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诛杀崔琰?曹操攻下汉中之后,率军回到邺城,自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多年的征战杀戮,让曹操多少有些疲惫。本年没有大的战事。
可是,朝中却出现一桩影响很大的冤案,为曹操服务多年,选拔了无数官吏的名臣崔琰,因为些许小事,竟然被杀。之后求情的曹魏另一名臣毛?也获罪被贬。曹魏士林阶层人心惶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贯有爱才重贤名声的曹操,做出如此损害名声的事情呢?
崔琰之死,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在杀崔琰之前,曹操就曾经干掉汉末大儒孔融,帮助灭袁绍的许攸,辅佐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的评价为此三人“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都因为和曹操有旧交情,于是就蹬鼻子上脸对曹操不够恭敬,结果被杀。可是崔琰之死与三人不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杀最让时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
那崔琰为何被杀,有没有像前三人一样对曹操不够恭敬呢?
确实有。
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言语之间免不了有几分肉麻。曹操看了身心舒畅,别人听了未免起一身鸡皮疙瘩。当时不少人议论纷纷,嘲笑杨训做人太丢分,顺带连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也批评起来。不过这些人也就是私下里说一说,没谁敢端到台面上说。可崔琰公然写了一封书信给杨训,书信的内容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你的表章我崔琰已经看到了,事情办得不错罢了。时代啊时代啊,总是会改变的啊。陈寿解释说,“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陈寿认为崔琰的本意是讥讽那些议论杨训的人过于苛刻,不通情理。
不知道陈寿是如何得出这个论断的,因为曹操听说崔琰的原话可并不是这么想。曹操很生气,曹操说,世人如果生个孩子是女儿,当朋友询问生了什么,都会说“生女耳”,生了个女儿罢了。可见这个“耳”字绝不是表示什么赞成的意思。站在曹操的角度品味“耳”字,确实有些别扭。“会当有变时”,更是出言不逊。曹操觉得崔琰是在嘲讽自己竟然称了魏王。
于是,崔琰被判处髡刑??把头发剃光以示惩罚。如果说这一次事件多少还有些影子。后来赐死崔琰,就完全是曹操臆测了。
《三国志》中记载,崔琰被剃光头发之后并没有进监狱,而是在家中反省。当崔琰见到一些宾客的时候,“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崔琰竟然对着宾客捻着胡须瞪着眼睛直视。有人就打小报告说,这就是崔琰心有怨恨啊。曹操大怒,就赐死崔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03146.html
相关阅读: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