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安史之乱为何能让正当盛世的大唐几乎亡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唐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唐初时,对边防将领的任用原则是“不遥领、不久任兼统”,且都是素质很高的名臣宿将,忠诚度、能力、名望都有保证。但是从开元年间开始,由于这个唐明皇好战喜功,边防将领变成了“久不更换、遥领兼统、尾大不掉”。而那个李林甫,又弄出了个“胡人勇决习战”,这个可是把军权大把的给了忠诚度没有多少保证的人了。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均田府兵制其实已经在后下坡路了,土地兼并严重,唐政府又默认兼并,导致了府兵的逐渐枯竭,不得不弄上了募兵制,而结合唐明皇时候节度使这个官的权利越来越大,地方上的反叛其实已经埋下了隐患了。

  唐明皇自打从认识了杨玉环,那是彻彻底底的和昏君挂了钩了,实际上,连杨国忠都提醒过他安禄山要反,可是他压根就不在意,昏庸到这个程度也是该当的有这个孽报,只是更苦于兵祸的是百姓,不过这个时候的唐明皇,根本就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情了。

  杜甫儿子饿死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件事就发生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一个多月,杜甫是个八品京官,结果还不能在长安住,还要回蒲城家里,路过华清宫,里头灯火通明、莺歌燕舞,结果自己还没进门就听到因为自己儿子冻饿而死传来的哭声,这个对比太强烈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杜甫的夸张,是他的亲身经历,一个八品官尚且如此,何况老百姓。社会也是出了大问题了。

  安禄山造反的其中一个诱因,除了这厮本性贪婪外,和杨国忠的矛盾也是造成他造反的原因,一开始打的旗号也是清君侧。唐明皇统治后期,唐明皇彻底昏了,随心所欲,漠视危机,高层昏庸奢华、明争暗斗再加上长期的边境战争可是伤了唐朝不小的元气。

  边防军独大,中央部队和州县地方部队则是长期军纪涣散、武备松弛、腐朽不堪,安史之乱爆发时“州县发官铠杖,皆穿朽钝折不堪用”,这也是安禄山敢于造反的原因之一。

  一开始,确如楼主所说,唐军是有机会的,可是摊上唐明皇和杨国忠这两人则是彻底没有希望的,哥舒翰带着二十万人,野战不一定打的过,可是守住潼关,保住长安是大有希望的,然后等待各路军队勤王,安史之乱,可以很快的平息的。

  可是这个唐明皇是彻底的乱了方寸了,胡乱指挥,一出手不处置罪魁杨国忠平众怒,反而杀了重要的人质,然后这个杨国忠猜疑权术,逼迫哥舒翰出战,导致兵败,才使得这个局面完全的失了控了。

  安禄山本就是个暴虐不得民心、军心的主,唐朝坚持一下的话,不会有后来的方寸大乱的。

  问题是,就唐明皇这么昏庸再加上个杨国忠,指望他们有效的应对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不是马嵬坡上的兵变剁了杨国忠和后来肃宗的灵武继位后重用了一批能将,恐怕,不是七八年了,而是彻底割据混战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6419.html

相关阅读:杨万春: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为何消失在历史中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榜下捉婿 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龄剩女问题严重 连唐太宗都干预了!
古人也有“签名档”:唐朝号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