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能,熊与夏朝图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夏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TG小时候读过「汉声版」的《中国童话》全套十二册,记得里头有两段关于夏朝开国二君王的「神话」的改写故事。 第一段是描写「鲧」的事迹?上古中国,洪水泛滥成灾,人民流离失所,于是鲧便从天庭盗取了「息壤」铺设于河堤,成功地抵挡了泛滥的洪水。但由于偷窃一事触犯了天条,因此天帝便下令在极北之地处死了鲧。鲧虽然死了,但尸体却从未腐朽。后来,天帝派人去探看封于冰柱里头的鲧,却发现他的尸体化成一条黄龙从冰柱里头跃出,随后这条龙就变成了一个人——禹。 第二段则是描写「禹」的事迹?洪水依旧漫延于世。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依循地势高低而加以疏导洪水。他每天辛勤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开凿山壁,禹化身成一只力量巨大的熊。禹妻每日为丈夫送饭前,禹就会变回原来的人形。有一天,禹因工作太过投入,忘了变为原形。当天妻子为他送饭去时,见到现场居然有一只巨熊,吓得立刻转身奔逃。熊形的禹以为妻子遭到危难,不停地紧追在后。禹妻见巨熊紧追不舍,万念俱灰,便化为一颗石头。这时禹才晓得自己疏忽而犯下的大错,让他同时失去了妻儿。他跪在石头旁哭喊?「还我的儿子来!」此时石头崩裂,里头出现一个活生生的小婴儿。因此禹便将这个儿子命名为「启」——自石头开启而生之意。 由于这些上古的神话有各种流传至今的版本,加上中国人一向将夏朝视为上古史的一部分,使得许多学者便从这堆「没有考古材料」的典籍中,抽离出他们想要论证的「历史」。但 TG 一向认为,从神话来论历史,虽然有其珍贵的价值存在,但绝不能过度推衍;因为神话里头所出现的人名、对象名、朝代等元素,用来对应出历史上某某特定的人事物是相当荒谬的。就像许多人想从这堆神话时期的记载中来「证明」出?舜架空尧、尧谋杀鲧、禹囚禁舜、启夺益的王位等等,与其说这是「历史」的论证,倒不如说是「演义小说」的创作取材罢了。 不过,如果我们纯粹就「神话上」的意义来看待这整件事,还是有许多范畴之内的有趣题目可以探讨。在神话学的研究中,有种经验归结出的现象,即时代愈晚,神话的「故事性」就愈「完整」。TG 开头所引的两段,当然都是相当晚期才完成的故事了。然而,晚期的神话毕竟不是全然的「重新创作」,只是将许多原始的元素加以重新包装。我们从后期故事向前回溯,还是能够获得某些有趣的东西。 关于本文起头的两篇故事,TG 找得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有下。 《国语.晋语》中有一段子产对晋平公的话?「……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山海经.海内经》中?「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楚辞.天问》?「……化为黄能,巫何活焉?」以上是鲧的故事来源,都算是战国时代的记述。
《汉书.武帝纪》中,有一段汉武帝到嵩山游历时,见到一块「夏后石」。唐朝「颜师古」在此引注为?「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是禹到启的故事来源。这是唐代人的记述,虽然颜师古宣称出自于西汉《淮南子》,但《淮南子》本文从未出现如此具体的故事情节。 因此,我们可以见到夏朝开国的两个君王,是与「黄熊」的形象搭配在一起的。民间后来流传的故事(也就是 TG 小时候读的童话版),鲧死化为「黄龙」的讲法,应该是后人为了让神话看来更加符合其时代人们心中的崇高象征,才将鲧死后从「黄熊」再改成「黄龙」。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古籍的流转过程,同一故事的不同来源的叙述中,「黄熊」有时会写作「黄能」。因此《国语》中子产所说的「黄熊」,另一种版本的说法则是「鲧化为黄能」。而「能」所指为何,历来也有两种说法。在《说文解字》中解为?「能,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这是将「能」与「熊」两者互训了;如果我们采《说文》的说法,无论见到「黄熊」或「黄能」,其实都指的是同一件事,不足为怪。 然而,我们在《尔雅.释鱼》中:「鳖三足,能。」这是说「能」是属于水生的一种鳖类,不过它只有三只脚。而同样在《尔雅.释兽》却有?「熊,虎丑。」这里头「熊」可是与虎相同的兽类了。因此,鲧禹传说在不同版本中所出现的「能」、「熊」两种讲说,就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了。
--------------------------------------------------------------------------------TG 在两年前读到杨宽的《战国史》一书,里头收录了作者先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才令 TG 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在 1942 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珍贵文物「楚帛书」——同时出现战国年间,楚国关于「创世神话」与「四时月令」的「文字」和「图画」。这里头论及创世的「伏羲」生下四子,其中一子名为「?黄难」。帛书更一一列出了十二个月的「执掌之神」,文字方面与《尔雅》的记述几乎全部相同;九月之神,也就是开启秋季的大神,文字上记为「玄.司秋」,即伏羲之子「?黄难」,附图则是画成双蛇头、四足的神物。(参见下图)


