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零七章 政变与辅政权臣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七章政变与辅政权臣(演义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诸葛亮死前,三国虽然相互之间征战不止,但是三国内部基本上还是稳定的,诸葛亮死后大概过了十五年,这三国中两国自己内部的局势就乱了,先是曹魏内部发生了一次政变,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夺得曹魏大权,也就是演义本回说的故事,而演义的下一回则说到了另一件政变,便是大概司马懿在曹魏政变之后五年,孙吴内部也发生了一次政变,孙峻诛杀了诸葛恪一族,夺得大权。三国之中也只有蜀汉比较稳定,没闹出什么大事来,诸葛亮日后备受称颂,他留下的政局稳定也是很大因素。自然,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在下文中就会具体分析。我们先说说这两次政变。曹魏这边的政变在演义中介绍的其实已经很详细了,曹?死后,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曹爽渐渐架空了司马懿,大权归于曹爽之手。尽管架空了司马懿,而且从曹爽派李胜去探听司马懿病情来看,曹爽对这个老头还是很警惕的,但是在曹爽的心里,其实是想让司马懿在家养老,就这样老死最好。毕竟司马懿两代辅政大臣,多年掌军,在朝中影响甚大,真要弄强,国内也会动荡,曹爽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比较懦弱,反正司马懿年纪也这么大了,就让他老死,那样就一了百了。从曹爽日后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以为司马懿只是要夺权,没想要他的性命,他实际上也没想过要司马懿的命。但是曹爽这样想,可司马懿是何等人物,对于权谋之争早已了然在心,曹爽想等他老死,他可不会就乖乖等死了,装病的那刻,他便在蓄谋以图曹爽。这里要说的是,十分有趣,和他们的年纪一样,曹爽身边的党羽多是新一代,(如何晏李胜,毕轨等几位后来连同曹爽一起被杀的都是第二代的人物了,和曹爽关系密切因为害怕获罪逃到蜀汉的夏侯霸,后来被杀的夏侯玄也是一样,那个号称智囊的桓范,虽然曹爽一党,但是都是建安的人物了,曹爽敬之,但并不是很亲近,不听他的意见其实很正常。)而司马懿则在老一代人物多有支持者,不过曹爽若是再经营几年,司马懿的势力真要全部清空了,但是司马懿怎么会给曹爽这样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好的机会,毕竟有天子在身边,司马懿真要发难,曹爽如同桓范建议的那样对之,鹿死谁手不可知。但是这也是司马懿唯一的机会,曹爽党羽多跟随其出行,都城空虚,这个机会失去便不再来,司马懿为人用兵老道,孤注一掷,曹爽有天子,司马懿就挟制太后对之,控制都城大权。但是即便如此,司马懿还是心里担忧,毕竟对方有天子在手,真要对峙起来,也未必能占得上风,何况当时还有两国在外虎视眈眈呢!所以不断遣人说服曹爽,终于利用曹爽的性格迫使之屈服。曹爽虽然屈服,但是司马懿并没有放过他,日后找了罪名将之及其党羽族灭,这时候司马家族准备独掌大权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从这点看,当时跑到蜀汉的夏侯霸比曹爽夏侯玄要了解司马懿。)
自然夺权没这么容易,司马懿死前以其威望,除了太尉王凌闹出了点事,而且马上平息,政局还算稳定。其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就遭遇中书令李丰谋废司马家族的一事,再诛杀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后,又废帝,这样一来,曹魏内部的政局开始剧烈动荡起来,?丘俭文钦,诸葛诞两次反叛,连皇帝也公然对司马家兴兵。这一切,直到第三代的司马炎,才正式稳定下来。(虽然曹魏内部有两次反叛,规模也大,但是主要集中在东面,而东吴没有抓住机会,司马家应对也颇为得当,但是司马师也因为亲自带病征讨?丘俭文钦而病情加重死亡。西面那边基本上没出什么事,要说也就只有夏侯霸了,但是他没掌什么兵权,只身逃亡蜀汉而已。到了蜀汉灭亡钟会到是动了一点心思,但是那连反叛都没正式开始就被杀了。)至于东吴那边,其实诸葛恪家族被杀只是东吴乱局的一部分。三国时期,蜀汉内部局势基本稳定,而曹魏在司马懿夺权前也很稳定,只有东吴那边很乱,这主要是孙权最后的几年很糊涂,相信身边的几个近臣,对于外边的大将都不太信任,大将陆逊当时已经是丞相了,备受孙权猜忌,忧愤而死,儿子之间也为了争权弄事,最终孙权把几个儿子都废了,选了最年轻的孙亮为太子,同时令诸葛恪与孙弘、滕胤、吕据、孙峻辅政,大概是看到司马懿夺位的关系,也大概是当时元老多亡故的关系,孙权选的几个辅政大臣都是年轻一代,但是结果闹的还要厉害。几个辅政大臣除了孙峻病死,其他都是被杀。先是诸葛恪等孙权一死就杀了孙弘,从而独揽大权,诸葛恪很是敬佩自己的叔父诸葛亮,处处以之为楷模,所以也准备北伐,与诸葛亮北伐不一样,诸葛恪掌权后第一次出战大胜,但是也因为此胜诸葛恪开始轻敌,(诸葛恪很善于辩论,这点倒是很象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传说《后出师表》就是诸葛恪伪作。)第二次便失败了,诸葛恪上台初始民众对之很欢迎,但是这次失败后民众怨恨之。(民众是很实际的,诸葛恪上台的措施给了民众很多好处,但是诸葛恪北伐失败,伤亡众多,便是令众人不满了。)