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德军战败前自炸大炮:老青岛人戏称“德国打德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种全新的作战思路影响了参战各国,自然也影响了日德战争,那就是“堑壕战”,也就是“堡垒作战”。人们发现,依托坚固工事据守的一方,往往能够以极小的代价抵挡兵力数倍于己的敌军,于是修筑堡垒成了时髦的战场行为。德军效仿此法,也在青岛构筑了五大堡垒,这是他们认为最坚固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就是这道防线,从发动攻击开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日军攻破了。

  雷击舰击沉日军巡洋舰

  据青岛市史志办史料记载,1914年10月13日,日军攻城炮兵司令部、攻城重炮兵第四大队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团等后续部队在崂山湾登陆,准备参加攻打青岛要塞。这个要塞如此之坚固,以至于日军为了减少伤亡,耗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部署。

  或许意识到气数将尽,德军开始自沉战舰,以阻塞航道,防备落入敌手。9月28日,德军战舰“哥尔莫兰号”、“卢克斯号”和“伊尔奇斯号”首先引弹自爆,沉入团岛主航道。随后奥地利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也自爆沉没,在最后的日子里,德军“耶加号”炮舰和3艘7000多吨的运输舰,以及4艘拖船、两艘疏浚船全部沉入大港码头的航道入口处。

  但事情总有例外,一艘S-90雷击舰不甘自沉,居然上演了“千里走单骑”的传奇,奇迹般地击沉日军高千穗号巡洋舰,为德军在最后关头留下了亮点。话说回来,这艘高千穗号巡洋舰就是当年参加甲午海战的主力舰之一,北洋水师没有打沉它,但它还是难逃覆灭在中国领地的厄运,实在是天意。

  S-90雷击舰本来只是想要发起“自杀性攻击”,10月17日午夜,它配足武器和给养,在舰长布鲁纳大尉的指挥下驶出。但是好运来了 ,德舰观测兵发现远处有一艘两桅单烟囱的巡洋舰,周围没有其他日舰。布鲁纳决定出其不意打一下,于是利用夜幕的掩护低速驶近。在距“高千穗”号500米处,S-90连发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命中“高下穗”号舯部。

  随后S-90号雷击舰接近至300米处转向,又用舰艉发射鱼雷一枚,命中“高千穗”号艉部。只见火光冲天,同时传来震耳的爆炸声,直径1米多的日舰碎片甚至砸伤了相距不远的S-90号。后者赶紧见好就收,迅速往南撤退,此刻它恐怕还不知道,它撞了头彩。

  吴芊华曾写有《参加甲午海战的那些日舰后来命运如何》一文,详细记述了“高千穗”号被击沉的始末。据说“高千穗”号被击中,正在酣睡的日本水兵们尚未清醒过来,舰体已经倾斜进水。不久,尾舱又传来几声低沉的爆炸声,存放在尾舱的水雷居然被引爆了 。短短5分钟的时间,舰长伊东佑保大佐及284名水兵葬身大海。当时只有在甲板上作业的十多名水兵在舰沉之前弃船跳海,被邻近驶来的日军小船救起,才幸免于难。

  事情很快引起日方震怒,18日凌晨4时许,日军司令部得知“高千穗”号被击沉后,下令不惜代价要捕获偷袭的德舰。S-90号雷击舰原打算赶往自由港上海,但在日照石臼所一带触礁搁浅,六十余名德国官兵被迫用舰上的水雷将舰体炸毁,登岸后向当地中国政府投降。直到18日下午,日军才在石臼所沿岸找到仍在冒烟的德舰S-90号,日军大尉田野村欲将该舰拖走。当时的中国政府迫于国内压力,不允许日舰拖走S-90号或在舰上悬挂日本国旗,德国驻中国公使也多次向中国政府交涉。后经中日两国交涉,日方同意放弃S-90号并交由中方自行处理,此事才得以和平解决。

  最后,S-90号舰上的全体官兵被中国军队解除武装,由中国政府派兵看押至德国驻南京领事馆,后依归国程序允其返国。S-90以一人未伤的代价换取了日军一艘巡洋舰被击沉,280多名日军死亡的战果。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高千穗”号的沉没虽然给日军造成一定打击,但是对整个战局没有产生影响,在完成攻城部署之后,日军即将发起攻击。10月31日,是纪念日本天皇诞辰的“天长节”,日军的总攻在一片“效忠天皇”的呐喊声中开始。拂晓,日军从陆地、海上对德军防御体系进行了持续6昼夜的火力轰击,把德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随即发起攻击。

  这里先介绍一下德军的五大步兵防御堡垒,青岛老百姓习惯称作1、2、3、4、5号炮台,分指为小堪山 、小堪山北、中央、台东镇东、海岸等堡垒。另外,在4、5号炮台之间还有一个小堡垒,称为台东镇堡。这五大堡垒之间除有战壕相连之外,德军还在地下建有用石块砌制成的秘密运兵通道,连接于各堡垒之间。德军的各个堡垒内的建筑一般为一大三小,即一处大型掩蔽部,周围分布着三座小型掩蔽部。

