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东晋名相王导如何解决参政危机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晋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令人感慨万千。诗中所描述的乌衣巷,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的住所,其中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莫过于王导。 历史

  让皇帝戒酒

王导字茂弘,小名阿龙,14岁时,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高士张公见他相貌不凡,惊奇地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此儿真是将相之貌!”

  长大后,王导承袭祖父王览的爵位,任东阁祭酒(古代学部官员),朝廷给他升了好几个官职,他都谢绝了。他与琅?王司马睿关系很铁,西晋怀帝当政时,王导预感到天下将乱,便劝司马睿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回封国就任,自己则担任了司马睿的司马(主管军政的职务)。

  311年,匈奴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的途中被俘,两年后被毒杀,西晋灭亡。王导抓住机会,劝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建立起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即位后,以王导为丞相。那时许多北方的名士都流亡江南,看到新政权尚处草创阶段,没个头绪,十分失望。在西晋曾任州主薄的桓彝对好友说:“我因为中原多战乱,想到江南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么办才好呢?”终日忧惧,闷闷不乐。后来,桓彝去看望王导,两人畅谈世事,出来之后,他面貌焕然一新,兴奋地对人说:“我见到了江南的‘管仲’,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历史

  来到江南的文人雅士,经常相邀到建康城外的新亭宴饮。有一次,几杯酒落肚,其中一人望着滚滚江水,感叹说:“风景倒还差不多,可举目有江河之异。”此话引得众人遥想当年中原盛况,一时纷纷落泪。王导看见了,站起来厉声说道:“大家正应该出力辅助王室,恢复中原,何至于相对哭泣呢!”大家赶忙收起眼泪,向他道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亭对泣”。

历史

  精神萎靡的不仅是这些名士,司马睿有时也借酒浇愁,经常荒废政事。一次酒醒之后,王导严肃地劝他不要再喝了,司马睿请求再喝最后一次,喝完把酒杯翻过来往桌上一扣,从此戒了酒。他接受王导的4条建议:“接纳士人要谦虚,日常开销需节俭,为政要力求清静,南北之人应安抚。”在君臣的励精图治之下,江南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王导的乐观,缘于他的政治远见,这使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始终保持了一份理性。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才开创了东晋王朝的新局面。晋元帝司马睿感慨地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光着膀子说吴语

建立江南政权,王导居功至伟,司马睿心知肚明。在举行登基仪式之时,文武百官列队陪侍,已经当了元帝的司马睿请王导上来一同“升御床共坐”,共受百官朝拜。王导坚决推辞,元帝请了三四次,王导说:“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元帝这才作罢,由此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王导的地位无人可及,但他始终低调,事事退让。元帝曾封他为辅国将军,王导加以拒绝,他说:“爵位是国家的重器,不可以轻易赏赐,否则就会混杂天子与官吏之间的界限,导致混乱的先端。让尊卑雅俗有所区别,就从我王导开始吧!”元帝大为感动。

历史

  在世人面前,王导也十分谦恭,不把地位作本钱,不拿权势当资本。为了搞好和江东士族的关系,他曾主动向当地名流陆玩请求联姻,没想到陆玩却很看不起他,说:“小地方长不出大松柏,香的草和臭的草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我虽然不才,也绝对不会乱攀亲事。”王导听了不以为意,还是坚持与陆玩往来。

  一次,陆玩到王导家做客,王家用北方人爱吃的酪浆招待,陆玩觉得新鲜,吃得多了些,回去后闹起了肠胃炎。第二天,陆玩写信给王导说:“仆虽吴人,几为伧(音同苍)鬼。”“伧鬼”是南人对北人的蔑称,陆玩的话虽幽默,但也轻鄙。王导仅是一笑,不放在心上。

  不仅如此,王导还屈尊学起了江南吴语。一天,南方一位名士去拜访王导,时值盛暑,一进院子,就见堂堂的宰相正光着膀子,动作夸张地用肚皮在石棋盘上依来偎去地降温解暑,并自言自语地说:“何乃?(音同庆)!”“何乃?”是吴语,意思是“真凉快”。访问归来,立即有人打听:“王公这人怎么样?”名士回答:“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只听到他在讲吴语。”放下身段学说吴语的王导很快赢得了江南士族的心,他们成为支持司马氏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为王”,肯于低头的王导并没有失去威望,反而提升了他的人气,为他广泛地开展交际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协调北方皇族、贵族与南方士族关系的中流砥柱。

  一举一动吸引人们目光

东晋初期,国库空虚,财政常常入不敷出。王导身为宰相,不得不想法子弄钱。

  有一年,司马睿要搞点民生工程,财政部门汇报说,国库里的银子已经花光了,只剩下几千匹粗丝织的布,拿到市场上也没人买。王导很淡定,说:“你们去拿几匹布送到我家,我自有办法。”晚上回到家,王导亲自设计,让人裁制了一套衣服,第二天就穿上它去上朝。果然,在那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王导的衣服显得格外抢眼,越看越有气质。几个素来倜傥的名士心痒不止,纷纷向他打听在哪儿做的衣服,王导一笑,说:“你们要是喜欢,我那儿还有点布相赠。”很快,穿这种布就成为贵族阶层的新时尚,民间效仿者更如过江之鲫,布的价格暴涨,一匹布从没人要,到一两金。王导见时机成熟,让人从国库里搬出这些布匹销售,很快弄了一大笔钱,解了燃眉之急。

  王导能成为风尚的引领者,缘于他在文化上的地位。魏晋之士以旷达为风,讲究“玄妙”、“雅远”,王导堪称这方面的领袖。他时常在府中举办由名流参加的“玉柄麈(音同主)尾”辩论会。这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沙龙。那时的名士,都手持一种类似道家拂尘般的玉柄麈尾。麈据传为麋鹿的一种,体大尾长,与群鹿并行时左右摇尾,可指导群鹿的行走方向,所以有领袖的意味。麈尾饰以玉柄,以示风神超迈。 历史

  这种辩论会称为清谈,一般由王导亲自主持,另有名士做宾谈、陪谈。清谈有“辞喻不相负”的特点,即讲究辩论求胜而互不服输的言语过程,重视的是清谈本身的美,至于到底谁说得更有道理并不重要。清谈的语言都非常玄妙,比如当时有一个叫康僧渊的人,有西域血统,生于长安。一次,王导以深目高鼻戏弄他,康僧渊即答:“鼻者面之山,眼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6018.html

相关阅读:东晋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两人先后去世
魏晋史上的王戎和峤遇大丧玩孝顺竟为博名?
浅析书圣王羲之的艺术行为
东晋的时尚
自乱阵脚的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