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匆匆写在稿纸的最后一页
湖南长沙人田汉,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者。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生于云南玉溪,后考入著名湘籍音乐家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黎锦晖为其取名“聂耳”。田汉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小14岁的音乐奇才,介绍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大批青年流亡到上海、北平和各地献身抗日救亡运动。田汉在1934年-1935年初和夏衍合作,执笔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但田汉写完剧本后突然被捕。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用稿纸最后一页匆匆写了两节。1935年4月,党组织为了保护聂耳不被国民党逮捕,批准他先到日本暂避一个时期,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
聂耳临行前得知《风云儿女》需要写主题歌,主动请缨谱曲,并很快就从日本寄回歌谱。这首乐曲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曲指挥、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用在了影片《风云儿女》中。不幸的是,《风云儿女》上映前后,聂耳在日本游泳时溺水身亡。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贺绿汀一夜写出《游击队之歌》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举国抗日信心大增。同时,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一战略方针。
几个月后,深冬已至,115师主力343旅驻扎在山西省洪洞县白石村温家大院。恰好此时由贺绿汀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在白石村一带慰问演出时,贺绿汀听取了343旅政委肖华对平型关大捷的生动描述,对八路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创作灵感被激发的贺绿汀,在1937年寒冬的白石村温家大院一间瓦房内,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这首歌不仅准确刻画出游击队员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也反映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法,用音乐的形式为游击战作出了一个形象注脚。
此后,《游击队之歌》以其简单明快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曲调,迅速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成为八路军战士们乐观精神的传神写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22672.html
相关阅读: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