  在五大堡垒之中,中央堡垒是日军攻击的重点,也是整个堡垒体系最重要的一环。据《1914年青岛日德战争》记载,11月6日晚,日军派出侦察兵潜入中央堡垒,基本摸清了德军的火力配置情况。日军加藤大佐根据汇报,断定日军有可能在此处突破德军的防线。而且,经过近几日的反复攻击,德军的战斗意志已经出现疲惫消沉。另外,德军一般在拂晓时分警觉性较高。故在此时,德军的兵力应全部布置在野战工事内,以待敌军突击。也正是由于德军这种消极古板的作战原则,给日军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突击时机。

  和上次浮山夜袭一样,日军选择在凌晨发动秘密突袭。这次突袭工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工兵借助火力掩护先是破坏了铁丝网防御,剪开了两个大豁口,引导步兵进入;又潜入外壕,在壕底架起三个梯子,日军悄然迅速地进入外壕,并翻过内壕来到掩蔽部的前面。工兵还迅速破坏了电控地雷,保证军队的安全。

  此时,德军依然没有发现偷袭的日军。直到日军占领了德军前沿的散兵壕,来到距德军掩蔽部约50米处,进行近距离侦察,才被防御工事里的值班德军发现。但为时已晚,这些德军抵挡不住日军的火力,匆匆逃窜,工兵赶紧上前将电话线、地雷线、探照灯线等全部割断。

  11月7日凌晨1时20分,日军突击队兵分两路迂回到堡垒的后方,来到巨大掩蔽部的大门前不足30米处时,发现外面只有一名德军的监视哨兵在值勤,那名德军士兵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竟忘了鸣哨报警,日军见状迅速地冲了上去。随后,日军包围了掩蔽部。最后,日军士兵来到掩蔽部大门外的楼梯口向掩蔽部内的德军喊话劝降。沉默片刻后,德军的指挥官决定放下武器。很快,日军的太阳旗插上了德军的前沿堡垒。

  中央堡垒失陷以后,德军步兵防御线很快全线崩溃。日军乘胜追击,又相继攻陷了太平山炮台和青岛山炮台,至11月7日,德军所有炮台均落入日军之手。

  德国总督投降后被押日本

  在青岛话中,有个有趣的俗语,叫做“德国打德国”,意思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相矛盾”,这个俗语就来自于德军在日德战争中的最后表现,为了不让日军获得重武器,德军最后自炸大炮,自毁战舰。老青岛人不理解,才有了这句“德国打德国”。

  从11月5日,德军就开始自行炸毁炮台。中央堡垒被突破后,德军加紧破坏。11月7日清晨,德军自爆了受到日军围攻的俾斯麦山炮台。战至19时30分,其余炮台也均落入日军之手。德国总督迈尔瓦德克见大势已去,命令余部炸毁防御设施,在观象山挂起白旗。至此,青岛战役结束。

  11月14日,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发表占领青岛宣言。当日,包括德国总督、要塞司令官迈尔瓦德克在内的首批高级战俘,自沙子口登船,被押往日本的福冈战俘营。这名德国总督在日本的生活并不舒服,当时日本的报纸曾有过一篇通讯,日本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迈尔瓦德克想要递一封家书,但是受到战俘收容所办公室铃木陆军少将的冷落,居然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日本记者显然对此没有半分同情,作为战胜者,他评价道:可是他为什么不想一下,此时的他作为一名战败的军人刚刚成为战俘,回想到自己在青岛殖民地时代的那种“优越感”,(毕竟)与今日阶下囚的处境差之千里。

  关于日德战争的双方损失情况,记载各有不同。综合来看,这次战役德军失踪伤亡总数493人(阵亡199人),加上大约3600人的战俘。日军蒙受了伤亡总数1900人(阵亡415人)的损失,其中,海军损失了巡洋舰“高千穗”号,驱逐舰白妙号,一艘鱼雷艇和两艘小型扫雷艇。英国的失踪伤亡总数为陆军74人,海军9人(其中陆军13人,海军3人阵亡)。

  对于德国战败原因,青岛文史专家衣琳分析说是因为德国士兵太少,“以浮山战场为例,87个德国人,500个日本人,军事理论上,日德攻守双方比例为3:1时,战争能持平。但这次战争兵员差距太大了,怎么能守住?”

  日德青岛之战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青岛失守后,德国人丢掉了他们在亚洲大陆上最后的殖民地,也失去了德国在欧洲以外的最后一个战略据点。而日本独占青岛后,一方面开始大量投资工业和纺织业,进行经济掠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称霸东亚的野心,为其成为二战策源地埋下了伏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55942.html

相关阅读: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