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淞沪会战撤退中被迫毁掉德国造重炮 团长失声痛哭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我军唯一的一个用德国15cm重炮装备的炮团撤到这里,无法过桥。重炮团团长彭孟缉在岸边失声痛哭。他对贾营长说:“中国就只有这个像样的炮团,怎么办呀!”

日军第十军登陆杭州湾,图为日军骑兵部队。

本文摘自:《书屋》2015年6期,作者:裴高才,原题为:《贾亦斌回忆浴血抗倭岁月》

2003年盛夏时节,笔者为撰写《胡秋原全传》赴京专访了胡氏老友、九秩高龄的贾亦斌将军。贾老上穿白衬衣,下着蓝条裤,足穿平底布鞋,亲自走下楼,来到庭院门口笑脸相迎我,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当时,老将军给我的印象是,他虽然满头花白银发,但腰不勾、背不驼,步履稳健,连老人斑都没有一块,看不出他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我在参观贾老的书房时,老人一边介绍他于战时陪都重庆与胡秋原的相识相交,一边提笔给我签赠将军的回忆录《半生风雨录》,还特地题写了一副对联:“醒狮怒吼,谁敢鲸吞蚕食;散沙凝结,哪怕豆剖瓜分。”当谈到当年在抗日战场上南征北战、九死一生的经历时,贾老动情地说:“日寇发动的那场战争太惨了!淞沪会战时,我亲眼目睹由湖北一起前去的数百位将士倒在日军的炮火下!徐州会战时,为了阻挡日军进攻,黄河被炸决口,一下子死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武汉会战时,日本人放毒气弹,我们第八十一师的两个营只有三个人活下来;鄂西会战时,我率两个营到敌后打游击,部队被包围,狂风暴雨,又没有饭吃,八九十个官兵活活冻死了。战场上的惨烈、倭寇的凶暴、人民的痛苦,我都永远忘不了……”

百年前的1912年11月22日,贾亦斌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府兴国州(今阳新县)青龙乡贾家门前屋的一个农民家庭。湖北阳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天灾人祸频发的地区。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工农运动、学生运动等革命风暴蓬勃兴起,特别是湘、鄂、赣等省的农民运动更是汹涌澎湃,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在工农大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继攻克了湖南后,于1926年10月10日又光复了武昌,一时间,武昌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红都”。正在湖北阳新县城阳新中学读书的贾亦斌看到北伐军官兵人人佩戴着“爱国家、爱百姓、不怕死、不要钱”的字符,官兵同穿草鞋,部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所到之处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贾亦斌也与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游行和登台演讲,热烈欢迎北伐军,县城到处洋溢着一派革命气氛。不久,学校停课,贾亦斌回到家乡,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农民运动之中。

由于阳新县农民一直与贫苦抗争、搏斗,他们积极拥护北伐军和农民协会的主张。家乡的农民协会、儿童团等革命组织也很快建立起来了。贾亦斌的二伯贾方南出任农会会长,十五岁的贾亦斌也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贾亦斌因家贫学费和生活费无着,当向亲戚借钱受辱之时,正值徐源泉率国民革命军四十八师驻防湖北,于是,他于1930年报名参加了第四十八师教导队。旧军队是用士兵的血泪织成的,他在其中常遭鞭笞辱骂之苦,多次被打以后,他含着泪暗下决心:将来我当了军官绝不打骂士兵。

1931年初,第四十八师教导队更名为国军第十军干部学校,并将校址由荆州迁到武昌。同年夏,武汉遭受了特大洪灾,灾后霍乱流行,贾亦斌不幸感染了霍乱,整日上吐下泻,高烧不止,瘦得皮包骨,学校认为他没救了,就将他遣送到难民营,让其自生自灭。贾亦斌也以为自己只有在难民营等死了。好在,自进了难民营后,他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起来,后被送医治愈,捡回了一条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9805.html

相关阅读: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