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新四军,“设法使其与中央部队自相火并”
1940年末,鉴于两军摩擦甚多,国民政府命新四军在1940年内撤往黄河以北之冀、察两省。至1941年初,国共军队遂在皖南发生剧烈冲突,是为“皖南事变”。关于事变之前因后果,学界已有较充分之研究。唯日军在该事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似鲜少被言及。
就事变发生之前而言,在新四军方面有一种很大的忧虑,即认为国军有可能借日军之手消灭自己。
如1940年12月,刘少奇、陈毅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我江南部队准备即日北移,因国民党人大肆宣传,致敌已增兵封锁扫荡,渡江困难,而李品仙又派三个师……声言要消灭新四军于江北……”后来的军史更将这种忧虑“坐实”为国民政府的“阴谋”:“在新四军正欲开动之际,他们故意泄漏新四军北移时间和北移路线,实际上不啻向敌人告密,使日军在新四军北移路线上加强了封锁。”并指“国民党顽固派精心策划的阴谋”,是要“同日伪军夹击消灭”新四军。
但在国民政府方面,其对日军的担忧,与新四军大不相同。据1940年12月蒋介石侍从室获得的一份日军情报,“沪敌军部参谋长樱井”晋见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曾商议压迫新四军的计划,“对散驻京沪杭地区之新四军,决迫其向皖南退却,并设法使其与中央部队自相火并”“对散驻长江北岸皖豫边境之新四军,决动员第一五、第一一六等师团之一部兵力进袭扫荡”。换言之,日军更愿意通过压迫新四军,造成其与国军火并的态势。
1939年,周恩来(右三)在皖南新四军军部与叶挺(右一)等合影。
依据国军经验,日军扫荡有周期可循,通常每季度一次。国军要进攻新四军,就必须抓住两次扫荡的间歇期。上官云相在此期间做了如下部署:“第二游击区抽出第四十师后,其余各守原防,尽量多控置机动部队,准备应急使用。第二十五军的五十二师和一?八师,各仅留少数的一部对日寇监视守备,抽出主力准备对新四军作战。第五十军的一四四师、一四五师以及新七师之第二旅,各留一部仍归该军部指挥,对日寇监视守备,抽出主力由刘副总司令雨卿指挥,准备对新四军作战。”可见国军在“围剿”新四军前,对周边日军进行了谨慎防范。
有资料说,皖南事变期间,“日寇看到蒋军防线有隙可乘,曾从南京抽调一部兵力,前锋到达芜湖、湾址以南的九里山地区,另有一股由高淳向郎溪(原四十师防区)进扰”。日军“及至闻悉蒋军在围攻新四军,当又退回原防。”也就是说,日军并未趁皖南事变发动攻势。
攻击国军,“蒋介石要驱逐华中共产军去华北,破坏日本利益”
毛泽东一度曾判断认为,皖南事变之目的,是国民政府想通过“反共”,使日军停止进攻,“日本会坐山观虎斗”,等“拖过几个月,希特勒就会迫令日本南进,中国就太平了。”
但这种判断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后仅仅几天,日军就发动了豫南会战,目标是正在与新四军对峙的汤恩伯部。缘故之一乃是:在日本陆相东条英机看来,“蒋政权内部打架固然不能抗战,但日本决不依赖国共纠纷,而是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中国事件”“华北是日本的根据地,蒋介石要驱逐华中共产军去华北,破坏日本利益”。为不使蒋介石得逞,日军遂决定出兵阻止国军这一“阴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8269.html
相关阅读: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