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王戎和和峤同时遭遇大丧,而这二位都被称之为孝子,以能尽孝道而闻名。琅琊王戎在豫州刺史任上时,他的老娘死了。他生性十分的孝顺,所以老娘一过世,他就伤心地瘦骨伶仃,一把骨头了。每天哀哀欲绝,人家来慰问的时候,他只能靠在床边回应人家,那样子十分可怜。可这小子表面功夫做的太差:他没有按造礼节来守孝。不忌荤腥,酒肉照吃不误,有时候就又和人下下棋搞搞娱乐活动,该大笑时不憋着,该忌口时不忌着,所以虽然伤心,憔悴得就象老了十岁,甚至要靠手杖才能步行,但人们还是无法原谅他的这种行为。
而汝南和峤这老儿就不一样了。和老头也是当时一个名士,最擅长的就是礼仪了。他是怎么做的呢?因为父亲死了,所以他守着丧。每天量定量的米下锅,人来了一一还礼,古代的丧葬礼仪是很变态的。有许多的规定,原则总的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客人来哭孝子也得哭,还得大哭,连哭带跳地。而和老头做的都非常好。当然,来的客人太多,他还的泪水也多,每次都十分的投入,放声痛哭自己的老爹,不缺任何礼数。所以和老头也面目沧桑,憔悴不堪。表面的老化度绝对不下于孝子王戎。
表面看来,和峤的做法是规范的,也是合乎礼的,是真正的孝子所为,而王戎就不太容易理解了。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就对司录校尉刘毅说:“你是不是探望过王戎、和峤几次?听说和峤伤心过度,这真是让人担心的事情啊。”刘毅是个正直清廉方正的好官,只要他看到的不平事,他肯定会照实评论,所以当时很多的王公大臣都怕了他那张嘴。而此时,刘毅的毛病又发作了,他说:“和峤虽然礼数周备,但是精神未受伤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到,但是他太过伤心,以至于只剩下皮包骨了。我认为和峤是有节制地尽孝道,而王戎则是不要命地去尽孝道。陛下应该为王戎担心啊。”你瞧这张嘴,和别人说的就是不一样。和老头听到,估计想把他杀了的心都有。本来可以好好地皇帝和众臣面前表现下自己,以此博名,没想到就是刘毅这番话,把他的本心都给连根挖了出来。
孝和友,应该是人的天性。孝是对父母,而友是对兄弟。没听说过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而对自己的兄弟子女不好的人。正因如此,在古代,孝与友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这两位孝子,却也有着令人不齿的轶事。王戎的女儿借了他几万钱未还就冷眼相对,但还了之后却又喜笑言开。这样一个父亲,这么看重钱财轻视骨肉。而和峤呢,把自己的兄弟当成是陌生人,就算是自己园中的李子,弟弟们要吃,都要按吃掉李子的核来计算收钱。这样的一个哥哥,虽然不能说是不孝,但对自己过世的父母怎么可能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不外乎是用来博取自己名声的手段而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16736.html
相关阅读:浅析书圣王羲之的艺术行为
东晋的时尚
魏晋史上的王戎和峤遇大丧玩孝顺竟为博名?
东晋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两人先后去世
自乱阵脚的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