,也是春秋时代由前期转入后期的一年。

  争霸斗争的战场,则由中原转向东南地区的楚、吴、越间进行了。 历史

  (二)“弭兵”盟会后的中原各国

  “弭兵”盟会后,虽晋楚两集团间战争暂时缓和,但各国内部矛盾就上升了。贵族崛起,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为“自大夫出”,甚而“陪臣执国命”的时代①。权柄的下移标志着各国政权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

  1.晋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改制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大夫祁盈家发生内乱。祁盈的家臣祁胜与邬臧交换妻子,祁盈将二人囚禁起来。祁胜就行赂荀跞,替他在晋顷公面前说情。晋顷公不问曲直,就把祁盈逮捕起来。祁盈手下人见国君处事不公,就把祁胜、邬臧杀死。晋国于是就把祁盈和他的同党杨食我杀掉,并灭掉祁氏和杨氏两家贵族。

  执政的魏舒在处理祁氏和羊舌氏(杨食我族)的财产时,把他们的采邑地收归国有,设县由中央派人直接治理。在祁氏的采邑地上设7个县,在羊舌氏采邑地上设3个县。这一措施,为战国时的郡县制开了头。

  就在魏舒改采邑为县的次年,晋国人在法制上也学着郑国子产,进行改制,把成文法铸在鼎上。晋顷公十二年,赵鞅(赵武的孙子)和荀寅带着军队在汝水边筑城,同时征收“一鼓铁”(200斤),铸造一件鼎,把范?当政时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公诸于众。这一行动,遭到孔子和当时名人蔡墨的反对。孔子指责说“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孔子认为,百姓看鼎上的条文就知道应定罪的轻重,当权贵族就不能从中上下其手,以恐吓百姓。 历史

  法律的公布,把晋国法制推到一个新阶段。人们知道法律所禁,就可以避免误触刑律,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贵族也因法律条文公布,不便任意为非,对他们却是一种限制。以前的法律不公布,由执政者掌握,他们说了算,法律条文公布后,这一神迷被打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赵鞅在铸刑鼎后的第二十一年,即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他在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在铁地与支持范氏、中行氏的郑国军队交战。临战前他宣布了一项更大胆的改革措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①其中“人臣隶圉”是奴隶。“免”即是在战争中立功者,可以免除奴隶身份。这是一条为奴隶解放开辟道路的新法令。

  为了争取人心,晋国贵族们还在各自的采地内进行了土地亩制和税收变革。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中的《孙子?吴问篇》,晋六卿都扩大了田的亩制:范、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知氏以一百八十步为一亩;韩、魏氏以二百步为一亩;赵氏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正规的亩是一百步,可见各家都扩大了亩积。在征收地税上,赵氏是“公无税焉”外,其余五家都是“伍税之”,即采用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实物地租。这已经是一种封建地主性质的剥削方式了。

  2.齐国内政的变迁

  “弭兵”盟会前,齐国的景公即位为君,齐景公在位共58年(公元前547—前490)。景公在位时间虽长,却是一位平庸的国君,只顾享乐,一味加重剥削。齐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有疾,归罪于祝、史没有给他在神前好好祈祷,要杀他们。晏婴说这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你把川泽山林自然资源都控制起来,不准百姓利用;官吏胡作非为;国家政令没有准则;对百姓“征敛无度”;国君“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民众痛苦不堪,“夫妇皆诅”①。可见齐国政治的败坏。

  齐国的大权,在景公上台时,就被崔杼、庆封两人把持着。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崔杼杀齐庄公,立景公,自任为相。齐国史官把崔杼杀君的事实记载在简册上,竟被他杀死。后一来庆氏乘崔氏家族内乱,吞并了崔氏,庆封又自任为相“当国”②。庆封专权,但他好打

  猎、嗜酒,数日不上朝理政,有事到他家去请示,出现“国迁朝”局面,他家成了国家的朝堂。庆封“当国”仅一年左右,就被他的下属卢蒲癸、王何赶下台,逃到吴国。齐景公十六年,齐国正卿栾施、高强专权,杀大臣,将国君子弟驱逐出国,遭到国人的反对。陈氏联合鲍氏把栾氏、高氏灭掉,这样陈氏就掌握政权。姜姓齐国的政权危机,也就日益临近。

  3.子产在郑国的改革

  郑国在春秋时是战祸最剧的国家,而内部大族多,斗争激烈,所谓“国小而逼,族大多宠。”①像子产初当政时,派贵族伯石去为国家办一件事,竟要求先许愿给他土地作报偿才去,子产同意,说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办法。

  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名公孙侨。在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执政的子皮见他能干,就让子产代替自己,并从旁大力支持子产。子产执政21年,在他执政期间对内政进行改革。子产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其一是作封洫。“封”就是田界,“洫”就是水沟。作封洫的目的,是清查田亩。郑国的一夫百亩的井田制度,已遭破坏。在子驷当政时,就“为田洫”作过一次整顿,使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四家贵族“丧田”②,即他们多侵占的土地被迫交出来,子产“作封洫”是这一措施的继续。“作封洫”就是清查全国土地,划定田界,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一夫百亩的基本数字。子产在使耕者有其田的同时,实行“庐井有伍”的制度,即将居民用什伍的制度编制起来,以便于管理调动。

