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8日夜,陈锡联根据刘伯承“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机断专行”的指示,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结果击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
陈锡联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夏明星、苏振兰,原题为:《陈锡联上将在抗日战场》,为节选。
“你们团单独行动,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机断专行”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8月25日,陕北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中,红军第十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红十师师长陈锡联担任第七六九团团长。全团计2900余人,全部是红军精英,是第一二九师的拳头。
9月30日,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领第七六九团与师前方指挥所,组成先遣队,从陕西富平庄里镇出发,日夜兼程,向山西挺进。北上途中,刘伯承和第七六九团团部坐在一节车厢里,他对陈锡联耳提面命。在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陈锡联仍然激动不已:“利用这个机会,他向我们精辟地讲解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讲述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等一系列问题。刘师长以其丰富的军事实践和高深的理论造诣,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生动的政治课、军事课,使我获益匪浅,终身难忘。”
此时的陈锡联虽然领导着3000多人的队伍,但他毕竟还是个年轻人,开朗活泼。而刘伯承当时45岁,沉稳持重,时时处处有长者风范,对年轻干部尤为关爱。在谈话中,刘伯承常常为陈锡联等纵论战局:国民党部队在晋北集中了那么多部队,但在日军面前却一退再退。他们只会用正面阻击的办法,怎么能挡住强敌呢?依我看,要保卫太原,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要用“扼咽拊背”的办法。
陈锡联问:“怎样才能‘扼咽拊背’呢?”
刘伯承说:“所谓‘扼咽’,就是要守住忻口、娘子关两处要冲。所谓‘拊背’,就是从侧背后打击敌人。国民党部队在忻口、娘子关担负‘扼咽’的任务,是正面防御战,但能不能守住咽喉之地,还很难说,我看是凶多吉少。我们的任务是拊击敌人的侧背,配合正面作战。不管他们是否能扼守住要冲,我们一定要在侧背后狠狠地打击敌人。”
陈锡联急切地问:“我们团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刘伯承说:“你们团的任务,是在崞县(注:今山西省原平市)东北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前进的日军。你们团单独行动,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机断专行。”
一路上,刘伯承还手把手教陈锡联等掌握、使用新的作战指挥手段,教大家如何佩带使用防毒面具。针对陈锡联等年轻干部过去打仗不大注意熟悉地形和不会搞沙盘作业的弱点,刘伯承多次教他们搞沙盘作业。有时到站停车,他就在站台边摆上几堆沙子,蹲着给大家讲解,用眼镜盒、茶缸做道具,一次次搞现场演示。演示中,他反复强调说:千万不要小看沙盘作业,小范围的作战预先用它摆一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打起仗来把握就大得多;即使是一般性的训练,结合战例摆一摆也大有好处。
刘伯承对通信联络问题也很重视。刚上火车,他就叫陈锡联派人从车头到车尾拉上电话线,而且是复线。一路上,他经常让陈锡联与车尾保持联络,有时他还亲自摇一摇电话机,听听是否通畅。刘伯承言传身教,陈锡联受益良多:“刘师长重视通信联络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带上电台,及时沟通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很少吃亏。”
很快,刘伯承要去五台山开会了,临分手时,他紧紧握住陈锡联的手,再次叮嘱:“你带第七六九团单独行动,要抓住战机,主动歼敌。我们师抗日的第一仗就看你的了。第一仗可以打小一点,但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陈锡联郑重表态:“请师首长放心,我们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抓住战机,打好一二九师抗日第一枪!”
1937年10月18日夜,陈锡联根据刘伯承“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机断专行”的指示,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结果击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接到报告,兴奋之下请驻地群众和他一起算了一笔账:一架飞机值多少钱?这些钱能买多少小米?这些小米又能让多少人吃一年?账未算完,群众热烈鼓掌,欢呼我军取得了又一次重大胜利!
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当地群众编了一首歌谣传唱: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鬼子飞机一扫光!
作为第一二九师抗日首战,陈锡联没有辜负刘伯承的谆谆教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1331.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