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抗战胜利前夕日军为何对湖南发动大规模进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0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主持人):1943年4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向日军发动了反攻,日本已整体转为防守之势。到了这一年下半年,日本陆军在华的航空兵调整作战计划。逐渐减少在中国战场上的空军力量。由原来的战略轰炸,转为了袭扰为主。而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空军主力大队,协同中美混合团对日本的军事目标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战略轰炸。这种空中战略的转变,也让中国空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解说:1943年11月初,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为了在年底抽调部分在华日本主力师团,转向南太平洋方向作战,驻武汉的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调集10万日军,侵犯鄂西、湘北地区。常德会战开始,日军派出了253架各式飞机参战。为了支援第六战区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四个大队美14航空队及中美空军混合团,共200架战机迎战。这是升任第23中队长的周志开几乎每天都会升空,轰炸扫射日军阵地和交通线。

周志开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抗战爆发后,周志开不顾家庭反对,毅然投考笕桥中央航校,被录入第7期驱逐班。为补充飞行员队伍,第7期奉命提前毕业。1938月2月26日,19岁的周志开和151名同学一起奔赴抗日空战前线。

赵赠雄(黄埔军校第八期学员):他飞行技术很好,他平时呢这个人很好的,爱学习,很爱学习。他的技术在我们小组中要排到前两名,第一的。

解说:1943年12月3日,周志开奉命率9架P40式战斗机掩护其他中队的飞机,向常德守军空投军事物资。起飞不久后,便遭到日军17架战斗机和22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

萨苏(旅日作家):起飞之后在半空中的时候,在座舱盖没有盖上,在起落架没有收起的情况下,就击落了一架日本轰炸机。接着又追着日本轰炸机打,周志开是很傲气的这么一个飞行员,他把这个座舱开扣上,把起落架收起来,追到日本飞机的上面去,强迫它迫降,说你迫降。日军在旁边的飞行员能看到这个飞行员在逼着日本轰炸机迫降,没法打了,因为这两个飞机太近了。日本这个轰炸机居然在最开始的时候,也真照着他开始往下降,降到中间大概觉得不对了,说我怎么能被中国人逼成这样,啪,起来反击。他一起来反击的时候,周志开立刻把他打下。

解说:这次空战中,周志开击落两架日本飞机。6个月前的梁山空战,周志开以击落三架敌机的战绩,成为空军中第一位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以总共击落五架飞机的战绩,成为中国空军的又一个空战王牌。常德会战,日军伤亡4万余人,损失飞机25架,会战结束后,航空委员会命令参战的中国空军返回重庆,只留下周志开和另一飞行员高又新,做最后的空中侦察。12月14日,二人先在孝感上空略作盘旋,确认没有大批敌机后,决定分头行动。高又新转向江北飞去,周志开向西南飞行。下午16点50分,回航时限已过,高又新驾机返回恩施机场。但周志开却迟迟没有回来。

徐霞梅(《国殇》作者):刘毅夫那个台湾的作家,在他的回忆录中间就写,他说我们先是在山下问了一个目击的乡民,他们说前天下午有一架飞机在山前山后盘旋,盘旋以后就下来了,掉在山谷里了,掉在山谷里就不见了。那么刘毅夫他们后来就是去找,翻山越岭,在山沟里找到周志开的飞机,他还坐在飞机上,但是下巴没有了。

解说:1944年,掌握了大陆制空权的中美空军,以中国西南地区为基地,对日占区频频实施战略空袭。并将战略轰炸的目标,直指日本本土。日本为了解除这种致命的威胁,同时确保大陆交通线的畅通,以便从东南亚继续获得战略原料,4月17日,日军在河南强渡黄河,发起了代号为“1号作战”的豫湘桂战役。中国空军联合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展开了“空中攻势”。

空军第四大队21中队队长高又新,成长为了新的空战英雄。高又新,辽宁锦县人,1935年他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驱逐班第8期,毕业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空军第4大队。

徐霞梅: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眼睛特别好。他打地靶打空靶都是弹无虚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打中。

解说:曾做过高又新僚机的汪丞烈中尉说,做他的僚机真是不容易,他看见的人家看不见,他向敌人猛烈攻击的火网中,穿过去没有危险,而人家跟着他就常吃力。因此做他的僚机容易牺牲掉。高又新共击落9架日本战机,有驱逐之王的美誉,因屡屡能够挣脱日本战机包围,人称福将。只是这位福将,逃过了枪林弹雨,却没躲过生活的不幸。