  其二是作丘赋。郑简公二十八年,子产“作丘赋”。“作丘赋”的性质与晋国“作州兵”,鲁国“作丘甲”的性质相同,是对野鄙中的奴隶征收军赋。野鄙中的人缴军赋,说明他们已有当兵权。郑国的这一变革,也使旧时的国野制度泯除,有利于奴隶的解放。

  其三是铸刑书。郑简公三十年郑子产铸刑书,将法律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子产铸刑书比晋国赵鞅铸刑鼎要早23年。他是我国第一位将刑律公布于众的人。当时晋国的大臣叔向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子产去了一封信,对他的这一行动给以严厉的指责,说:原先我把你看作学习的榜样,现在令我失望了。过去的君主按照习惯审理案子,没有什么刑法条文,怕民众据条文争论不休。若是民众知道了法律条文,就对在高位的人无所顾忌,而只以法律条文作根据,敢于同在上位的人争论,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子产回信说:像你所说的那样长久之计,我没有能力做到。我是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子产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社会改革的决心。

  子产的改革,得到郑国百姓的拥护,百姓编着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①郑国在子产执政时期,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成功,他多次顶住了晋、楚的强权外交,保卫了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

  4.积弱不振的宋国

  宋国在诸侯国中是一个不小的国家,宋襄公还一度企图争霸。但宋国一直积弱不振,其原因是强宗大族擅权,政治因循守旧。宋国当政的大贵族都是国君的子孙:戴公之后有4家,庄公后1家,桓公后4家,文公之后1家,武公、穆公之后各1家。其中最强的是戴公、桓公后的8家。宋国的卿官多出自这两公之后。这些贵族依恃政治上的特权,互相内讧争夺,甚至同国君对抗。宋平公二十年(公元前556年),右师华阅死,他的弟弟司徒华臣要吞并他家家财,杀死华阅的家臣华吴。宋平公要加以问罪,被向戌和了稀泥,就不了了之。可见宋国君说话没人听从。

  宋元公(公元前531—前517年在位)即位后,打算去掉专权的华亥、华定和向宁。这3人却先下手,将公族的几位子孙杀死,劫持元公。结果元公只得用3个儿子与他们的儿子相交换作人质,宋元公才被获释。后元公杀了华、向的人质,华、向二氏逃奔陈国。接着大司马华费遂的儿子华?又作难,召回逃往陈国的华、向二氏,占领宋南里进行反抗。华费遂的另一子华登联络吴国,带领吴军支援华?。宋元公在晋、齐、曹、卫等国的支持下,才打败华氏,收回南里,华氏余党逃出国。这场乱子前后经历数年才被平定①。

  宋景公继宋元公即位。景公特别宠幸大臣桓?,致使景公的两亲弟公子弟和公子辰被迫逃到陈国。后来这批人同原先被逐出国的右师乐大心一起,占领宋国的萧地(今安徽萧县北),大为宋患。其后宋景公却与桓?发生矛盾,起因是卫国大叔疾投奔宋时,向桓?献一颗美珠,宋景公想要这颗珠,桓?不给。景公于是想设计除掉他,不料桓?却先下手,也想用计劫持景公。宋景公于是派兵攻击桓?,桓?逃到曹地反抗,遭到曹地人的反对,再逃到卫国,后又逃到齐国。桓?的乱子,在宋国也闹了20年的时间②。

  宋景公晚年,怠于政事,不上朝听政,各官署向他报告政事由近臣大尹转达。景公的指示也由大尹传达,于是大尹从中上下其手,专断国政,国人对他很痛恨。鲁哀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69年),当了48年国君的宋景公到空泽(今河南虞城县南)时死去。大尹调动1000名甲士将景公尸体运回国都,他秘而不宣国君死讯,却召集六卿以商议国事为名,用甲士胁迫他们参加盟誓,诡称景公有病,先立景公子启为太子。3天后国人得知景公已死的消息,司城乐?揭露大尹的阴谋,调动武装攻击大尹。大尹欲发动国人相对抗,但国人不响应,他就带着公子启投奔了楚国。六卿立公子得为国君,是为昭公。六卿相盟说:“三族共政,无相害也。”①三族指戴公之后的皇氏、乐氏,文公之后的灵氏。提出“三族共政”的原则,国君显然是没有权可言了。  5.鲁国三家的强横

