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周公与孔子的历史地位演变初探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周孔之辨”这一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观点,指出后人尊孔子弃周公并非自古而有,隋唐以前以周公为尊。本文着重梳理周公和孔子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演变,并对其中某些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一、引言周公和孔子都是中国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今人多只以孔子为圣人,而甚少知周公。在历史上常常以周孔并称,有“周孔”之教的概念,“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贞观政要》卷六)对周公和孔子的尊称,以先圣和先师这两个称号为多。有时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但亦有时孔子为先圣。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周公和孔子的地位时有变化。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原道》中,对“周孔之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周公才是圣人,孔子只能称为先师。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流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创制显庸之圣,千古所同也,集大成者,周公所独也”;而孔子有德无位,没有创建制作之权,“述而不作”。周公与孔子的区别在于,“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学而尽周公之道”。(《文史通义》)关于圣和师的区别,马端临认为:“夫圣,作之者也;师,述之者也。”(《文献通考》卷四十三《学校考》)由于政治、文化等其他各种原因,周公和孔子的地位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各有不同。下文将系统的对古代各时期二者关系进行叙述,并初探其中缘由。
  二、地位的演变情况及原因分析两汉时期,经学分为两大流派,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学派在周公和孔子的地位界定上存在较大差别。今文经崇奉孔子,称孔子为“托古改制”;古文经学家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史学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为官学,“独尊儒术”是这一时期的学术主流,孔子留下的一家之言为新王朝创立大法。这时周公和孔子尚未获称先圣、先师,只是对二者都给以封号。武帝和元帝时期,对周公之后进行了封号,“初,武帝时,始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至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到汉成帝时期,孔子之后也开始有了封号,“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祀废?。考求其后,莫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侯。三月,进爵为公,及周承休侯皆为公,地各百里。”(《汉书》卷一?《成帝纪》)公元八年,西汉外戚王莽篡夺帝位,一切从周公之礼,推行改制。他追封周公和孔子的后代,“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王莽自比周公,对于推崇周公的古文经学也加以提拔,成为官学。东汉光武帝取消了古文经博士,古文经学又成为私学。但古文经学在士人间盛行,私学远超过官学。明帝时期,尊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后汉书》卷九四《礼仪志上》)北魏时期,周公和孔子的地位有所变化。曹魏开始以孔子为先圣。“曹魏正始二年,罢周公,专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为配享。”“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论语》,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渊配。”(《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此后的两晋南北朝均尊孔子为先圣。正光二年二月,孝明帝“幸国子学,讲《孝经》。三月庚午,帝幸国子学祠孔子,以颜渊配。”(《魏书》卷九《肃宗孝明帝纪》)北齐时期,亦延续曹魏,“以一太牢,释奠孔父,配以颜回”。《隋书》载北齐礼制,“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拜孔揖颜。”(《隋书》卷九《礼仪志四》)隋朝仍沿袭这一传统,“大业以前,皆孔丘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新唐书》卷一五《礼乐五》)到了唐代,先圣先师的对象发生过?杂的变化,最终孔子的先圣地位得以确立。
  唐高祖时期,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武德二年(619年),高祖下诏:“宜令有司于国子监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唐会要》卷三十五《学校》)后来又明确了周公为先圣的地位,“武?中,诏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唐会要》卷三十五《学校》)唐初高祖对先圣先师的界定,周公的地位在孔子之上。李唐王朝依靠关陇集团而建立,关陇集团在文化上信奉周公。也有学者认为,周公与孔子代表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前者代表创业而后者重守成。
  太宗时期,大臣对周公的先圣地位提出质疑,房玄龄、朱子奢指出:“周公、尼父俱是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晋宋梁陈及隋大业故事,皆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历代所行,古人通允。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唐会要》卷三十五《学校》)太宗接受奏请,改孔子为先圣,周公为先师,“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旧唐书》卷一八九上《儒学传上》)高宗永徽年间,又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永徽二年(651年)颁布《永徽令》:“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先师,颜回、邱明并为从祀。”(《文献统考》卷四十三《学校考四》)但是这一做法,遭到了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代表大臣的反对。显庆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言:“故贞观以夫子为先圣,众儒为先师。且周公作礼乐,当同王者之祀。”(《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宗显庆二年七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议:“依今,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周公践极,功比帝王,请配成王。以孔子为先圣。”(《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相对比太宗时期房玄龄等人,许敬宗等的言论已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拿前朝故事来否定周公为先圣,而是认为周公本为治统人物,应当在先代帝王祭祀中配享周武王,这也是唐朝治统向道统转变的标志。高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议,确立孔子为先圣。到这一时期,唐代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重新界定,孔子既是制作礼乐、传承先王之道的圣人,也是传教、兴教化的先师。 历史
  唐玄宗时期,取消了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仍以孔子为先圣。“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师颜回配。”(《唐六典》卷二十一《国子监》)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仍继承唐之传统,以孔子为先圣,并在称号上更添溢美。宋真宗加谥“元圣文宣王”,后有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朝再加封,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篡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六)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顺治时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帝亲提“万世师表”献与孔庙。
  三、总结周公和孔子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地位在不同时期各有差别,总的来说,隋唐以前,周公和孔子地位相当,周公为先圣时,孔子为先师;唐以后,周公地位下降,以孔子为先圣,其弟子为先师。周公和孔子地位的转变,既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相关,也受当时学术环境的影响。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87680.html

相关阅读: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
鲁国的传奇寡妇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