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炎帝陵之谜 为何有两个炎帝陵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上古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炎帝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为华夏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炎帝的陵墓有两个,一个在陕西宝鸡,一个在湖南炎陵县。为什么会有两个炎帝陵墓呢?  宝鸡的炎帝陵在天台山,至今尚有神农遗迹和传说。天台山上,原有停放炎帝遗体的骨台寝殿.寝殿已湮没,柱础石、墙垣基础依然可见,汉白玉的“骨床”仍然嵌在寝堂殿址中央。按当地的传说,神农曾上天台山,尝百草辨药性,不幸误食了断肠草,因为没有及时找到解药,肝肠断裂而死,就地安葬于莲花台。据史料记载,宝鸡民众祭祀炎帝活动,始于春秋,盛于汉唐。每年七月初七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鉴于涉及到炎帝的古建筑大多毁损,宝鸡兴建了两处炎帝纪念地,即炎帝祠和炎帝陵。  另一个炎帝陵在湖南。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炎帝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一些人认为就是今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自汉代开始,人们就在这里奉祀炎帝,建造了炎帝庙,唐代继为奉祀。967年,宋王朝下旨,在鹿原陂寻得陵墓,建宗庙祭祀炎帝。宋朝的炎帝陵殿仿皇宫式样建造,午门、丹墀、龙陛,一应俱全。此后,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并不断派官员前往朝拜,举行大典进行祭祀。人民群众则在此烧香、宰牲祭祀,终年络绎不绝。一千多年来,炎帝陵殿曾多次被焚毁,又经多次修复。建国以后,炎帝陵即被湖南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修建炎帝陵,1988年工程完工。重新修复的炎帝陵较前稍有扩大,陵区面积达1000平方米,陵殿建筑群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壮观。主殿共分四进:一为午门。午门左右分列戟门和掖门。二进为行礼亭,是奉祀时宰牲敬香烛拜祭处。三进为正殿,大型祭祀典礼场所,殿内正中置炎帝金身坐像。四进是墓碑亭和墓冢。  在详细研究古史的一些记录后,学者认为,炎帝的后裔共有三支:子临魁的世系传六代;子柱的世系只知农,以下失载;子炎居,下传六代。还有庆甲帝,似应排在临魁的世系内。因此,陕西宝鸡市南的炎帝陵可以推断为第一代陵。湖北随州应有炎帝柱与其子农之陵,但今天不见踪迹。湖南炎陵县鹿原陂炎陵山的帝陵应为第八代陵。炎帝榆罔南迁到湖南之后,为当地的神农部族所尊奉,故死后立墓于此,而榆罔也是沿袭炎帝神农之号的。《帝王世纪》云:“宓羲葬南郡,炎帝葬茶陵,少昊葬云阳。”这些陵都是后世修的纪念性质陵,有的是衣冠冢,有的是遗物或根据传说修的陵,是无法通过发掘来证实的。  汉代以前,对湖南的炎帝陵无载,晋代后有史记载,五代后陵废。宋太祖时,在白鹿原陂寻见炎帝陵,修庙纪念。后避水害,移至县南五里处。明、清又予以维修和扩建。《淮南子》说神农“驰于国中”,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阳谷,西到三危。这样看来,炎帝及其后裔族的迁徙范围特别广阔,湖南有炎帝裔族是有可能的,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学者最后的结论是:无论从民族迁徙、地域、南北文化交流、考古文化等方面看,炎帝榆罔南巡于今湖南炎陵县是可能的,崩葬于此也是可信的。  从指出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名号来详细地研究炎帝族的世系和迁徙,从而看出炎帝族是从北方的渭水、汾水流域最后迁进了湖南南部地区,这样新颖的观点,既解决了宝鸡和炎陵县为什么并存两个炎帝陵的问题,同时也使我们看到炎帝陵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是炎帝的崩葬所在地,而是说明了黄河流域的文明和长江流域的文明自古以来是一直相通的,它们共同构筑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5382.html

相关阅读: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帝的妻子是谁 黄帝有几个妻子
黄帝曾孙之女竟然嫁给一条狗?
吴刚是谁?吴刚为什么会在月宫伐桂?
中国汗青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