  鲁国国君政权弱,三家专权,是鲁国政治史上的特点。

  鲁国的三家,即“三桓”,是指鲁桓公3个儿子的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鲁国君的失权从鲁宣公开始。鲁文公死后,东门遂杀死鲁文公正夫人哀姜所生的儿子公子恶及公子视,而立敬嬴所生的公子?,是为鲁宣公。鲁国“由此公室卑,三桓强”②,“政在季氏”③。国政主要把持在季孙氏家族手中。鲁宣公刚上台,季孙氏就给他一次教训。莒国纪公的太子仆,杀死他的父亲,带着传国的宝玉投奔鲁国,将宝玉献给鲁宣公。鲁宣公高兴,下令赏给莒太子田邑,并说“今日必授”!季孙氏的季文子为执政大臣,他却下令司寇立即将莒太子仆驱逐出境,并说:“今日必达!”今天一定要到达国境外④。结果季孙氏的命令执行了,宣公的命令却作了废。

  鲁国的三家,通过作三军、作四军的方式,把国君的军权和财权瓜分掉。鲁襄公十一年,季孙氏的季武子执政而“作三军”,即将鲁国的原两军,改成三军。作三军的目的是“三分公室”,把鲁国国君的土地、人民分成三份,三家“各有其一”。季氏贪婪,全归己。孟孙氏取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仍归公室。叔孙氏以一半归己,一半仍归国君①。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舍中军,四分公室。季氏独得两份,孟氏、叔氏各得一份。这次瓜分公室彻底,三家都把国君的土地、人民归于自己,而“贡于公”②,国君只是享受从三家分给他的一杯羹,吃三家的贡物。

历史

  季氏的专权,引起一些贵族的不满,鲁昭公在他们的支持下,发动对季孙氏的讨伐。季孙氏在叔孙氏和孟孙氏的支援下,把鲁昭公的军队打败,昭公被迫逃出国,在外流落8年之久,最后死在外地。季孙氏的行为,百姓没有怨言,诸侯赞同。鲁国的“民不知君”③,而只知有季氏。鲁国国君失权,三家专权,国力贫弱。

  6.动荡不安的卫国

历史

  卫国本是一个强国,但进入春秋后,国君多荒淫,内部矛盾重重,致使被狄人灭国。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多次迁都,最后迁到帝丘(今河南濮阳)。卫国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间的矛盾斗争都异常激烈,致使它的政局动荡不定。

  卫国的强族主要有宁氏、孙氏、孔氏等,他们都是国君的后世子孙。卫献公(公元前576—前559年、前546—前544年在位)上台时,就表露出要除去大臣并对其父定公的夫人姜氏有野心的征兆,在为父举丧时不悲哀,不素食。姜氏叹道:“是夫也,将不唯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人。呜乎,天祸卫国也夫!”大臣们听后,无不恐惧,孙林父于是把宝器搬到他的封邑戚地(今河南濮阳北)①。卫献公多行不义,将其父的夫人定姜作了自己的后房,又想除掉孙林父。孙林父逃到封邑戚,不上朝听政,让儿子孙蒯相代。献公宴请孙蒯,故意让乐师领班演唱《诗经?巧言》的末一章助兴。这一章词是“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暗指孙林父跋扈不臣又无能耐。乐师领班知道献公点这首歌的用意,就不愿演唱,有位名叫曹的乐师因被献公罚打过300鞭,记恨在心,想借机挑拨他与孙氏的关系,就主动要求演唱。乐师曹不但演唱一遍,还担心孙蒯未听懂,唱完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孙蒯听后,就回戚地告诉了父亲孙林父,孙林父于是准备先发难。卫献公这时也自知失策,就派他的儿子去向孙氏讲和,孙林父将他们都杀死,献公自知难于抵敌孙氏,于是就带着定姜逃往齐国。孙林父率族众追击,在河泽(今山东阳?县东北)把献公的亲兵打败。卫国人立卫穆公孙剽为君,是为殇公,由孙林父和宁殖为相,二人实专国政。

  在卫献公被逐出国的事件中,宁殖也是参与的,但他觉得这事是他的恶迹,在临死前要求他的儿子宁喜把卫献公接回,以洗刷他的恶名。卫献公也在国外积极活动复辟,宁喜遵循父志,决计迎接献公回国。卫殇公十二年(公元前547年),卫献公派母弟子鲜与宁喜谈判,子鲜转达献公的话说:“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②政权由宁人掌握,献公只要求主持祭祀之权。宁喜于是杀死卫殇公,迎回卫献公,并派兵攻击在戚的孙林父。孙林父投靠晋国,晋国率领诸侯在澶渊(今河南濮阳西)相会,支持孙氏,并拘捕了卫献公和宁喜。由于齐国等向晋说情,卫献公并把女儿嫁给晋平公,君臣才被放归。 历史

