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著名抗日英雄杜聿明的战犯生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杜家湾。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对日作战。1943年1月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0月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旋回徐州任原职。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所率各部全军覆没,于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乡被俘。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1961年3月,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病逝于北京。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解放军官兵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友善地对待了这位在战场上发誓「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的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另外42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被宣布为战犯,一同被送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

当杜聿明被俘时,他的夫人曹秀清在上海,她对丈夫的生与死一无所知。她曾向国民党当局打听丈夫的下落,得到的回答是:「杜将军被共产党杀害了!」 1949年5月初,上海即将解放,曹秀清在上海的住处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此人带来了一份蒋介石的手谕,要求曹秀清携其子女必须乘国民党最后一架离沪的飞机飞往台湾,并许诺到台后将保证其全家的生活和子女的学费。在不知丈夫死活、今后的生活又无着落的情况下,考虑到子女的将来,曹秀清带着自己的婆母和5个儿女来到了台北,并在台北县定居下来。当时全家的生活来源仅仅是靠国民党当局颁发的十分有限的一点补助金,根本不够维持曹秀清一家老小的日常开支,他们没有房子,生活十分窘迫。曹秀清只好外出打工,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收发的差事,但所挣的微薄的薪水仍难以改变全家的生活困境。不久,其婆婆在贫困中病逝。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也许是由于是战败之将的缘故,曹秀清的反映均无结果。

当时到美国读书的杜聿明的长子,由于学费没有来源,只好白天上学,晚上给人打工,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十分艰难。他给远在台北的母亲写信,希望得到帮助,可是曹秀清也是有心而无力。万般无奈,曹秀清只好斗胆呈书蒋介石,申请给以生活上的补助。看在杜聿明曾为国民党立过战功的份上,蒋介石特批了1000美元作为补贴,且还要分两年支付,而杜聿明的长子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就需要3000美元。儿子得知了国民党当局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加上生活的窘困,悲愤之下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消息传回台北,曹秀清悲痛欲绝,想到丈夫曾跟随蒋介石风风雨雨、鞍前马后几十年,到头来却落得个悲困交加、无人过问的结局,她和她的一家无不对国民党当局的如此无情无义感到心寒齿凉,这段经历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创伤。

在战犯管理所中重获新生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在大陆上的战犯管理所里接受教育和思想改造的杜聿明和许多过去誓与人民为敌的战犯在思想上、感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战犯管理所中获得了新生。 作为战犯,杜聿明事先想的更多的是接受惩罚,然而人民政府对他不但不歧视、不虐待,相反在生活上、思想上处处关怀备至,这是他原先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当杜聿明被查出身患重疾后,人民政府用小轿车接他出入设备良好的医院进行精心诊治,为了医治他的重疾,人民政府派专人用重金专程到港澳为他购买内地奇缺的贵重药品。为了使他的虚弱的身体尽快恢复,管理所特意为他开了「小灶」,尽管当时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作为战犯的杜聿明却可以经常吃到红烧鱼、烧鸡、鸡蛋和肉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还喝一磅牛奶。

就这样在管理所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治疗下,杜聿明连治带养竟将自己多年的一身宿疾调治好了。同时他在精神上也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在管理所的安排下,为人民立过功、建国后继续为新中国工作的前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张治中、邵力子、傅作义等先后前去看望他。当他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荣获了诺贝尔奖后,人民政府还主动为他与在美国的女婿杨振宁博士取得了联系,更重要的是杜聿明通过在美国的女儿和女婿与在台北的妻子曹秀清沟通了音讯。这一切都给了他以莫大的安慰。 在管理所的关心教育下,杜聿明的思想与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管理所内,他担任了缝纫组组长,自己动手为其他人制作冬衣,并从为他人的服务中找到了乐趣。为了节省管理所的开支,他主动带领大家用碎布头扎制了上百把拖把,受到了管理所的表扬。

由于他的思想改造成绩在管理所中名列前茅,他被列入了第一批战犯特赦名单提前获得了自由。1959年12月4日,他从管理所大门走入了自由的天地。从此,杜聿明把每年的12月4日都作为他的新生诞辰日来过,他常常对人讲:「人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青楼人的忆旧眷恋之情。我们呢,则是『十年不见红炉炼,留得丹心报人民』。」

当杜聿明重新获得自由之后,他十分惦记在台北的妻子儿女。而这时曹秀清也已知道丈夫的下落。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给了曹秀清一个意外的惊喜

那还是在1957年的一天,住在台北的曹秀清突然接到在美国的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博士写去的一封信,信中含蓄他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

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他在大陆,还活着!曹秀清马上提笔给女儿复信:「快告诉我的老朋友,我和孩子都好,让他不要着急,我非常想见他……」

曹秀清很清楚,按照当时两岸的现状,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去大陆会见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是台湾当局也已获悉杜聿明还健在,出于某种考虑,蒋介石对曹秀清一家给予了特别「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这几乎使曹秀清陷入绝望的境地。 1958年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来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邸,说是有事相告。这使曹秀清感到很突然,同时又感到奇怪,心想:「我已经被冷落了多年,她怎么突然想起我了呢?」

见面后,宋美龄笑容可掬地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杨振宁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也许是由于中国人第一次得到了这个世界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使宋美龄格外地开恩。这个消息令曹秀清喜出望外。当然宋美龄自有她的目的,她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大陆。」 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么样?你的身体好吗?」这种「待遇」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享有的,可是曹女士并没有感激涕零,她只是平淡地回答:「大儿子因为没有钱上学,去年自尽了,我的身体也不好。」

