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忠,绝对忠于皇帝,即使皇帝做的不公,也不出怨言。李靖平定江南,开始军队受阻,无法前进,唐高祖密令许绍处斩李靖,许绍爱惜他的才华,为李靖求情,保住了李靖,李靖并没有因此造反,而是很快率领八百人,伏击敌军,竟然俘虏了五千人,高祖很高兴,不但慰劳李靖,还亲笔写信给李靖:“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我早忘了。”(《旧唐书?李靖传》)《唐语林》记载,太宗临终前,把李贬为叠州都督,对高宗说:“李才智有余,做了很多大官,我怕他不听你指挥,所以才贬他的官。我死后,你可以再提拔他。他要是迟疑不去上任,你就杀了他。”李看到诏书后,没回家就上任去了。李很懂得为臣之道,太宗无端贬他的官,肯定有原因,李并没有怨言,甚至连家都不回,《论语》上说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行矣。”意思是,孔子听到国君召见,不等到马车准备好,就步行着先走了。君命大于一切,李很能体会孔子的做法,白起则相反,因为延误君命而丧命。郭子仪也能做到这一点,《旧唐书?郭子仪传》说,只要是诏书征召自己,没有不当天就做的,因此宦官们的谗言不起作用。这是郭子仪忠于君命的表现,也是他免于被诬陷的举措。其次是深惧满盈。李靖当了四年宰相之后,就因为脚病请求解除职务,太宗明白他的心意,说:“我看到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能知道知足的人很少。……你能识大体,确实可嘉,我现在不但要成全你的雅志,还要让你成为一代楷模。”(《旧唐书?李靖传》)下诏褒奖李靖,待遇依旧,还赐给他一条拐杖。高宗即位后,李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预执掌机密,同年,被册封为尚书左仆射,李惧怕满盈,第二年就请求解除仆射,高宗同意。代宗曾加授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以太宗曾任此官,坚决推辞不受。再次是对付小人和谗言,清醒理智。李机智过人,善于观察,他没遇到小人和谗言。李靖灭东突厥之后,温彦博忌妒,诬奏李靖治军无方,致使东突厥的宝物被士兵抢掠一空,太宗责备李靖,李靖只是叩头谢罪,不加辩护。后来,太宗醒悟,说:“前面有人诬陷你,现在我醒悟了,你不要介意。”(《旧唐书?李靖传》)太宗是明君,李靖也相信太宗,君臣之间的误会很快消失。郭子仪面对专权的宦官,遭到百般诬陷、猜疑、忌妒,多次失权,郭子仪却以大局为重,看到天下大乱,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宦官忌妒郭子仪,却找不到他的把柄,最后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这是奇耻大辱,百官担心郭子仪回来后朝廷有大难,哪知郭子仪回朝后,向皇帝说:“我长时间掌握军队,不能禁止残暴,军人发掘别人的坟墓,本来就很多。这是我不忠不孝,遭到上天惩罚,不是人为的祸事。”(《旧唐书?郭子仪传》)郭子仪大事化小,朝廷相安无事。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武将下场都不好,要么不得善终,要么晚景凄凉。赵国大将廉颇,军功很大,赵悼襄王继位后,不被信任,他只好逃到魏国,这时秦国猛烈攻打赵国,赵王想起用廉颇,却被廉颇的仇人郭开从中破坏,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不叫廉颇回赵国,最后,廉颇死在楚国。秦国大将白起,长平之战大败赵国,坑杀降卒四十万,后来,秦王让白起再去指挥攻打赵国的军队,白起爱护自己百战百胜的声誉,坚决不去,秦王大怒,撤销白起的职务,命令白起到西部边境,白起因病拖延了三个月,秦王下令白起自杀,白起死前忏悔,认为坑杀赵国降卒是自己的死因。西汉韩信,韩信军事天分极高,功高盖主,刘邦对他既敬畏又担心,因为担心才把韩信从楚王降格为淮阴侯,后来韩信受诬告被吕后杀死,刘邦对韩信的死感到高兴并且怜惜。魏国大将邓艾、钟会,共同灭蜀,邓艾攻下成都,接受了刘禅的投降,钟会忌妒钟会的功劳,诬陷邓艾,把邓囚禁起来,钟会自己却想造反,最后,钟会被乱兵所杀,邓艾也被冤杀,邓艾冤案到西晋才被平反。南宋岳飞,一心恢复中原,投降怕死的宋高宗、秦桧百般阻挠岳飞北伐,以“莫须有”的名义杀害岳飞。明朝开国武将,基本上被朱元璋杀害,这一方面与部分武将不守法有关,另一方面与朱元璋有关,他指定的继承人建文帝年龄太小,为保证政权稳定而诛杀功臣;抗击倭寇的戚继光,退职回家后,生活穷迫,以致没钱治病,病逝后,皇帝仅给一般抚恤,当时人就深感不平,到戚继光去世后三十多年,朝廷才给他“武毅”的谥号。。廉颇被诬陷,韩信被冤枉,邓艾被忌妒,岳飞被陷害,戚继光被遗忘,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和兵权有关,兵权和政权息息相关,自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政权可以通过武力取得,皇帝对兵权更加重视,手握兵权的将领,稍有不如意,就会受到惩处。