  献公复位后,宁喜执政,献公终究容不得“政由宁氏”这一条款,于是在他复位后的第二年就把宁喜杀死,并追查宁氏的余党。卫灵公十二年(公元前522年),卫灵公的长兄公孟絷专权,把司寇齐豹的官职罢免,又夺去他的封地,还打算夺去大夫北宫喜和褚师圃的封地。公子朝因与卫襄公的夫人私通,畏忌公孟絷,这批人于是纠合起来反对他。当公孟絷到郭门外祭祀时,齐豹先埋好伏兵,把公孟絷杀死。齐豹接着进攻国君灵公,灵公带着国家宝器逃到死鸟。原同齐豹纠合攻击公孟絷的北宫喜与齐豹分道,并反过来攻杀了齐豹,使灵公得以返回国都。齐豹发动的内乱才算平息。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位风流女人,淫荡之事在列国出了名,在未嫁时就与娘家的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到宋国时,因此事受到嘲讽,回国后就要杀南子。事未成,蒯聩逃走,先到宋,后又到了晋国。卫灵公死后,卫国人立了蒯聩的儿子辄为君,就是出公。于是在卫国又演出一幕父子争位的闹剧。

  蒯聩逃到晋国,晋人把他安置在戚邑住下,以示与卫出公对峙。因为当时卫国出公与齐悼公、郑声公都是支持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而反对赵氏。而赵氏是执掌晋国政权的,所以赵鞅利用蒯聩以牵制卫国。鲁哀公十五年蒯聩通过他的姐姐孔伯姬的情人浑良夫,潜入卫国,住在孔文子家。当时卫国是孔伯姬之子孔悝当政,孔伯姬和蒯聩就在夜里胁迫孔悝立蒯聩。孔悝只得赞同,于是立蒯聩为君,是为庄公。蒯聩的儿子出公逃到鲁国避难。

  蒯聩为人心地狭窄,上台后对在国内的大臣打算全部清除。他对司徒瞒成说:我在外流落受苦很久了,现在请你也尝尝流落的味道吧。瞒成和褚师比被迫逃往宋国。扶他上台的孔伯姬和受压即改变主意的孔悝,也没有吃到好果子,蒯聩上台的第二年六月,在平阳(今河南滑县东)设宴请孔悝,并重加赏赐。待孔悝酒醉后,蒯聩派人将孔悝母子遣送出国。孔悝于是逃到宋国避难。

  蒯聩倒行逆施,卫国人民很恨他。鲁哀公十七年,晋人攻卫,到达城外,卫国人起来赶走蒯聩,立蒯聩的从兄般师为君。蒯聩不久又打回来,般师逃走。卫国都城外有一个异族入聚居的戎州,蒯聩发现后,就派人将它摧毁。蒯聩为增加财富,无限期使用工匠,使他们长期不得休息,工匠十分不满。蒯聩还要撤掉石圃的卿官。这些人就密谋起来反抗,在石圃的鼓动下,进攻蒯聩。蒯聩把宫门关起来请求饶恕,不准。他跑到北门,打算跳墙逃走,当他跳下时,摔断了腿。恰巧戎州人赶到,杀死跟随他的太子疾、公子青。蒯聩逃到戎州己氏家中,这家人的妻子有一头美发,被蒯聩发现后,剪去作了他夫人的假发,己氏很痛恨他。蒯聩逃到他家,正是报仇的时机。蒯聩想活命,拿出随身带的玉璧说:“不要杀我,我给你玉璧。”己氏却说:“杀了你,玉璧能跑到哪里去?”就将他杀死①。

  蒯聩被杀后,出公辄又回国复了位。他也同其父蒯聩一样,清除旧臣,役使工匠,鲁哀公二十五年,卫国工匠起义进攻出公,出公逃到宋国,最后逃到越国,终死于越。 历史

  卫国不断发生父子争位,内亲相欺,骨肉相残,君臣上下尔虞我诈,反目成仇。两次工匠起义,一君被杀,一君逃亡在外,旧贵族走向崩溃,国人、工商业者起而反抗,这一切都表明社会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三)吴楚在东南的争霸 历史

  “弭兵”盟会后,晋、楚的对抗暂时缓和,楚国于是主要对吴开展斗争和处理内部出现的矛盾。

  1.春秋后期的楚国政局

  春秋后期,中原各国政权下移,“礼乐征伐”从春秋前期“自诸侯出”转到“自大夫出”,甚而至于“陪臣执国命”的局面。楚国却仍是王权较强的一个国家。但楚国的王权,时时受来自令尹和县公的威胁,因而引发一系列的内部纷争,致使国力削弱,而不能抵敌吴国的进攻。

  楚国的令尹,多是王族成员担任,往往对王权构成威胁。如楚康王令尹子南的手下人观起,车马过制,康王认为将对王权构成威胁,于是将子南杀死,将观起车裂①。接替子南任令尹的■子冯,有亲信8人,没有官爵却拥有众多的马匹。楚康王心中不安,■子冯将这8人辞退后,康王才放心。

历史

  楚康王的弟弟王子围后为郏敖的令尹,十分专权,杀死曾在楚进行“书土田”和“量入修赋”改革的大司马■掩。他的乘车、用器都仿照王的规格。楚郏敖四年(公元前541年)冬,与伍举前往郑国聘问,走到半道,听说楚王郏敖生病,于是让伍举到郑,自己赶回国都,借问病为名,将郏敖勒死,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

