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历史,大众需要通俗解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宋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近年来有一股通俗历史读物热,为什么?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重视历史。这是传统,或者说,中国人多少都有点历史癖。当爸爸对孩子说,咱们的老家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向孩子讲述历史了。什么家谱,什么姓氏起源,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以知道点儿老辈子的事为荣,以知道历史上的事为荣。在民间,能历数历史掌故的,常会受到人们尊重。这是我们特有的民族品格。这是最基本的原因。通俗历史读物热,其实也不是什么新事物,历史上通俗历史读物就一直受欢迎。自有史以来,对历史的记录就有两条线,一是官方的当朝或前朝的正史,一是民间的包括各种演义和口头传说。并非所有的野史都是通俗的。只有那些在民间流传的才具备通俗的品格。引起近几年的通俗历史读物热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的连篇累牍的对历史的戏说甚至颠覆、恶搞。其中大辫子戏、小说、影视狂轰滥炸,引起了大众的厌倦、反感,而戏说恶搞,则引发了大众的疑问。大众要追究历史真相,要正本清源,致使所谓“正说”的历史读物就大受追捧了。在学术界,史家不必给自己冠以“正说”之名,因治史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凡是加了“正说”的,都是说给大众的。“正说”针对恶搞而起,“正说”历史读物最先引导了通俗历史读物热。不仅关于历史的记忆有官民两条线,对历史的解读也有官民两条线。两者有时重合,有时则大相径庭。百姓对历史的解读常常与官方不同,甚至故意对立。百姓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套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伦理意识和感情寄托。历史本身只有一个,记载、解释历史的方式和角度则各种各样。官、民的解读不同,学者写的通俗读物与民间的历史读物也不同。这就出现了所谓“草根史学”。既不是官方的,也不是学者的,而是老百姓当中的人来解读历史。他们用自己的感情好恶、是非判断来解读历史。既然历史可以有各种解读,老百姓当然也有解读的权力。非学术的解读并不一定是不健康的。几千年来,民间在历史上所寄托的好恶是非,也是维系民族心理、社会道义的纽带之一。草根史学与戏说恶搞不同,他们只是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是非判断。因为生活背景、学养的不同,学者写的通俗读物不能取代草根史学。草根对历史有自己的感受,也有一套自己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对于大众而言,和象牙塔里的史学著作相比,他们更愿意倾听和相信草根们对历史的解读,这不仅仅因为草根所使用的语言和解读方式更容易为大众理解,更因为大众与草根写手在感情上更为亲近。他们潜意识中认为那是自己人,说自己人的话。
草根和非史学文化人写的通俗历史读物,常常比史家更显出满腔正义。他们对恶搞的批评态度更加鲜明。史家的清高或无暇顾及,使自己在面对恶搞时往往处于弱势。而草根和非史家写手,反倒成了打击戏说和恶搞的生力军。在和一些写手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可能囿于非专业眼界,作品中出现一些错误,但一般不存在故意歪曲历史的情况。大众读史热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所谓国学热有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文化关心历史。与所谓国学热一样,伴随我国的和平发展,民族精神的回归和民族意识的集体认同,使大众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一些人读历史读物仅仅满足于参与了,至于书中说的什么,他们并不在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一本严肃的史学著作,但由于它的独特的写作手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本书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读不读这本书似乎成为有没有知识素养的标志。我多次遇到一些把《万历十五年》挂在嘴边上的人,包括大小媒体的记者,他们常以此向我提问,但当我以此反问他们的时候,其中十个有八个回答说“我还没好好看”。这是一种赶时髦的现象,人们不愿意站在时髦之外。读者争看《明朝那些事儿》,也成了一种时髦。而这种赶时髦正是大众对民族身分的集体认同。认知和理解自己的历史,认同自己的民族身分,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有利的。当然,也有些历史读物的读者是为了从中寻求知识和智慧,解答疑问。比如,朱元璋为什么成功?明清为什么易代?历史上中国为什么强盛,为什么衰败?等等。大众历史读物热,说明社会有此需要。在一个时期的过热之后,大众将会对通俗历史读物态度回归理性,但对于通俗历史读物的需求则永远不会消失。其实,许多通俗读物的写作素材来源于严肃的史学著作,通俗读物作者们很少直接接触原始史料。但在一些情况下,通俗读物的写手们很少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他们所依据的研究成果相对陈旧。作为史学工作者,给草根和非史学专业的写手的建议是,请他们多少关注一下史学研究。对于专业的史学工作者,我也建议不要轻视通俗历史读物和草根写手,他们的作用是庙堂史学不能替代的。如果可能,史学工作者倒应该关心他们,给他们帮助和引导。而史学家也有把知识传播给大众的责任。通过通俗历史读物和草根写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未尝不是一条捷径,至少也会有所助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74613.html

相关阅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宋朝历史事件之澶渊之盟
北宋史上的传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个铮臣
宋朝人吃喝趣事:实行分餐制 吃饭不讲究
岳飞的妻子李孝娥简介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