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日本人为什么炸死张作霖?究竟是谁暗杀了张作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28年6月4日发生的“皇姑屯炸车案”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最为卑鄙的恐怖袭击。袭击者是日本关东军,被袭击者是北洋政府末代元首,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

  人所共知,张作霖出身草莽,张作霖的发迹,充满了传奇色彩,更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年加入日本“东亚义勇军”,日俄战争中为日本出过力,在张作霖几次陷入危机时刻都曾得到过日本的“援助”,日本也从张作霖手中得到过一些想要的东西,日本也确曾对其扶植过、培养过,那么,日本为什么要炸死张作霖?

  为了说清这一问题,笔者勾画了两条线。一条是日本对张作霖态度的变化轨迹:观望??希望??盼望??失望??绝望;一条是张作霖对日本的应对策略:取悦??画饼??口应??暗顶??明抗。两条线各分五段,看似平行,实为因果。因此,笔者将其合而为一。

  一、观望:自以为选择了一头高产的奶牛

  张作霖曾经是日本选中的代理人,简言之,他符合当时日本代理人的诸种要件。当时的日本没有占领东北,他需要的代理人首先必须是亲日者;第二,必须是反对革命者;第三,必须是有能力者;第四,必须是有野心但缺乏坚定信仰者。亲日者可远离英美;反对革命者即会反俄;有能力者值得支持;有野心者就有可能有独立倾向;无坚定信仰者多为唯利是图者,好利用。只有符合这几个要件,才可能成为代理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代理人,才能成为长期的代理人,才符合日本“先占领满洲”的国策。

  日本选择代理人是个复杂的过程,先后进入其视野的有清宗室善耆、蒙古叛匪巴布扎布、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但日本人很快发现,这些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希望太小,风险太大。

  经过十二年的观望,日本政府开始将更多的目光移向在东北较有实力的政府官员身上。如张作霖、冯德麟、袁金铠、于冲汉等人。为避免再次失败,日本政府于1916年6月派出重量级谋臣后藤新平,亲赴中国东北进行“政治考察”。他走访了各界人物,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对数位预选代理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比较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张作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后藤新平认为:(1)张作霖“朝中无人”,在中国官场没有靠山可以依赖,地理上、政治上都远离中央,国家统一的概念淡漠,与中央易生枝节,日本调拨离间也就有了空间;(2)张作霖无官场经验,处理复杂问题就容易有漏洞,日本可以钻空子,有缝好下蛆;(3)张作霖根基在东北,有势力有能力,日本可借张氏之力外抵其他侵略者染指东北,内抗各种势力反日;(4)张无学问、无理论、无信仰,唯权是重,唯利是图,日本只要帮其固权获利,即可换来日本想要的东西;(5)张认识到了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地位,有投靠日本之倾向;(6)张作霖有成为东北王之实力,一旦将未来的东北大权控制在手,东北成为日本禁脔为期不远。

  这一分析是否合乎实情不说,最起码合乎日本选择代理人的标准,同时,排除了只有臭名并无势力的善耆、有点实力但根基不在东北的巴布扎布、既无根基也无能力的政客段芝贵、老牌亲日派但“没有做大事资格”的冯德麟、只知亲日并无实力的光杆谋士袁金铠和于冲汉。几乎与后藤新平提出张作霖做日本在东北代理人的同时,张作霖的老相识寺内正毅于1916年10月上台组阁,日本即把援张定为国策。

  这项国策的制定,不是哪个人的个人意见,更不是感情用事之举,而是日本对张作霖长期观望、考察的结果。后藤新平提出的援张理由,每一条都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即张作霖以实际行动取悦了日本。张作霖究竟在哪些方面受到日本的赏识,除了后藤新平的分析之外,尚有数条:一是投靠日本时间久。早在1904年张作霖任“保险队”小头目时,即率手下仅有的27个人,加入了日本间谍组织“东亚义勇军”,为日本收集情报;二是誓言服从日本,反对民国统一东北。