  楚灵王即位后,灭掉陈、蔡两国,杀蔡灵侯,用隐太子作人祭的牺牲,杀大夫成虎,凌辱越国大夫常寿过,夺取其他贵族的封地,引起国内的普遍痛恨。楚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29年),到州来打猎时,国内痛恨他的人联合起来反对他。因观从的父亲被灵王杀死,在反对灵王的活动中,他首先发难。他召回被灵王逼到晋国的弟弟子干、子皙,联合灵王的小弟、担任蔡公的弃疾,打进国都,杀死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子干为王、子皙为令尹,公子弃疾为司马。正在乾?(今安徽亳县南)的灵王,闻两子被杀后,从车上摔下来。跟随他的军队听到国内有新主,也溃散了。灵王自知走头无路,在申无宇家自缢而死。

  新当上楚王的子干,不听观从杀死公子弃疾的主张,弃疾就利用国都人心不安,灵王死讯未知的形势,在城内宣言“灵王打回来了”的消息,恐吓胆小的子干、子皙。他们真以为灵王即将回都,就双双自杀。弃疾以王子的身份即位为王,是为楚平王。

  楚平王宠信两面三刀的小人费无极,致使将楚国政治搞得一团糟。费无极首先排挤掉拥立平王的功臣蔡太子朝吴,接着让平王将太子建的未婚妻子占为己有,挑拨父子关系。又设计把太子建调出王都安置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北)。过了一年,他又捏造太子建与老师伍奢要谋反。平王因夺了太子的妻,本对他有戒心,于是拘捕了伍奢,并派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却放走了太子建,太子建先奔宋国,后到了郑国①。

  伍奢被捕后,费无极要平王将伍奢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除掉。伍奢的长子伍尚应召回到国都,次子伍员逃往吴国,寻机报仇②。

  楚左尹?宛是伯州犁的儿子,很有才能,为人正直,深受国人爱戴。费无极却十分妒忌他,勾结鄢将师对?宛进行陷害。这时的令尹囊瓦也是一个爱财而信谗言的人,费无极设计使令尹相信了?宛要谋害他的假象,囊瓦于是带兵?氏,?宛自杀,囊瓦焚烧了?氏的住宅。?宛的儿子伯?逃到吴国,后为吴太宰,也寻机报仇。?宛无辜被杀,国人不服。囊瓦听从沈尹戌的建议,杀死费无极、鄢将师,才将民愤平息。 历史

  楚国国王如灵王、平王皆专横残暴,令尹如囊瓦爱财贪婪,听信谗言,妒忌贤能。国内有能力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排挤出国;对外却欺凌、侮辱邻国,致使不能与吴相抗衡。

  2.吴国的兴起

  在春秋前期,吴国势力微弱,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国。楚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01年),楚灭舒、蓼,才和吴国有交往。吴国的强大和同楚敌对情绪的增加,主要是从楚国逃出去的人才所为。

  首先教吴国军事技术和叛楚的是巫臣。他原是楚国申县的长官,称为申公巫臣。受令尹子重、司马子反迫害,决心报仇。以晋国使者的身份到吴国,“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吴国始伐楚及楚的与国巢、徐等国,攻入州来。“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①吴王寿梦十七年(公元前569年,鲁襄公四年),寿梦以巫臣子狐庸为相,任以国政②。吴王寿梦二十四年,号称中原霸主的晋悼公率领十二诸侯在?地(今江苏邳县西北)同寿梦相会结盟,会议期间灭了小国阳(地在今江苏邳县西北),以打通与彭城平行的通吴第二条道路。 历史

  吴初本在今江苏无锡,寿梦子诸樊即位(公元前560年)后,把都城迁到姑苏(今江苏苏州市)。即位当年趁楚共王卒,伐楚,无功而还。次年秋再次伐楚,大败楚师。

  楚国遭受更大的失败,是由从楚国逃往吴国的伍员和伯?策划的柏举之战,楚几乎亡国。楚于是不能与吴相争,吴国就北上与晋在黄池争夺霸主地位去了。

  3.吴楚在东南的争霸战争

  楚国在楚平王即位后,费无极和令尹子囊弄权,楚国内部矛盾重重。吴国加紧了对楚国的进攻,多次打败楚国。吴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吴进攻楚国的州来,楚国令尹阳?率军相救,而死于军中,由司马■越会同顿、胡、沈、蔡、陈、许等7国军队,同吴军战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县南),但“七国同役而不同心”,故楚军大败,司马■越自杀。囊瓦新任令尹,增修郢城,以防备吴人来攻。

  在鸡父之战后,吴国内部发生了一起王位争夺的斗争。吴王僚是馀昧子,馀昧是寿梦第三子。寿梦有4个儿子:长诸樊、次馀祭、次馀昧、少子季札。寿梦见季札有才有德,想传国于季札,季札不受,于是使长子诸樊即位,行兄终弟及制,以图依次传到季札。待馀昧死后,传国季札,季札仍不受。馀昧子州于继父位为王,即是吴王僚①。公子光是寿梦长子诸樊的儿子,他认为季札不愿做国王,国王就应由他继承,于是准备夺取王位。

