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战斗!1950年11月29日,一个志愿军步兵排在敌人百余架次战机和数千颗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地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中美两军的歼敌数量比例是215∶0!创造这一战争奇迹的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和他的“郭忠田英雄排”。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命令38军向军隅里、三所里猛插,以切断敌退路,配合正面的志愿军第39军、40军围歼美军。38军113师337团立即兵分两路,以三营八连为右路前卫,一营一连为左路前卫直扑龙源里。一营进到龙源里以东的葛岘岭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一营一连当即令两个排在火力掩护下向敌勇猛冲击,敌遭我军突然打击即弃车溃逃。该营随即调整部署:命令一连配置在葛岘岭地区,迅速构筑工事,抗击南逃、北援之敌。一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二排。
葛岘岭主峰是绝对制高点,在葛岘岭北侧有一个小山包,公路在此有一个拐弯。尖刀二排排长郭忠田决定调整部署,下达了一道令所有战士不解的命令:“将主阵地设置在小山包上!”随即他组织部队在小山包上构筑阻击阵地:重机枪配置在巨石附近,全排开展土工作业,构筑工事。接着,郭忠田又让部队在葛岘岭主峰上构筑了一个假阵地。
工事刚刚构筑完毕,美军就来了。美军先头部队是1辆吉普车和3辆10轮大卡车,再后而是黑压压的美军车队。随着郭忠田一声命令,全排火力集中射击。仅仅几分钟,这股先头部队就被全歼了。
不等二排稍事休整,阵地前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郭忠田知道,这是美军的坦克。此时,郭忠田又一次作出了令全排战士不解的决定:放过坦克,阻敌步兵!50多辆坦克过完了,美军车队接踵而至,郭忠田组织部队,专挑头车、弹药车打。美军车队被彻底瘫痪在葛岘岭旁。
为了解救被困部队,美军调集了100余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有意思的是,美机统统将葛岘岭主峰当作了志愿军阻击主阵地。看着主峰上的假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炸飞上天,战士们不由得佩服郭忠田过人的胆识。
在二排的顽强阻击下,美军车队始终未能跨过阻击线一步。打扫战场时,在二排的阵地前面发现了215具美军尸体,而二排战士无一人牺牲。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二排“郭忠田英雄排”的称号。
解放军装甲步兵班的发展历程:从一辆坦克起步
我军第1辆坦克——日制95式轻型坦克
一辆坦克起家,土洋结合,战场初显威
二战时期,坦克已不再是战场上的“稀有物种”,基本是有战场的地方就会有坦克,特别是美国的“谢尔曼”(M4)坦克家族、苏联的T-34坦克家族,足迹可谓遍及整个反法西斯战场。有数字记载:二战期间“谢尔曼”(M4)坦克共生产了49230辆。中国虽然没有自己生产的坦克与日本法西斯作战,但作为反法西斯战场的同盟国,中国也曾得到美国支援的“谢尔曼”(M4)坦克。不过,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把外援物资器材全装备到国民党军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辆坦克都未得到。直到1945年12月,我军才从日军手中缴获一辆较为完好的日制95式轻型坦克,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实际上这只能算是一个装甲步兵班。
如果真要问二战末期我们到底有没有研制过自己的坦克,我可以告诉大家:研制过,不过不是钢甲铁炮的坦克,而是用人力架子车改装的“土坦克”,并且还采用了“复合”装甲,车的前“甲板”、侧“甲板”用厚厚的木板做成,木板夹层内衬湿透了水的棉被。资料记载,1948年8月14日,河北省肃宁县人民地方武装,攻打该县城国民党守军时,就使用了这种“土坦克”。当时,人民地方武装对国民党守城部队发动了数次冲击,均未突破敌防御。
当日,有人提议赶制“土坦克”,用“土坦克”掩护攻城部队行动。次日凌晨,攻击部队再一次发起攻击。3辆“土坦克”一字排开,每辆搭载4名攻城勇士向守敌城门方向突击,当敌人发现阵前似坦克非坦克的“怪物”时,拼命对其射击,但“土坦克”仍然继续前进,子弹被“复合”装甲吸收,伤不到战士。“土坦克”进至城门下时,攻城勇士迅速跳下“土坦克”,掩护组、爆炸组、预备组,各施其责,行动有序。只听“轰、轰”两声巨响,敌城门机关枪“哑吧”了,城门被炸开,我攻城武装迅速突入城市,消灭守敌。在其它战场,人民武装力量也曾制作和使用过这种“土坦克”。
