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早年的护卫舰群中最多的是日本战后赔偿中国的二型海防舰,共有四艘即“济南”、“武昌”、“西安”与“长沙”。
“长治”舰捞起整修后在杭州湾第一次试航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6月2日8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新中国开国初期的海军舰艇》
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始于1949年4月23日,当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也正好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南京投诚的同一日。年内新中国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7艘、战士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杂艇26艘,其中多艘后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
早年,新中国海军所使用的军舰基本上十分老旧,来源种类复杂,保养与状况皆不佳,战斗力十分低落,所以很少正面与国民党军队舰艇交锋。 1952年初,应毛泽东的要求,更把海军有限的购舰外汇转向苏联采购战机以抗美援朝。直到在1954年新中国与苏联签定“六四协议”大量获得俄制驱逐舰、潜艇、扫雷舰、驱潜艇,尤其以苏制K-123鱼雷艇搭配自制的55甲高速护卫艇采取“狼群突袭”战术后,国民党的大型舰艇才开始感受到威胁。
护卫舰:
“南昌”、“济南”、“武昌”、“西安”、“长沙”、“沈阳”、“南宁”、“长白”、“惠安”、“衡阳”、“广州”、“开封”、“临沂”、“洛阳”
新中国建国初期并无驱逐舰,最大的作战舰艇仅为护卫舰(台方称为护航驱逐舰或护卫艇),计有:“南昌”、“沈阳”、“长沙”、“济南”、“长白”、“西安”、“武昌”、“惠安”、“吉安”、“济南”、“南宁”、“广州”、“开封”、“临沂”、“洛阳”等14艘。各舰来源规格不一,现一一介绍如下:
“南昌”舰原为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为战后接收日军在华降舰中战斗力最强的一艘。该舰原为日本海军驻华舰队旗舰“宇治”(“桥立”级河用炮舰)。舰身长80.52米,宽39.762米,吃水2.5米;排水量1350吨,有可调整适应内河或外洋航行的压舱水柜。主机3381千瓦,最高航速20节;原装备3门119.4毫米主炮(前双联装/后单装),8门25毫米机炮,深水炸弹施放轨,并有先进的火控仪器与雷达、声纳等,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装备。
该舰于1949年9月19日担任封锁长江口任务时,夜晚舰上潜伏的地下党共37人由军士陈仁珊率领趁大家熟睡之际发动起义,将舰长胡敬端上校及副长、航海官、枪炮官等12名国民党顽固官兵杀死。“长治”舰驶往南京后,于9月22日被国民党空军在安徽大通江面将其炸沉。 1950年2月24日新中国将之捞起整修重新命名为“八一”号,1950年4月改名“南昌”,担任新中国新成立的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旗舰,编号210。同年,“南昌”舰将主炮换装为苏联制130毫米单装炮2门(仅有“广州”舰与本舰改装130毫米火炮,射程达26千米,是当年海峡两岸最具威力的火炮),37毫米炮6门。本舰在多次台海战役中都曾现身,直到1979年才退役。
新中国早年的护卫舰群中最多的是日本战后赔偿中国的二型海防舰,共有四艘即“济南”、“武昌”、“西安”与“长沙”。其中“济南”为国民党海军“威海”号舰,更早为日本海军的“海194”号舰。该舰是于1949年4月23日的“长江”突围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毁于江阴,后被新中国修复加入其海军服役,改名“济南”,编号217。
“武昌”、“西安”与“长沙”三舰原为日本海军的“海14”、“海192”与“海118”号,三舰战后作为赔偿舰由国民党海军在上海接收,改名为“接5”、“接14”与“接12”。其中“接5”、“接14”两舰接收后于1948年6月26日由行政院转交浙江外海水警局作为巡逻船,但该局发现无法接手后,又于1948年12月底在上海交还海军第一军区,此后两舰即留置在上海黄埔江畔成为废锈船壳,直至1950年5月被新中国海军征用,于整修加装火炮后命名为“武昌”与“西安”。“接12”舰则于1948年6月26日交教育部转交国立海事学校作为练习船,1949年5月亦留置在上海为新中国接收,改名“长沙”,编号216。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3063.html
相关阅读: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