  这时伍员从楚国逃到吴国,披发赤足吹箫于吴市上,被吴王僚召进宫中,问明情况,准备起用他。吴王僚与伍子胥(伍员)论时政,伍子胥劝他伐楚。当时公子光正欲篡夺王位,怕王僚伐楚有功而不易除掉他,就对王僚说:“伍胥之谋伐楚也,非为吴也,但欲自复私仇耳,王无用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用意,于是也劝王僚不要伐楚,一面退耕于野,一面暗中为公子光物色刺客,以待时机帮助公子光行事,作为自己进身的阶梯。

  吴王僚十二年时,他乘楚平王死,派公子掩余、烛庸率师围楚潜地,又派季札往鲁,以观察中原诸侯动向。楚派大军在潜地夹攻吴军,使吴军进退不得,国内军力空虚。这时公子光认为是好时机,假意宴请王僚,由伍子胥物色好的武士专诸,将匕首藏在烧好的鱼腹中,进献到宴席上。这时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从鱼腹中抽出匕首,刺入王僚的心脏,王僚当场毙命,专诸也被卫士杀死。公子光预先埋伏的武士把王僚的卫士杀死,于是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任命专诸子为卿,重赏伍子胥,命他为“行人”(外交官),并参与“谋国政”①。

  阖庐虽有篡逆之恶名,却也是一位能干的国君,他即位的当年,即“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②。阖庐即位这年,伯?也从楚逃到吴,阖庐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任为大夫,与谋国事。伍子胥又推荐军事家孙武,阖庐任以为将,统率吴国军队。

  吴和楚相比,吴国力量不及楚。伍子胥于是建议将吴军队分作三部分,轮番攻楚。楚人见吴军至,必全力出动相救,这样使楚军疲劳不堪,然后以三军一齐伐楚。阖庐采纳这一策略,“楚于是乎始病”①。

  阖庐八年(公元前507年),因楚国令尹子常曾向蔡侯索取佩玉与裘不成,将蔡侯扣留在楚3年。向唐侯索取良马不成,也将唐侯扣留达3年。他们深恨楚国,蔡昭侯先与晋结盟伐楚,晋人向蔡侯求贿不得,借口不能与楚争而作罢②。蔡国接着与吴结盟伐楚,这正合吴国要同楚决战的方针,于是在阖庐九年的冬季,吴、蔡、唐三国联军伐楚。 历史

  在蔡、唐两国的带领下,吴国军队乘船沿淮水而上,过蔡国,在淮河弯曲处舍船登岸,与楚军夹着汉水对峙。楚国左司马沈尹戌见吴军远道深入楚国来攻,就向令尹子常提议:令尹所率军队原地不动,迎住吴军;他自己率军控制方城之外,摧毁吴军的船只,封锁吴军背后的关口,然后令尹子常军渡汉进击吴军,他再从背后夹击,必大败吴军。而令尹子常想独占功劳,武城大夫黑想速战,楚大夫史皇挑拨子常说:楚国人恨你而喜欢沈尹戌,若沈尹戌的计策成功,就是他一人独得胜吴之功。这样,你的地位就保不住了。子常于是不顾沈尹戌的建议,率军先渡过汉水出击,从小别打到大别(均在今湖北汉阳县北),和吴军打了三仗都失败。子常自知不敌吴军,想逃跑,被史皇阻止。这时两军陈于柏举(今湖北麻城)进行决战。阖庐的弟夫概王了解到楚军没有士气,向阖庐建议先用轻卒攻子常的军队,楚国士兵将会逃跑,接着用主力猛攻,就一定能得胜。阖庐不同意,夫概王不顾王命,以所属5000兵士出击,果然大败楚军,子常逃到郑国。吴军跟踪追击楚军,在清发(今湖北安陆县南)追上,待楚军半渡河时发动突袭,又打败楚军。在雍?(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又突袭正在做饭的楚军,吴军吃了楚军做好的饭后,继续追赶,一连打了五个胜仗,就到达了楚国都郢城下。

  楚昭王见吴大军突然到达国都城下,只带了一个妹妹仓皇出逃。中途遇见箴尹固一同乘船,昭王让他用“火象”冲击吴军,以掩护脱险。昭王逃进云梦泽中,遭到被迫为“盗”的人民袭击,又逃到郧邑(今湖北安饨),然后转入随国。吴军追到随国,和昭王只隔着一座宫室,吴人要求随国交出昭王。但随人同楚一直友好,不愿交出,吴军不得已退回。

  在吴军追击楚军时,沈尹戌从息地(今河南息县)回来,在雍?与吴军交战,获得胜利。但他身受重伤,因他曾在阖庐手下做过事,耻于被吴擒,叫手下人将他的头割下。

  吴王阖庐得不到昭王,回师郢城,按等级住进楚国宫中,相传他们曾强以楚国君臣妻妾为己妻妾,以侮辱楚国。伍子胥因为得不到昭王,就把楚平王的墓挖开,鞭尸三百,用脚踏着平王尸的腹部,将平王的眼珠挖出,以报杀父之仇。

