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庾信,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战乱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倪?《注释庾集题辞》)的文学成果。他的文学成就,彰显着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好前景。本文从庾信的生平经历入手,探究他的文学创作及创新,着重考察庾信对北魏文化大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庾信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他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又是唐代新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的作用。庾信生于政权频繁更迭的大时代,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他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然而他怀着亡国之痛,乡关之思,隐逸之念,在北朝走完了他羞愧、痛苦的半生。庾信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下不自觉地充当了南北朝文化交融的使者。
历史
二、庾信的文学创作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诗歌和辞赋。庾信的创作以42岁作为分界点分为前后两期。早期宫体诗成就最高,与徐陵并称为“徐庾体”,其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并没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庾信在格律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乌夜啼》七言八句,声调铿锵,基本符合律诗的平仄,为后世格律诗的产生作铺垫。明杨慎指出“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卷三)。
(一)庾信诗赋创作成就
庾信早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是宫体诗,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19至36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跳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比较有名的是《和咏舞》《奉和山池》《七夕》等。
在庾信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其实是其后期的赋作。前期的赋作不免多了些靡靡之音,而后期的赋作更是多了对人生的思考。后期的赋现存八篇,其中以《枯树赋》《哀江南赋》最为有名。《枯树赋》虽托言咏物,但实际上则是以物喻志,借咏物以抒其家国之思。另外,《哀江南赋》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赋,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二)创作风格的转变
庾信的文风在南朝以绮靡为主,但已显露北方苍凉之气。进入北朝之后形成刚健苍凉的风格,但仍带有南方绮艳的痕迹。庾信将南方的形式、自我的情感、北方的粗犷风格相融合,形成写实性与抒情性交融的“庾信体”。且南北两朝都有清新自然之色,这两种文风交融在一起,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庾信在南朝的诗赋大都带有宫廷的绮靡之气,如《奉和山池》《和咏舞》《春赋》等。风格绮艳,内容轻薄,反映了南朝贵族文人精神的空虚和醉生梦死的腐败生活。后庾信出使东魏,沿途留下《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入彭城馆》等一系列诗作,已显示典正之美,苍凉之气。庾信后期的创作多抒发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愁、思乡之愁,具有清新之色。他入北之后视野从宫廷生活转向现实人生,对梁王朝的盛衰兴亡有了清醒的认识与思考;他的情感从空虚苍白变为忧愤抑郁,充满亡国之痛,仕北之痛;他的创作从南方宫廷转向北方土地。变迁的时代和痛苦的遭遇,造就了南北朝文学的顶峰人物庾信。如《拟咏怀》《伤心赋》《哀江南赋》等皆是庾信抒发悲情之作。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也就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
历史
(三)作品融入北方意象
《文学理论教程》[1]中曾解释“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笔者认为庾信将一系列北方特有意象融入到诗赋作品中正是特殊的文学形象的创造。如庾信入北之后的创作题材大都有关羁旅、乡关、边塞、隐逸、田园等,意象多以孤鸟、枯树为主,而“秋”这个意象成为庾信创作的一大特色。庾信“秋”的意象正是庾信创作中的感性形象表达。庾信的秋景作品,有的体现在诗的标题上,有的虽不明言写秋,但处处表现秋:“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拟咏怀》其十一),“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拟咏怀》二十六)。庾信通过秋这个意象,既展示自己入北的经历心态又表现动荡不安的外在背景。这是庾信对世界独特的观察力、感悟力、审美力的综合表现。
飞鸟意象如雁、鹤、鸳鸯等。雁具有思归群居、来往南北等特点。庾信借这些孤雁来表现自己独处北国的寂寞、荒凉。庾信笔下的雁多失群,孤独,如“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秋夜望单飞燕》)。庾信也着力描写黄鹤和鸳鸯,“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代人伤往》)。作者将黄鹤的孤独与鸳鸯的成双形成对比,表现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历史
这些意象都是庾信处于北方时创作出来的,不同于南方事物的清新,往往蕴含作者深刻的情感,更体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北方意象的加入使得庾信的作品更富有韵味,使人回味无穷,读来不觉泪湿满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8713.html
相关阅读:浅析书圣王羲之的艺术行为
魏晋史上的王戎和峤遇大丧玩孝顺竟为博名?
东晋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两人先后去世
东晋的时尚
自乱阵脚的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