「嗯,嗯,慢慢调养。」蒋介石知道,这是曹秀清向他表示不满,说完倏然离去。 的确是沾了女婿杨振宁的光,曹女士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台湾当局不仅不允许她带任何子女,还特意为她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这样,1959年初她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不管怎么说,她不想再返回台湾了,女儿女婿为她申办了长久居住证,她在美国一住便是6年。尽管远在异国他乡,曹秀清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丈夫。

杜聿明铁了扎根大陆的心,妻子曹秀清万里迢迢回到北京

杜聿明也同样牵挂着妻子。获释后他给在美国的夫人发去了一封信,言之切切地希望夫人回大陆,回到他的身边来,他说他现在很好,家中有一卧室、一客厅、一办公室,自己重新认识了共产党,要和共产党一起工作。 1960年5月26日,杜聿明被通知参加一个接待外宾的宴会。来到人民大会堂后,他才知道,原来这是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宴请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国宴。

席间,周总理特意把杜聿明介绍给蒙哥马利,他对蒙哥马利说:「他同陈毅打过仗。」

蒙哥马利问:「谁胜利了?」

周恩来指着陈毅:「他获胜了。」

蒙问杜聿明:「那次战役你有多少军队?」

「100万。」

「拥有100万军队的统帅,是不应该被打败的。」

「可是陈毅元帅有200万人,因为我手下的人最后都跑到他那边去了。」

杜聿明的回答引起了在场的人一阵欢笑。

1961年3月1日,杜聿明等7人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的工作,这个机构是根据周总理的提议设立的。文史专员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其次是组稿、审稿及整理编纂文史资料。这不仅使杜聿明等人能够把自己的丰富阅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之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对于杜聿明来说,获释后他与妻子曹秀清梦寐以求的团聚本来不久就可以实现,可是当他把自己的一切告诉远在美国的曹秀清时,出于种种考虑,此时的曹秀清却迟疑起来,主要是她感到丈夫在大陆毕竟是一员败将,「胜者王侯,败者寇」,获释后丈夫是否真的愿意继续留在大陆?按照丈夫以往的性格,这是很难理解的,她劝杜聿明不要过于强求自己,不行就到美国来。当曹秀清终于明白了丈夫铁心扎根大陆并非权宜之计时,1963年10月,曹秀清动身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祖国,回到了首都北京,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身旁。

周恩来闻讯,十分欣慰,1963年11月10日,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杜聿明、溥仪等文史专员和他们的妻子。周总理考虑得十分周到,特意邀请了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张治中先生和夫人、傅作义先生和夫人作陪。

当杜聿明和曹秀清接到周总理的请帖时都十分兴奋,尤其是曹秀清,早就想见周总理了,当周总理满面春风地同她握手并亲切地对她说:「欢迎你回国定居」的时候,曹秀清激动得两眼挂满了泪珠。

谈话中,在座的陈毅副总理特别提到:「最近台湾放出一些谰言蜚语,说各位还没有真正得到自由。我现在要问各位一句话:你们是不是真正自由了呢?不要有顾虑,可以坦率地告诉总理和我,凡是各位感到不自由之处,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各位有充分的自由。」

杜聿明和所有专员一致表示:「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很自由,一切统由自己安排,没有任何人干预。请两位总理放心。」

这次会见使杜聿明夫妇心里热乎乎的,曹秀清更是感觉自己回国的路没有选择错。

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而努力工作

1964年11月,杜聿明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从昔日的战犯,到今天的政协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呀。正当杜聿明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围的一切立即陷入了混乱和无序之中。在这场浩劫中,杜聿明也未能幸免。一天,「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了杜聿明家中,把他家的《文史资料选辑》、照相机、缝纫机都搬走了,最后又要把杜聿明大儿子的骨灰盒当作「四旧」拿走丢掉,曹秀清急了,她冲上去说:「这是我从美国带回来的,不能丢!」骨灰盒总算没被拿走。

事后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指示政协领导,一定要把文史专员作为保护对象,除了照发被扣的工资,还要保证他们本人及家属的安全。一天早晨杜聿明走出家门时,突然发现墙外不知是哪个单位的「红卫兵」贴了一张布告:

「此院内已经检查,以后不要再来破四旧。」

此后果然再也没有「红卫兵」来折腾了。几年后杜聿明才知道,这是周总理指示对他及他的家人采取的保护措施。杜聿明一家一直深深感激周总理对他及他的家人的关心与爱护。

70年代初期,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人员的交往日渐增多。杜聿明的女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于1971年和1972年两次携夫人杜致礼回祖国探亲讲学。杨振宁博士一踏上国土就受到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晚辈的到来使杜聿明夫妇十分高兴,也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快慰。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来接见杨振宁夫妇,每次都邀杜聿明夫妇作陪。周总理与杜家两代人从科学研究谈到社会问题,从国际形势谈到家庭生活。彼此间像老朋友一般谈笑风生,毫无拘束。细心的周总理发现,杨振宁在喊曹秀清时称「妈妈」,而对杜聿明则称「杜先生」,便纠正说:「应该称岳父大人」。

闻听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1973年夏天,杨振宁博士携夫人第三次回国,7月17日,毛主席接见了他,杨振宁博士转达了全家向毛主席的问候,毛主席则对杨振宁说:「代问你岳丈好。」并与杨振宁合影留念。此后,杨振宁与毛主席合影的大幅照片一直挂在杜聿明家的客厅里。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使杜聿明一直铭记在心里。在此后的岁月里,杜聿明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工作着。1978年,杜聿明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和五届政协常委,他也搬进了一套四室一厅的新居室。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在广泛联络海内外的故旧亲朋,为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然而,多年的病魔却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先生因肾衰竭等宿疾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杜聿明先生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危深思,最关怀者惟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因台湾当局不放行,在他弥留之际终未能见到4个在台湾的儿女的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09020.html

相关阅读: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