图片1

图片2





TG 临摹杨宽《战国史》一书中的附图 在杨宽的分析中,他认为这位名为「?黄难」的神灵,另一名字就是「玄」,其形象是双头大龟。因为「鲧」在不同的版本中,有将右方偏旁以「玄」来取代「系」的。「玄」和「鲧」,古音都类同于今日的「昆」音。而「?」通后世的「戮」字,因此「?黄难」的意思即「被杀(与复活)的黄难」。「难」、「能」(能字的中古音作「nai」、「耐」)古音相同,因此这里的「黄难」便是其它典籍中的所出现的「黄能」。 归总说来,「鲧」、「玄」是互相对应的,「黄难」、「黄能」也是互相对应;而它的神话形象,则是这只「双头大龟」。在这一连串的论述中,杨宽认为「三足鳖」、「熊」这两种论点,应该都是误传之下的结果。 此外,如果我们从楚帛书上的图象来看,后世的「玄武」也与这段「夏鲧」的神话原型同源。因为帛书上的「玄」,其头形是两只舌头吐信的蛇,配上四足龟的造形。「蛇」和「龟」这两形号符号,正是今日「玄天上帝」神像的特殊象征。

--------------------------------------------------------------------------------TG 最近才弄到一本关于「金文/钟鼎文」的对应表。如果我们先将问题简化成为?「能」或「熊」的文字原形究竟是什么?在目前 TG 可以查得到的甲骨与金文中,全都没有「熊」字,直到小篆才有区别出「能」、「熊」二字。因此以下就只能专从「能」字来查看。 甲骨文的「能」字写成如下的型式?
TG 必须承认,我看不出什么端倪出来…… TG 手上的金文找到四个「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下?
光凭第一印象,我们立即便能辨认。这是一个爬行生物的「侧面像」,下方画有两只爬行的有爪足,左方则是这只生物的「头」。它的身驱上方延伸出两条线?一短直线、一长弧线,究竟何者为其尾巴,而另一条线代表什么,则无法有确切的答案。 而 TG 找到的另外三个「金文」作?
基本上,这些都可以视为从上头第一字的衍生;若照顺序看下来,TG 会认为前两字表现出它是生活于「流体」中的环境——空中飞行、或水中游走。而第三字的造形,则已和后来的篆体相差甚微了。 看到这儿,TG 就可以回答自己的先前的问题了?「能」在远古时代,应该是种龟类的生物。也因此,《尔雅》才会将「能」解释成「三足鳖」了。 如果我们再看看这个字往后下去的演变,将发现原来这生物的「头部」,在后面都已经逐渐「抽象化」,写成与「肉」相近的外型。也因此,到了汉朝《说文》时代所收录的小篆,「能」字便写成了?
我们清楚地看出,原来出现在左下方的「头部」已经受到了「规范」,成了不折不扣的「肉(月)」。这几乎是今日楷书体「能」字各个可拆解部分——ㄙ、月、匕——的完整面貌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与夏朝开国神话中的超自然素材取出,并以古今异本、文字的变迁来看,夏朝部族图腾应该属「水生神物」一系,而非熊属的兽类。对照夏朝开国传说与「治水工作」脱离不了关系,所以应将「黄能」视为「具有神灵的龟鳖」,是远较「黄熊」更合理的推测。而且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有一段提及?「……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这里已经显示出,鲧死化为「水神」的神话思想,已经流传到了长江下游一带。再更进一步地推论,这种水神还带有处于「深渊之水」的意味,人们很容易等同于「幽冥之神」甚至于「地狱之神」(当然,那时尚无「地狱」这种形象化的概念……)的概念;所以鲧才能有「死而复生」的神话意含在里头。
上古时期,对于「鲧/鳖」为「死而复生」与「水神」的思想,同样出现在蜀地。扬雄的《蜀王本纪》中提到:楚国杀死其属国的首领「鳖灵」,他的尸体逆江漂流到蜀地而复活。蜀王杜宇起用鳖灵为相国,鳖灵成功地整治了当地的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蜀王便将帝位传给了功劳极大的鳖灵。鳖灵即位后,号称为「开明帝」。TG 相信,这是与夏朝的「黄能」为同一来源的神话传说,并以此作为其王族世系的包装材料。 楚帛书上所绘的「?黄难」形象,也就是根据这同一系列的神话,将鳖形的水神,再额外地附上两个蛇头,以做为其神力更为广大的证明。因此 TG 相信,《尔雅》对「能」所训的「三足鳖」,应该不能算是错误,而是不同地域各自推衍出来的变型吧。 由于越王世系自认为承袭着夏朝而来,我们可以将夏、越上古传说等同视之。而蜀王世系很明显地与楚国有相当的渊源,因此楚、蜀也可以划为同一上古神话圈。从此看来,上面提及的四个文化圈中应以「夏」、「楚」二者为大。中原王朝的「夏」,和南方的「楚」,这两个文化圈都拥有来自同一神话图腾——黄能、黄难——来源的传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37305.html

相关阅读:大禹改禅让为继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会已经解体
夏帝胤甲简介 传说在位时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
夏侯婴中国第一好司机 曾给四任皇帝赶过车?
李维明:追寻二里头文化的真相
夏桀简介,夏桀亡国,夏桀夏朝亡国之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