  伍子胥逃往吴国决心复仇,但他的朋友申包胥却决心要卫楚。当吴军攻下楚都后,申包胥到秦国请求救兵。秦人不想出兵救楚,申包胥就靠在秦宫墙上啼哭,七日七夜不断。终于感动秦哀公,于是决定救楚。秦哀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05年),秦派500辆兵车救楚,秦楚联军在沂地(今河南正阳县境)打败夫概王,接着在军祥(今湖北随县)再败吴军。秦楚联军又灭了唐国,这年秋天在公?之?和麇地(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再次打败吴军。九月,因夫概王回国夺取王位,阖庐只得回军。这年越国也抄后路攻吴。吴军在楚不能坚持,于是全部撤回。

  阖庐回师后,打败夫概王,稳定了国内政局。夫概王逃到楚国,楚封为堂?氏。 历史

  阖庐十一年,即吴从楚回师的次年,吴太子终曼又打败楚国的舟师,俘虏了两个水军将领和七个大夫。接着又在繁扬(今河南新蔡县北)打败楚国的陆军。“楚国大惕,惧亡。”楚国元气大伤,国内人心惶惶,于是把国都迁到?(今湖北宜城县东南)①。

  吴王阖庐攻破楚国,占领国都郢城,楚不能与之对抗。其后阖庐子夫差破越,北上争盟,把吴国的霸业推向顶峰。有一种说法,即春秋五霸中,阖庐是其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吴越争雄和越灭吴

  吴越的争雄,是春秋晚期继吴楚之后的又一次较大的政治军事斗争。越国在吴国的南边,当吴楚争霸斗争激烈进行时,越国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取代楚国成了同吴国争雄的劲敌。

  1.越国的发展和勾践臣吴

  越国地在今浙江绍兴地区,初本一小酋邦国家,到允常为首领时,强大起来,于是同吴国相攻伐。

  越国的世系,允常以上不可考知。允常始见于春秋记载,允常之后就是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雄及灭吴称霸的时期。越灭吴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73年,按本书时代的划分已进入战国时期了。

  越国社会的发展,是与南方的印纹陶器为代表的文化相关的。1982年春在浙江绍兴坡塘发掘一座带阶梯墓道的贵族墓,墓中出土两件拍印有方格纹的泥质灰黑陶小口罐。这类“米”字纹、方格纹的印纹硬陶片,在同时期的遗址中有大量发现。这座墓中出有一座铜质的房子,屋内有伎乐场面,伴出有铜鼎、?、?、?、?、?、?顶式方座及小豆、小壶等青铜器。这批铜器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显然是本地铸造的①。越国的剑很精良,解放以后在长沙、江陵、淮阳等地都出有越王剑。如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中所出越王勾践剑,制作相当精良,上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铭文,反映出越国发达的金属冶铸业。

  1960年在绍兴北的西施山,发现越国时期的大批铜、铁制的刀、削、斧、凿、带齿镰和三角形犁铧器②,是越国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物证。相传越国一岁偿还所借吴国的万石粮食被用作种子,说明越国粮食品种优良。

  从出土陶器和青铜器形制、特点上看,多具地方特色,说明越国是土生土长的一支当地民族发展起来的。但越国的文化和中原有统一性的成分也不少。从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一种被称为“鸟虫书”的字体,这是从中原甲骨文、金文发展形成的,它们是一个系统,只是更加艺术化了。越地出有一种敲击乐器钲,是军中的用器,即钲钺,它可能是继承商周青铜铙传统。类似的铙,在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中已有发现。

  越国的生产发展,实力增强,于是与吴国发生对抗。

  越国见于春秋历史上,是在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此年楚灭群舒,与吴、越结盟。以后数十年,越国消声敛迹,至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人进攻越国。此时吴国是寿梦次子馀祭为王。吴人将越俘用来守舟,馀祭视察舟船时,被越俘杀死。楚灵王四年(公元前537年),楚王会合诸侯进攻吴国,越大夫常寿过率领越与楚灵王在琐地(今安徽霍丘县东)相会,以支持楚攻吴。楚人轻吴而不设备,在鹊岸(今安徽无为县南)被吴军打败。越人又消沉了20年,到楚平王十一年(公元前518年)楚出动水军攻吴,越国又派大夫胥犴在豫章犒劳楚师。楚国这次又遭到失败,越国也就缩了回去。吴王阖庐四年(公元前511年)夏,吴国正式兴兵伐越,方把越国当作一个敌手对待。阖庐十年,越国趁吴军在楚时,向吴正式发起进攻,深入吴地。越军攻入吴地,是迫使阖庐从楚退兵的因素之一。

  阖庐十九年,越王允常死,勾践继位。阖庐趁越新君初登位,起兵攻越,以报越人趁他在楚袭击吴后方的仇。越与吴军战于?李(今浙江嘉兴),勾践用计大败吴军,吴王阖庐被越将用戈击伤,一个脚趾被砍掉。由于伤势重,在回军的途中就死了。

  阖庐死后,由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发誓要报杀父之仇,让一个臣子站在宫门前,每当他出入时,那人就喊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死你父亲吗?”夫差则回答说:“啊!不敢忘记,三年一定报仇!”