徐霞梅:抗战胜利以后,那么有一天他跟战友一起去喝酒,喝了酒以后傍晚回来的时候,走过吴老桥那个小火车站,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一绊就是跌在铁轨上面,正好一辆火车过来,就这样走了。

解说: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天空逐渐变得宁静,空战的阴云正在渐渐散去。飞虎队员拉森和迪柏不再为升空作战而焦虑,终于有了空闲的时间,放下战机拿起相机,来记录这个与他们的家乡相距千山万水的战区。这是1944年到1945年的中国。

陈晓楠:对日军地面部队的轰炸,中国空军显示出了绝对的空中优势,他们终于可以大胆轻松地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由于日本的陆军航空兵根本没有能力和中美空军抗衡,日本被迫再次采用了地面陆军攻占中美空军前线机场的战略,1945年1月29日,日军在南京召开了司令官会议,决定再一次使用陆军力量,来攻占老河口、芷江两个机场来遏制中美空军的进攻。

解说:湘西小城芷江,湖南雪峰山区一座古老的小城。

杨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副馆长):我们湖南的地图很像一个侧面的人头,而我们芷江是位于很重要的位置,就是这个鼻梁的位置,所以芷江呢就是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很多的军用物资都是通过芷江运往大斗方大西南的。芷江呢从整个大华北来说,我们应该处于它的后方了,但是相对于陪都重庆来说,我们是它的前方。所以我们应该就是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

解说:抗战时期,芷江机场是盟军在远东地区的第二大机场,也是中国空军基地和中美混合飞行第5团所在地。

杨宇:芷江当年属于战斗机大队,停的都是很先进的美式战斗机,像40鲨鱼式战斗机,还有P51野马式战斗机,这个所以当时芷江这个地理位置很重要。也是得源于芷江机场。从芷江机场起飞的飞机呀不光可以切断像长江粤汉一带,日军的补给线,所以说我们芷江机场对日军来说,也起到一定的一个威慑作用。

解说:1945年4月,日军对芷江发动了进攻。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冈村宁次的目的就是要捣毁芷江空军基地,戒除空中威胁,进攻中国的陪都重庆。

杨宇:这个当年这个芷江保卫战主要是立体作战,上方有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呢是地毯式轰炸,而下方呢有当年王耀武、汤恩伯、廖耀湘的部队呢是三面夹击,所以当年是一个立体作战,上下夹击,把日军最后阻击在是我们这个怀化溆浦龙潭,还有邵阳地区洞口这一带,日军就没有打过来。就被阻击在这一带。

萨苏:林耀当时的任务,就是掩护美军飞行员进行空投。衡阳是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的守城时间最长的,坚守了47天。打到后期的时候,真正是弹尽粮绝了,全靠空军从空中不断的给它空投支援,才能坚持下去。把降落伞都扔光了,降落伞带的东西投下去。降落伞扔光了怎么办,中国人就用竹子,给它编了大量的大竹篓,然后把子弹把食品塞在里面去,从空中把这个大竹篓投下去,他看到这个竹篓上面全都是血,竹篓子上全都是血迹。美国人非常震惊,为什么竹篓子上都是血。当他去问的时候才明白,就是城里面把所有的女学生都集中起来,为这个空投编织竹篓子,在这个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在编织,而且新剥下来的竹子是很硬的,所以把这些女生的手全扎烂了,但是中国人还在拼。这种感动主要是不但是感动了美国人,我这个中国人也被感动。就是美国人看到这个情形以后,明白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在抗战。所以美国飞行员不再像以前一样,为了合同而战,他们是为了感动于这个民族,才会继续去做这空投的任务。

解说:林耀牺牲后,包括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他所认识的二十多名飞行员全部遇难。林徽因悲痛难忍,病榻之上写下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三弟恒》。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画外音:别问为谁,哪怕是遍体鳞伤,一颗旷野的心依然飞翔,自由飞翔,生未尽情,我爱未尽兴,泪光中孤单的你,别为我悲伤。

陈晓楠:在中日空战中,共有4396名飞行员为中国取得最后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中国飞行员1468名,美国飞行员2590名,苏联236名,韩国两名。当年那个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才生沈崇诲投笔从戎,架着飞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冲向了日军的军舰,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豪迈誓词。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所有参战飞行员的集体精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20306.html

相关阅读: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