  1912年1月,张作霖便亲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明确表态:身为东北人而附和南方人之共和,本人宁死不从。日本国如对本人有何指令,本人愿奋力效命。三是对沙俄怂恿的蒙古叛匪毫不手软,穷命追杀,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终将叛匪赶入俄境。

  日本观望张作霖十二年,最后才下决心选定张作霖为日本的代理人。因为日本人认为张作霖反俄、反对统一、唯利是图、有野心无信仰、有自己无国家,这些最符合日本代理人的条件。

  二、希望:产生于给他一瓢水之后

  自从寺内正毅内阁定下“援助张作霖是最为上策”之后,日本基本结束了对张作霖的猜疑,转而扶植张作霖。每遇关键时刻总是扶张作霖一把,张作霖表现得也很乖,总是恰到好处地画张“饼”,作为回报。日本在没有选定张作霖之前,对东北的政策是“分而治之”。选定张作霖之后,日本改变了这种政策,因而,张作霖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就统一了东三省。许多人,包括个别学者都认为,张作霖的势力之所以膨胀得如此之快,是张作霖卖国求荣的结果。若不然,日本在东北的势力那么大,“分而治之”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怎么那么愚蠢,看着张作霖膨胀而袖手旁观呢?得出这样结论者,多为不了解张作霖,也不了解日本的人。只有走近张作霖,走进那段历史的深处,才能理解日本为何坐视张作霖势力膨胀。

  日本援张国策的制定,是经过长期的考察,最后经号称日本政治理论家的后藤新平系统阐述才确定下来的。执行“援张国策”最坚决的人多为张作霖身边的日本顾问。仅此一点,足以证明了解历史必须走入历史的深处。如张作霖图谋黑龙江前,远离张作霖的日本人指斥张得陇望蜀,张作霖日本顾问菊池马上站出来向政府建议: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只有在此时此刻,支持张作霖,对日本的将来才大有益处。菊池之所以如此建议,一是维护日本的国策;二是顺水推舟;三是比较分析的结果。包括援张国策的制定,也是日本顺水推舟之举,是在东北找不出第二人选的无奈之举。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人是感情和智慧的动物,忽略了细节,去除了感情,摒弃了智慧,就没有办法正确地理解历史,理解人物。另外,要想奶牛多产奶,就得先把奶牛养肥。

  1925年,郭松龄举兵反奉,张作霖大难临头,连老百姓都纷纷议论:“奉军黄到脖子上了”(当时奉军与郭军交战,无法识别敌我,为避免误伤,奉军每人脖子上围一块黄布),意思是说快完蛋了。可松井七夫、町野武马、仪峨诚也等日本顾问围在张作霖身边,帮助出谋划策,不离不弃。为什么?一是因为张作霖下达的讨郭令,写得妙:“郭松龄与左派相提携,欲使中国赤化,为苏俄所用,实为东三省之公敌。”寥寥数语,即将郭松龄推向了日本的对立面。日本在东北最怕的就是苏俄,就是赤化。因此,松井七夫致电日本政府:郭松龄是纯粹的激进派。如果他接替张作霖进入奉天,将立刻废除一切条约,日本的所谓特殊权利,将归于零。二是日本关东军司令派出代表与郭松龄谈判,提出“援助”条件:如果郭松龄答应将金州、复州、海城、盖平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即给郭松龄以便利。谈判破裂后,日本又转向张作霖,向张作霖开出“援助”条件:承认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租权和杂居权;在东边道、洮昌道等城镇,设置日本领事馆等。张作霖不假思索地说:“行、行。”张作霖两个“行”字,换来东山再起,也招来骂名;郭松龄一个“不”字,展现了气节,也导致全军覆没。

  日本援助张作霖,这次不是最大的一次,但它是最关键的一次。张作霖给日本人画的“饼”不是最大的一次,但它是最迅速的一次,迅速得连几秒的间隔时间都没有。张作霖每次画出的“饼”,都在日本人眼前放射出一道希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3656.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