  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李之战后刚刚3个年头,夫差就兴兵伐越。吴军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县北)大败越军,乘胜攻入越境内地。勾践只剩下5000甲兵,退保会稽山。勾践见已无力同吴较量,为免于亡国,于是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伯?讲和。伯?受了越的礼物,故坚决主张同意越国的请和。伍子胥知道这是越人的缓兵计,力劝夫差乘势灭越,以除后患。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告,同意与越讲和,条件是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人质。于是勾践向吴称臣,夫妇到吴国替夫差养马,并将越国的宝器送给吴国。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极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靠着伯?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报仇,于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①这就是历史上相传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身自俭朴,“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尝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织布而衣,节省开支,以增强国力。

  勾践返越后,大力发展生产,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奖励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老男娶壮女为妻。女子17岁不嫁,男子20岁不娶,父母有罪。妇女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生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3个,官府给请?姆喂养。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②。缓刑薄罚,以安定民心。

  整饬内政,招贤纳士。重用文种、范蠡、计然等人。选国内“达士”,给以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招募贤才,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如勾践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等。

历史

  加强军事训练。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编制兵员。制造利剑强弓,训练“习流”水军。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进则思赏,退则避刑”①,建筑城郭,加固边防。

  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

  与此同时,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②。在“厚事于吴”的方针里,主要实行文种的“九术”中有关的计策,即“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使他们高兴;“贵籴粟?以虚其国”,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向吴国借粮1万石。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见越粮种优,于是用来作种子,致使吴国无收;“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越国向吴献上西施、郑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勾践派3000木工到山中伐大树,并将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纹,然后献给吴国。夫差用这些木材,大兴工程,修造宫殿,耗费民力;“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加深夫差、伯?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杀,除掉了阻挠同越亲善的忧患③。

  越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夫差北上同齐、晋争霸的方针,一面暗中同齐、晋、楚等国联络通好。为了麻痹吴人,越国还对楚佯攻一次,楚国也派兵追击越军。吴、楚是世仇,吴人见越攻楚,对越更加放心。

  越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强马壮,只等有利时机,向吴发起攻击,以雪国耻。

  勾践不仅是想灭吴报仇,他也想作中原霸主。鲁哀公二十一年,灭吴的前一年,越派使者到鲁国通好。次年邾国君隐公从齐国投奔到越国,越人将他护送返国。邾隐公在国外时,由邾太子执政。隐公返国后,邾太子又投奔越,越国又接纳了他,以便控制邾国君,以作为北上的桥头堡。

  勾践灭吴后,率越军北渡江、淮,同齐国、晋国等诸侯在徐州(又作舒州邑,在今山东滕县东南)相会,致贡于周元王。周元王派人赐勾践祭肉,命为侯伯。勾践率军返回江南,将淮上地给楚国,归还吴国从宋国侵夺的土地给宋,给鲁国泗水上的土地“方百里”。越国的军队横行于长江、淮河之间,诸侯都来朝贺,俨然又是一位霸主①。

历史

  越国由于占有整个吴国土地,经过长时期的开发,吴越地区的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因此越国在灭吴后,实力大为增加,直到勾践的六世孙王无疆时,还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②楚威王起兵反击越的进攻,才将越打败。楚国全部夺去被越国占领的吴国土地,越君王无疆被杀。越国自此诸子争立,内部互相斗争,都向楚国臣服。这已是进入战国时期的历史了。

  勾践不仅是想灭吴报仇,他也想作中原霸主。鲁哀公二十一年,灭吴的前一年,越派使者到鲁国通好。次年邾国君隐公从齐国投奔到越国,越人将他护送返国。邾隐公在国外时,由邾太子执政。隐公返国后,邾太子又投奔越,越国又接纳了他,以便控制邾国君,以作为北上的桥头堡。

  勾践灭吴后,率越军北渡江、淮,同齐国、晋国等诸侯在徐州(又作舒州邑,在今山东滕县东南)相会,致贡于周元王。周元王派人赐勾践祭肉,命为侯伯。勾践率军返回江南,将淮上地给楚国,归还吴国从宋国侵夺的土地给宋,给鲁国泗水上的土地“方百里”。越国的军队横行于长江、淮河之间,诸侯都来朝贺,俨然又是一位霸主①。

  越国由于占有整个吴国土地,经过长时期的开发,吴越地区的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因此越国在灭吴后,实力大为增加,直到勾践的六世孙王无疆时,还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②楚威王起兵反击越的进攻,才将越打败。楚国全部夺去被越国占领的吴国土地,越君王无疆被杀。越国自此诸子争立,内部互相斗争,都向楚国臣服。这已是进入战国时期的历史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76840.html

相关阅读: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
鲁国的传奇寡妇
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