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 济源有很多的汤帝庙,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大社、青多、原头、逢石、南姚、王寨、神沟、王屋等村都有汤帝庙,要说汤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人物,既没有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又没有救苦救难的行善功能,但是一个小小的县市竟有如此多的拥虿者,简直不可思议。一定有它形成的特殊原因。 访问当地的居民,也无人知晓这些汤帝庙最初建于何时,甚至连汤帝的生日,也众说纷纭,连济源境内也不统一。这些现象只能说明一种情况,汤帝非本地出生,济源人对他并不十分了解,而他某一时期在济源影响又很大,势力涉足很广。 既然我们在济源本地找不到答案,只好把眼光放的远一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录上,在济源附近包括河南山西地貌特征文化古迹上,查找关于汤帝及有关他在济源附近的活动的记载。这也是考古发现常用的一种方法。 据历史记载,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强盛起来,由夏的属国演变为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商汤即位并迁徙部族统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汤帝名曰商汤(?-约前1588年),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朝的创建者 ,是商朝开国皇帝。 夏朝末年,帝履癸横征暴敛,残害忠良,朝朝游宴,夜夜笙歌。在宫殿之上,模仿天的穹窿,建起来人造天空“宝盖”,上嵌宝珠象征日月星辰,由33个绝色美女主管,美其名曰“三十三天妃”;又在长夜宫里铸金柱,琢玉梁,建造地府,由72个妙龄美女主管,称“七十二洞主”,酒池肉林也是他的首创,把反对他的人扔进满是蛇蝎的池中活活折磨死。人们受不了他的残暴统治,就作歌传唱:“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表明夏的统治风雨飘摇,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史记·殷本纪》“桀败于有?之虚,桀奔于鸣条”。商汤率领军队又在鸣条决战。(鸣条山一说今河南洛阳附近,一说今山西中条山,从历史记录和河南洛阳山西中条山济源附近一带大量的汤帝庙来看,战争发生在这一带无疑) 在决战中,商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并最后推翻了夏朝。这就从中国文化历史记录的角度,找到了商汤和夏桀在洛阳济源山西一带进行过战争的证明。 自从夏朝破坏禅让制的官以民为本以来,官民之间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前朝与后朝也由禅让的关系,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每次朝代更替,都会血流成河,无数生命财产被毁。夏朝是商朝的死对头,不会给对方留下祭奠的印记。所以济源虽然是夏朝古都,但在济源的遗迹很少。包括夏朝古都,也只有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济源火车站新树立的“原城旧址”一个牌子。 仔细查找济源古迹,我们却发现济源西北三十里处,竟有一个夏神庙,访问夏神庙居民得知,夏神庙村东有银鸦寨,村西有南大寨,上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寨门,显然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村中夏神庙几经毁建,究竟初建于何时,无人知晓,只知村内原有一通古碑,上书“禹王下身处”,现已被凿断做水井盖。 究竟汤帝是念大禹治水有功,还是因夏神庙地处济源偏远,而未毁灭夏朝遗迹我们现在已无从知晓。只能断定,济源是夏朝和商朝皇帝都曾经涉足的地方。 济源物产并不丰富,人口也不甚多,也并非商朝古城,汤帝在济源有如此大规模影响如此深远的活动,除了战争,不能解释这种活动的意义。 我们知道夏桀是汤帝战争的对手,那么汤帝与之战争的唯有是夏朝。由此我们可以推论,汤帝在济源曾经和夏桀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战争。虽然这一推论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但仅从济源及济源周围有如此众多的汤帝遗迹来看,从中华民族的朝代历史来看,汤帝和夏桀在济源进行过长期的战争的猜想应该是事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45226.html
相关阅读:夏侯婴中国第一好司机 曾给四任皇帝赶过车?
大禹改禅让为继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会已经解体
李维明:追寻二里头文化的真相
夏帝胤甲简介 传说在位时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
夏桀简介,夏桀亡国,夏桀夏朝亡国之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