只有一辆坦克的东北坦克大队虽然与敌庞大的装甲力量无法媲美,也无法只身到战场冲杀,但我军第一代坦克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把坦克当作一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结果。具体做法是:依托这辆坦克培养技术人员和战术分队,组成徒手装甲步兵班上战场,从敌人手中夺坦克来武装自己。当然,只有一辆坦克,去培养需求数在上万的部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有相当的部队还是对坦克相关知识一无所知。有史料记载,1948年4月许光达部队奉命追击国民党第17师何文鼎残部时,一个连长向他报告说:“司令员,敌人有一种'铁车',很厉害,我们过去没见过,它又能打枪,又能打炮!......”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我军先后从国民党手中又缴获了美制M3A3轻型坦克、M5A1轻型坦克、美制LVT履带式水陆装甲运输车、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日制1式装甲输送车、92式轻型坦克,97式超轻型坦克和铁道越野两用坦克等。所以,后来有人戏称蒋介石是解放军的“运输大队长”。
我军装甲兵应用于战场之初,并没有成熟的作战思想、战术原则、战术手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正确地确定了坦克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官兵视坦克为“活宝”,所以在作战使用上体现出了高级别指挥使用、投入重要方向作战、临时配属等特点。在初期使用坦克的战斗中,能不能使用坦克,在什么时机与作战方向使用坦克,使用多少坦克都是战役级指挥官说了算;在战术手段上,也只体现了“走”、“打”、“藏”等战术手段,特别是在进攻战斗中,一辆坦克后面跟进的不只是一个班,有可能是一个排。这在当时还算是可行的,因为当时敌反装甲武器少,也很落后,步兵能充分利用前面坦克做“挡箭牌”,“安全”接敌,当进至敌前沿约50米时,坦克后面的步兵迅速展开,超越坦克冲击前进,坦克则隐蔽地在步兵战斗队形后跟进,以火力掩护步兵。但很多战士在战前没有见过坦克,也无法进行战前协同训练。所以,在实际作战时,经常在协同动作上出现问题。
朝鲜战场,锋芒初露,战术与装备得到大发展
1950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不满周岁,朝鲜半岛便飘来了浓浓的硝烟。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挑战,我们选择了“打”。要打,谈何容易,新中国一穷二白,内战还在继续,百业待兴。人民军队手中只有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送来的“杂牌”破旧坦克,怎样去应对美军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史料记载,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充分利用“休战期”发展自己,改革军队体制,更新武器装备,特别是大力发展坦克装甲车辆。如当时美国使用的Mll3装甲人员运输车号称“战场计程车”,采用很轻的铝材车身,具有同钢铁一样的抗打击能力和高速的机动能力,可在湖泊、河流及小溪上飘浮及“游泳”。每辆Mll3可以载运一个班的步兵(12人)和他们的武器。
瞄准未来战争,发展信息化装备,打造新世纪装甲步兵班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军也在瞄准军事前沿,努力实现步兵战斗装甲化,先后研制出适合中国人身材的85式、86式、86A式步兵战车。新型86A式步兵战车武器系统包括1门73毫米低压滑膛炮、l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和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部分车辆还载有防空导弹。86A步兵战车是轻型装甲车辆,为突出火力和机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装甲防护。86A步兵战车的动力系统采用293马力的高速柴油机,单位功率高达22马力/吨,这在同类车辆中是较高的。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高度低,为实现整车外形低矮化创造了条件。
高性能装甲战车的使用为步兵高速机动、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装甲步兵车辆化优点很多:第一,可以使步兵班节省体力,来执行更多的作战任务;第二,步兵更加安全,更好地保存自己;第三,能更好的协同与坦克部队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第四、能够使装甲步兵班“瘦身”,缩小编制,增强作战能力。
在信息战形势逼人的情况下,我军提出了立足现有机械化作战平台,不断进行信息化装备的改造,发展信息战作战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DA师编程内,身着高技术军服,佩微型电脑、卫星定位系统、手持97式枪族兵器的人民军队装甲步兵班就会搭乘更新型的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出现在保卫祖国的疆场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38510.html
相关阅读: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