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俄国绝对后悔:最不该将苏27战机卖给中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加快了沈飞具体学习、掌握制造技术的步伐。

经过努力,第一次在国产苏-27飞机主承力结构中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焊接结构;获得了整体壁板压弯成形、防尘隔栅电火花加工、钛合金化铣、电子束钎焊散热器等科研成果;完成了电子束焊接起落架项目,为国家和用户节约了资金,也使电子束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总体来看,从组装转变到自行生产歼 -11,这一过程是迅速而有效的。

苏-27的国产化研制工作中,导弹武器仍需不断的向俄方采购。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航天局八部在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武器方面提出对国内现有的霹雳 11导弹作适当的改进,用来替代原有的中程导弹。

由于两种导弹的差异,原用的导弹弹射装置无法满足两弹的需要。为此,需对该装置进行少量的改动,使其既能弹射俄式导弹,又能弹射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

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1998年9月1日国产化的苏-27首飞,12月16日由付国祥驾驶完成正式定型试飞。诚然,这批产品的国产化范围仅限于组装,但已能叫上歼-11。

传闻 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飞共生产了14架苏-27。1999年,中国再度进口28架苏-27UBK双座歼教机,到2002年底全部交付。

发动机和雷达一直是解放军空军的软肋,甚至歼-10战斗机也在使用AL31F的改型AL-31FN。所幸我国最新研制的涡扇-10(FWS- 10)涡扇发动机的成果显著。据称,FWS10推比达7.5,涡轮前温度1747K,加力温度2100K,净推力77.6千牛,加力推力132千牛。

相比之下, AL31F推比7.1,涡轮前温度1665K,加力温度2050K,净推力72.8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

关于涡扇-10的来历:在与西方交恶前,据说我国获得了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以此开始了国产涡扇-10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但由于根基太差,该涡扇和涡扇-6、涡扇-9的研制一样,过程极为曲折艰难,基本无法满足战斗机研制进度的要求。于是90年代起相关部门开始转向俄罗斯寻求帮助。

1998年3月某西方驻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装配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的歼-10已经完成了组装并刚刚首航成功。但可以肯定,歼-10最终将采用专门为其改进的涡扇-10A涡扇发动机,性能与F-100、F-110等美国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相近。

涡扇10是我国第一台按照GJB241-87规范研制的推比8一级、大推力、双转子、混合排气、加力式涡扇发动机,作为歼-10、歼-11系列飞机的动力装置,该机遵循核心机派生的策略进行系列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二十年航空动力的主要型号。

1987年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在引进CFM56核心机的基础上,以F110发动机为仿照对象,采用半研半仿的技术途径研制。进入九十年代,随九?六工程的实施引进了俄制АЛ-31Ф系列发动机,研制单位又借鉴了相关型号的设计技术。 1989年涡扇10验证机上台架试车,1997年进入PFRT阶段。

2002年6月6日装J-11WS首飞,2003年底进入定型试飞阶段。由于涡扇-10系列研制进度严重滞后,因此必需引进AL-31系列应急。为此俄罗斯AL-31的设计局专门演化了AL-31FN型,机匣外观改变以适应歼-10现有设计。该发动机推力122.5千牛,长度5米,直径1.18米,进气口直径0.91米,耗油率0.699kg/DaNh,重 1759千克,这些数据与Al-31有一定差别。此外俄方还在2002年航展上演示了用于AL- 31FN的矢量喷口改进型号。

1990年对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来说,是混乱而动荡的一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自1985年上台以来推行的公开化和新思维政策因为操作不当和速度过快,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危机。当然,那并非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话题。

1990年的春天对于皮洛戈夫卡(莫斯科市内,苏联空军总司令部所在地)的新任掌门人来说,感觉并不是太好。自接替亚历山大.叶菲莫夫空军元帅成为苏联空军总司令以来,空军上将叶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就忙于应付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和麻烦。

就在今天早上,准确地说应该是两个小时以前,沙波什尼科夫刚刚被脾气暴躁的苏联元帅亚佐夫在电话里教训了一顿。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亚佐夫在他位于阿尔巴特大街上那栋醒目的白色大理石贴面十八层大楼的办公室里咆哮着(莫斯科市中心街道,苏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所在地),几乎要把国防部大楼的房顶掀翻。

“怎么回事?空军上将同志!收土豆收砸了吗?命令是清楚无误的,向中国同志重点介绍米格-29飞机!干吗要鬼扯什么苏-27?怎么还需要我这个国防部长亲自跟您解释一遍,还是您想教训一下政治局。”

满腔怒火的国防部长临了还给空军总司令一个严厉的警告:“不要去插手您不该管的事情!要记住,在这里,比阿尔巴特还要高的只有政治局和太阳。”

国防部长故意把“政治局”这个词念得很重,显然他对于沙波什尼科夫这个胆敢公开表示支持“军队国家化”的空军上将非常不满。所以要借此来提醒他,这支军队依然是由苏共领导下的武装。而空军总司令本人,也必须服从苏共的领导。

事情的起因是前不久沙波什尼科夫空军上将陪同中国军事代表团前往驻扎于莫斯科市以西50公里的库宾卡机场,参观著名的“首都卫戍部队”的第234混合航空兵团(阔日杜布空军元帅航空技术装备展示中心)。

在这里,苏联飞行员通过飞行表演和静态展示向中国贵宾展示了米格-29歼击机、米格-23MLD歼击机、苏-24前线轰炸机和苏-25陆军攻击机。这个代表团是作为将于下个月由刘华清上将(译音)率领的大型军事-军工代表团访苏前的最后一次前哨铺垫,很显然,莫斯科希望中国方面能够选择的范围是什么。

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空军上将沙波什尼科夫在观看飞行表演的过程中,自顾自地向中国空军副司令介绍起了苏-27飞机,而在莫斯科原先设计的方案中是没有这个型号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了,北京强烈地要求采购苏-27飞机,并声称除了这个型号之外将不会考虑其他的苏制飞机。

亚佐夫元帅为此给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军事工业国家委员会主席И C.别洛乌索夫打电话询问情况,对方慢慢吞吞地告诉他:“是有这么回事,任尼亚(沙波什尼科夫)好象是跟中国同志说过些什么。可是大家都说了很多话,谁又能记得清楚那么多啊!”