然而,在唐朝却出现了一些名将,他们不仅自始至终得到皇帝的信任,掌握兵权,功勋卓越,而且位极人臣,长寿多福,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初期的李靖、李,中期的郭子仪。李靖本是隋臣,后入唐,在平定江南过程中,独挡一面,先消灭割据湖北一带的后梁,再南下,连取九十六州,直到岭南,回师消灭在江苏一带叛乱的辅公,至此,平定江南结束。贞观三年(629),李靖作为主帅,出征东突厥,先率军三千,孤军深入突厥腹地,俘获隋炀帝萧皇后,突厥颉利可汗仓皇逃走,后率军与突厥大战,俘获十几万,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解除北方边患,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举朝欢喜,在庆功宴上,高祖弹琵琶,太宗起舞。贞观八年(634),年逾花甲、身患足疾的李靖率军征讨入侵的吐谷浑,深入吐谷浑境内二千余里,吐谷浑可汗被杀,余众投降,平定西北边患。太宗时期李靖被任命为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封为卫国公,图形于凌烟阁,贞观二十三年(649)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建立的坟墓形同燕然山、积石山,彰显他灭东突厥、破吐谷浑的军功。李原名徐世,唐高祖赐姓李,后避太宗讳,名字变成李,他本来是李密的部下,后入唐,参与平定天下,在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过程中,因军功位居众将之首,和秦王李世民一起身披黄金甲,向太庙告捷。贞观三年(629),李和李靖一道出兵,攻灭东突厥,俘获五万多人。贞观十五年(641),薛延陀入侵,李率军反击,最后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多,大获全胜。太宗时期,李随征高丽,未果,高宗乾封元年(666),李再次率军征讨高丽,后包围平壤,接受高丽王投降。太宗时期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英国公,因功图形于凌烟阁,高宗时期被封为司空、太子太师。李于总章二年(669)病逝,享年七十六岁,高宗为他废朝七天,建立的坟墓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唐肃宗把李和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新唐书?礼乐志五》)郭子仪是武举出身,至德二年(757),率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唐肃宗慰劳郭子仪说:“虽然这是我的家国,实际上是你重新建造的。”(《旧唐书?郭子仪传》)此后继续平定“安史之乱”。代宗永泰元年(765),回纥、吐蕃入寇,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率十余人前去劝说回纥首领倒戈,后率军联合回纥,大破吐蕃,确保了唐朝的安全。肃宗时期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德宗时期赐号“尚父”,郭子仪每年仅俸禄就二十四万缗,还不包括自家的收入,八子七婿都身居要职,孙辈有的都不认识,建中二年(781)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德宗为他废朝五天,旧令一品坟高一丈八尺,德宗特许将郭子仪的坟增高十尺李、李靖和郭子仪三人,能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与他们的个人军事材能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始终得到皇帝信任分不开,掌握兵权而不被猜疑,即使有人挑拨离间,也能够平安化解。他们的一些共同品质,确保了他们的成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42598.html
相关阅读:唐朝初年大龄剩女问题严重 连唐太宗都干预了!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榜下捉婿 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签名档”:唐朝号为“花押”
杨万春: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为何消失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