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2年开始,在华北各地的道路上,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幅场景:道路中央,两个日本鬼子相隔一段距离,每人手握一根长杆。他们缓慢而规律地左右挥动长杆,视线始终跟随杆头上巨大的金属圆环来回移动。有的时候,这些日本鬼子还会趴在地上,用手抓住杆头,眼睛贴近金属环。在这些鬼子身后的道路上布满了小旗和用石灰画成的圆圈。
与此同时,在道路两侧的山头上,经常会有几个头扎白毛巾的民兵埋伏着,眼看自己埋在道路上的地雷被逐一探明,民兵们只能一边无奈地骂娘,一边琢磨,这些手拿长杆的日本鬼子到底是怎么发现地雷的?久而久之,民兵们终于“恍然大悟”??日本鬼子手里那个圆环是个神奇的“放大镜”,透过它能看到埋设在地下的地雷。
在解放后拍摄的电影《地雷战》中,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由张汉荫先生扮演的大勇,在第一次看到鬼子工兵挥舞长杆和金属环探雷时,竟然问身边的雷主任:“鬼子的放大镜能照见地雷?”
《地雷战》剧照
不便携带的初期探雷器
鬼子工兵手中的长杆,自然不是什么“放大镜”,而是日军制式的探雷器。在二战期间,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都采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制造的金属探测器来探测地下的地雷。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使用金属探测器探测战场遗留的哑弹和地雷。不过,欧洲列强的陆军装备探雷器却晚于旧日本陆军,例如英国陆军从1941年才开始批量装备探雷器。
盟军装备的“波兰式探雷器”
旧日本陆军重视工兵探雷器的研发,实际上是受到中国军队的刺激。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数量不大,但是却给旧日本陆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例如,在上海作战的中国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曾经利用收集来的白口铁皮油桶,装填炸药,制成地雷和滚雷,专门打击日军的骑兵。
考虑到地雷制造和使用都较为容易,日军判断中国军队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必定会大规模使用地雷,尤其会使用大型反坦克地雷打击日军的坦克。因此,日军高层便命令旧日本陆军科学研究所研制更有效的高技术探雷装置。
日本陆军寻求侦测高技术探雷设备,其实就是电磁金属探测器,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用有交流电通过的线圈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新的磁场,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金属产生的电磁场变化被真空电子管捕捉后再经过放大,操作人员的耳机便会出现特殊的噪声。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民间已经有人使用金属探测器寻找地下的矿藏和水源,因此相关原理和设计对日军科研人员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当时民用金属探测器尺寸和重量都很大,大多要依靠小车推着前进。因此日本陆军研究所最初拿出来的地雷探知机样机质量奇差,可靠性很低,对使用环境要求颇高,绝对是磕碰不得、吹弹得破的宝贝,而且个头还不小。虽然测试时号称单人可背负,但是参与测试的官兵认为这东西马驮着都嫌太重,“皇军”士兵那小体格还真承受不了。日本陆军高层也不好糊弄,当场就把设计师们一脚踢回实验室继续改进去了。
猫腰躬身扫雷的日本工兵,这一身行头帅是帅,但绝对能压断他的腰。
不过,随着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旧日本陆军再也等不下去。1938年九八式探雷器正式装备日军。不过日本工兵对这个全重达18公斤的铁箱子始终提不起兴趣。1939年日军规定每一个工兵联队都必须装备6台九八式探雷器,但是这一年,日本工兵仅订购了41台九八式探雷器,还要优先交给国内的工兵学校用于配需,所以实际上侵华日军手中根本没有几台九八式探雷器。
但是,随着中国军民抗日热情的上升,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地区抗日武装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日军发现地雷真正开始成为一个要命的问题。早在工农红军时期,地雷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打击敌人的重要武器。
以闽北红军兵工厂为例,仅在1934年“红五月”竞赛活动中,就生产了上千枚地雷。由于红军兵工厂缺乏大规模生产黑火药的能力,只能将地雷做得比较大,每一枚装药在10斤以上,引爆后杀伤半径超过20米。抗日战争初期,还有根据地兵工厂继续生产这种大型地雷。
山西战场发现的急造地雷,直径25cm,重约20kg,装药较少。
不过,在1942年以前,中国抗日军民使用的地雷,基本是制式的铁壳地雷,日军使用九八式探雷器能够方便地发现地雷,根据测试,九八式可以准确发现地表以下40厘米深度内的大型地雷,对于小型地雷的探测深度也达到25厘米。1940年,日本工兵一口气订购了310台九八式探雷器,同时,九八式的改进版百式探雷器也问世了。
在旧日本陆军的条例中,将探雷分为三个阶段,即搜索、纵深探雷和全面探测。在搜索阶段,在照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两名装备九八式探雷器的工兵可以在两分钟内探明将3米*10米范围内的地雷的大致位置,并做好标示。
在线圈划过金属体上方时,九八式和百式都采用蜂鸣器来报警。因此,日本工兵依靠九八式和百式探雷器是看不到中国地雷的,他们只能够“听到”。但是,战场上的日本工兵发现,中国抗日军民采用的地雷战术,并不是正规化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供扫除的雷场,而是东一枚西一枚地分散布雷。
地雷战中的日本工兵。注意其站位,不是采取一线平推,而是有先有后,军教片对细节的注意令人赞叹。
结果日本工兵经常是辛苦地背着九八式探雷器转悠一个小时,也发现不了一枚地雷,刚一放松,就又被中国地雷炸个人仰马翻。更让日本工兵无奈的是,中国抗日军民总会用冷枪配合布雷,即安排狙击手埋伏在布雷区域附近,专门射杀日军的工兵。
改进后的“二式探雷器”
在这种情况下,旧日本陆军要求国内的科研人员尽快研发一种更为轻巧便携的探雷器。实际上,旧日本陆军在1940年以后,已经在准备和苏联及英国这两个地雷强国作战。
作为大纵深防御体系中重要的消耗敌人手段,苏联红军十分重视布雷,甚至能够一夜之间变出一片几千米见方的“地雷沼泽”。日本人在1939年的诺门罕,也吃到过苏联地雷和铁丝网的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21763.html
相关阅读: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