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顿了一顿接着说:“应该是在合唱北京-莫斯科之后,空军总司令即兴念诵了一首果戈里的抒情诗,当然他自己改编了一些内容,『没有一架米格飞机能飞到第聂伯河中间!』呵呵,亏他想得出来。您是知道的,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飞行员嘛,都是些浪漫的人。再说也应当承认……”

“浪漫的人?鬼扯!军队不需要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应该去文化宫或去当诗人。”

德米特里.亚佐夫元帅是步兵出身,向来信奉部队需要铁一般的纪律。

别洛乌索夫放下国防部长的电话,嘴里反复嘟囔着一句:“唉,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

这声“唉!”可是意味深长。

在经过将近70年具有苏联特色的,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经济发展,再加上连年军备竞赛和阿富汗战争的影响,苏联帝国已是江河日下,不复当年之风光了。在苏联建国之初,这种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同时又是非常迅速的发展是符合当时的迫切需要的。

没有强制性的大规模工业化运动,也就不可能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化强国,更不可能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击败纳粹德国的入侵。可是后来这种形式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并变成了一种滋养着官僚体制种种弊端的温床。

理论上,大家都生活在“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王国和自上而下的严格的职位等级制度中。苏共中央政治局和苏联部长会议管理着这个庞大帝国的一切事务,为从儿童玩具和床上用品一直到全天候超音速歼击机和导弹核潜艇为止的2500多种不同的产品制订生产计划指标。

全苏的10万多个企业,则必须按照规定完成这些指标,理论上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就是“行政命令式管理”的经济,实际情况则是更加复杂和更加难以驾驭式的。权力、生产、管理、分配以及思想体系的制定和解释都集中在上级任命的干部手里。国家的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苏共中央决定的,而不是人数为两千万的普通党员。为人民提供食品是真正意义上的每个领袖和总书记应办的事,检查土豆的种植和采集、糖和油的生产,监督粮食的分配、销售等。

但即便是在以极度强制和残酷为特点的斯大林时代,计划经济也没有像钟表那样准确地工作过。现在,当社会里实际上不存在强制手段的时候,国内形势的特点是懈怠和日益增强的不负责态度,以及市场的无规则发展,既没有实现计划水平上的规则,也没有“国民经济”的规则。

就在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率领的大型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之前,阿尔巴特军区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就连一向不爱打理军事外交事务的外交部也积极参与这一次的任务。

斯摩棱斯克广场的工作是那么的细致,居然找到了刘华清上将当年在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时,在海军喀琅施塔德训练基地“十月革命”号战列舰上的一份档案,里面记载说刘华清将军本人似乎非常喜欢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出产的第17号埃森图基矿泉水。

因此他们在刘参观访问的途中,总是在他居住房间的冰箱里事先放好满满一冰箱的叶先图基市生产的这种矿泉水。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东方人的性格特点,那些辛苦准备的矿泉水几乎没有被动过。

在中国,去做客的时候即使对某样东西不感兴趣或有些厌恶,但是也绝对不会在主人面前表现出来。也许在当时面对热情的苏联舰长,中国学员并不打算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只是出于礼貌的恭维一下而已。

1990年的中国空军和防空部队,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作战思维和人员编制以及训练制度,即使以苏联的标准来看也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其一线作战飞机与苏联1960年代初期使用的并没有多大区别。几乎没有电子对抗能力,从雷达上很容易判断信号特征。

尽管他们修改了通信和雷达频率,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截获这些信号。整个中国空军居然没有一架可以称得上现代化的歼击机,执行战备值班的最先进歼击机是沈阳生产的歼-8I型和少量性能欠佳的成都歼-7III型歼击机。

这两种歼击机的作战能力甚至还不如70年代苏联大量出口的米格-21PF和MF歼击机,更难以与米格-21Bis相比。在 1988年着手准备中苏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时期,中国相关部门曾经接到指示,做好考察苏军武器装备的人员和技术准备。

这种考察基本是不带有引进装备目的的,主要是了解苏联歼击机的技术现状。在中国军事代表团首次正式访问莫斯科之前,航空工业等部门的参观团已经与苏联相关部门有过接触。

当时中国并不认为有接触到所谓的“拉明”系列歼击机的可能。因此中国人在1988年提交苏联航空部门的考察项目清单中,并没有提及任何“拉明”系列歼击机的项目。当时米格-29,苏-27和苏-25飞机分别被西方称为拉明-K,拉明-L和拉明-M。

中国方面最初递交给苏联外交部的文件,列出了参观米格 -23和米格-25的要求。根据当时外交部门的官员回忆,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外事人员并不知道米格-31截击机已经在1981年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因此提出的是参观米格-25P型的要求。

而米格- 25P已经在1982年之前全部改装。这使得苏联航空部门不得不拒绝参观米格-25P的安排,为弥补这个问题,苏联主动提出可以变更为安排参观米格-29 歼击机。苏联这个变更提议,反而使得中国人不知所措。原因是中国空军并没有对这种歼击机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没有相应的计划,而详尽的米格-25P技术考察计划却无法落实。

最后的结果,竟然真的让中国人获得了苏27这种当时最尖端的空军武器及制造技术,中国空军也借此开始真正的发展壮大起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82738.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