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脑袋上弯着三根毛,骨瘦如柴的小身板,苦中作乐的“流浪”,不畏强暴的“从军”……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面世至今已有八十年。16日,张乐平幼子张慰军、《三毛从军记》导演张建亚、香港漫画家黄玉郎及欧阳应霁等相聚香港书展,讲述三毛的“抗战”历史,以及“三毛”形象80年来的“后续故事”。
“我的父亲张乐平当年在工作的公司门前,亲眼见证了日本人在上海街头的罪行,八年抗战后来成为他讽刺漫画的重要时期。”张慰军谈起“三毛”这个人物的创作,用了“文人抗战”四个字。
当年“三毛之父”张乐平是“抗战漫画宣传队”的副队长,《三毛从军记》可说是其对这段抗战历史的回顾。《三毛流浪记》则是战后一段历史的表现,三毛善良机智不畏强暴,从儿童的经历可看出岁月的艰难。
“参与抗战的八年来,父亲张乐平受到洗礼,融入平民生活、了解大众疾苦,性格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一一融入了三毛的故事里。”
那么,三毛对香港的影响有多深?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毛(图片来自网络)
在五十年前的香港,现在已是知名漫画家的黄玉郎就因为三毛,打开了他的漫画发展大门。
“1950年代,香港的情况也不好。我买不起漫画,靠每个月剪头发的时候在理发店看的三毛。”当时还是儿童的黄玉郎,想知道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生活在一个比香港苦这么多的地方”,?慢慢的走上漫画的创作之路。
而大约15年后,香港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则在家里,因为三毛而受到漫画启蒙。“当年的香港没有抗战的历史教育,没有近代史的课。没想到,漫画能把这些历史知识隔代传播给了我。三毛是我第一部看着哭的漫画。也让我迷上了画漫画。”
电影《三毛从军记》导演张建亚则回忆起1992年拍摄三毛从军记时,与当时正住院的张乐平谈剧本的修改。“我真是看到了一个要把孩子送人的父亲,那种不舍、犹豫……”
张建亚说,其时有四五家电影厂希望拍摄“三毛从军记”,其中有一家改编的剧本被张乐平批评为“不地道”。“他们把漫画里的脏话改成‘他妈的’,上海人骂人的话里就没有这个词,不能真实的反应当时的故事,改编的不好。”
因缘巧合拿到了拍摄权后,张乐平?没有对张建亚提出做其他的改编要求。“他说你就好好拍吧。”张建亚对中新社记者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每年暑假都还在重播这部电影,三毛陪伴了几代人长大。”
如今的“三毛”已经80岁了,又该如何让现在的青少年再接受这个形象?
张慰军说,三毛现在不仅有公仔问世,还有法、英、韩、越、德等多个国家文字版本的三毛系列漫画陆续出版,“三毛”形象正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国内人觉得三毛是个苦孩子,但欧美人却觉得,三毛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中国历史,而且具有上海地方特色。”
今年,《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的法文版合集《SANMAO》荣获第42届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是历届第一个获奖的中国作品。
“如果说从漫画中读历史,从历史中读未来。也许三毛的影响会历久弥新。”
张慰军对中新社记者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张乐平抗战作品展将于10月在香港举行。“主题是:以笔作刀为了中华的独立和解放。展出父亲为人熟知的作品,由此铭记过去,珍惜未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96785.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