孙峻趁机杀诸葛恪而代之,诸葛恪有大志,但是太过激进,年少得重任,与诸葛亮比能力经验都差了许多,(诸葛恪其才能确实有,从他上台中的措施便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其人太急功近利,一方面不相信别人,一方面又太过自信,不设防范,导致被杀。)诸葛恪一族全部被杀。孙峻掌权后比诸葛恪只有更糟,(诸葛恪的掌权和孙峻很有关系,孙弘本来谋除诸葛恪,但是孙峻告密,诸葛恪先下手为强了,所以诸葛恪对孙峻没有防范,于是被杀。)不过孙峻比诸葛恪要谨慎许多,虽然有数此谋杀孙峻者,但是都被其破之,而孙峻也很快便死了,其死的很离奇,传说是梦到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了。(前面说孙峻是病死,假如做梦被杀生病也算谋杀,孙峻也可以算是被诸葛恪杀的了。)孙峻死后,孙?代之,吕据不满,与滕胤共谋除之,最终两人都被孙?所杀,孙?日后又废了皇帝孙亮,立了孙休为帝,结果却被孙休所杀,孙休对孙?孙峻狠之入骨,连他们的姓都去掉了,而为诸葛恪、滕胤、吕据平反,东吴的乱还没有平息,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足够了。
说完了两国的事,我们继续说说两国之乱的根源。两国的乱子其实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其一:两国都是辅政大臣之间的争夺,两国不是没有其他人打过夺权的主意,但是都没有成功,除了孙休这个皇帝亲自动手,找了大将丁奉帮忙成功一次,曹魏那边曹髦想效仿之,(没错,孙休除孙?是公元258年的事,曹髦意图讨伐司马昭是公元260年的事,说不定就是受了影响,不过假如他知道同一年被孙?废掉的孙亮也和自己一样想讨伐之结果被废的话,或许就要考虑考虑了。)结果反而被司马昭杀了,死后还被司马昭假太后之手罚为庶民,可怜之。至于其他大臣都没有成功的例子。这不是没有缘故的,想造反要有资格,一个县令造反只怕能不能列进史书还要看看规模如何,那些地方大员造反都是因为长期经营的关系,才有胆量一试,这还要联络多方支持,至于权力中央,虽然三公九卿,但是真正执掌大权的也就是那数人而已,对于两国来说,便是那辅政大臣。这些个辅政大臣,一些本就是朝廷大员,所以选来辅政,他们得以辅政,权力自然更为稳固,如司马懿等人,便是那些本非重臣的有了辅政之权,也可以获得重权,如曹爽。而且作为辅政大臣,其权威甚高,除了皇帝与其他辅政大臣外,无人与之抗御,自然而然的,权争便在他们之中发生了。其二:皇帝年幼:两国的权争激烈和当时两国皇帝年幼,不能理政有着很大的关系,曹魏和孙吴两边的权争都是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结果辅政大臣得以掌控大权,若是皇帝年纪再大一些,就好象曹?那般,辅政大臣的权力也有限,根本不会发生权争了,更不用说胜利者能威胁皇权了。蜀汉政治比其他两国稳定,除了诸葛亮的关系,(诸葛亮也是辅政大臣,但是他被刘备授予大权,其他人根本争不起来,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司马懿,没把位置留给他儿子的打算。)和刘禅长期在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主政大臣换了几波,但是皇帝没换,这争也争不起来,即便这个皇帝不太管事,但是只要不昏庸到如晋惠帝的地步就好了。其三:皇族与权臣之争,其实若是注意一下,曹丕,曹?,孙权三人任命的辅政大臣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宗室与重臣都有。而日后发生的争斗也是在两者之间,只是两者正好结果相反,曹魏权臣胜利,东吴宗室胜利罢了。三国是一个分水岭,不单是朝代上,也在很多制度上如此,两汉时代,虽然有七国之乱,但是在中央政权之上,宗室并不拥有大权,在汉武帝之后,更是如此,外戚权重无比,等到了东汉年间,除了外戚,宦官也得以掌权,但是宗室子弟基本少有大权,东汉东平王刘苍辅政久了,居然害怕,上书说“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强烈要求辞职,其情况可见一斑。(这也和两汉开国皇帝包括蜀汉刘备多是白手起家有关系,刘秀倒是有一个厉害的兄长,可惜被杀,其他几位族人功劳一般。)
而在东汉时代,豪强势力大增,日后出现的士族开始显示苗头,东汉末年,各世家大族已经羽翼丰满,只是东汉皇权依旧强盛,他们只能站在外戚和宦官的背后罢了,等到东汉皇权衰弱,他们马上跳上历史舞台。曹魏,东吴的建立就是围绕着曹孙两大家族发展而来的。而且,他们还认为两汉的灭亡和宗室子弟不得重位有很大关系,他们在选辅政大臣时,依旧要从宗室中寻人,曹丕忌惮曹植等亲兄弟,但是辅政大臣还是选了自己的族人曹真曹休,曹?原本选曹宇辅政,曹宇不成找的还是宗室曹爽。司马家上台后更进一步,司马家本就是以大家族的身份得以篡位,也认为曹魏的灭亡是曹魏对宗室子弟的忽视有关,所以分封诸王,另一方面,还是保留了召宗室辅政的习惯,司马炎临终前就想要汝南王司马亮辅政,但是受杨骏阻挠,没有成功。(这与当年曹?何其相似。)之后东晋王谢士族得权,东晋皇帝想到的也就是找自己的族人帮忙。之后,南北朝也莫不如此,因为那本就是一个一族兴一族亡的家族时代,那些士族假如夺位,和司马家不会有什么两样,这一切,要直到唐朝才开始改变。沉睡的天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78249.html

相关阅读: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