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针对中国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要求日本天皇就过去的战争道歉一事,日本外务省以“对陛下非常失礼”为由向中方提出了交涉。这一罕见的强硬口吻,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一惊。身为日本发动战争时的国家元首,昭和天皇在战后却继续统治日本达44年之久,更在死后倍享哀荣。昭和天皇到底是傀儡还是元凶?向天皇问责,又为何成为了日本人讳莫如深的“禁句”呢?
麦克阿瑟的“美丽误会”
说起日本天皇对于战争罪责的认识,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公案——也许在美国人眼中,昭和天皇裕仁在战败之初就已经正式就战争做过道歉了。只不过这句道歉到底是否真实,其实十分可疑。
1945年9月27日,在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要求下,被日本神话为“现世神”的裕仁不得不屈尊前往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拜见麦克阿瑟。据麦克阿瑟后来回忆,会见过程中,裕仁显得十分紧张,在握手后对麦克阿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在回忆录中,麦克阿瑟是对裕仁这段相当于“主动认罪”的发言表现出了相当的好感,甚至觉得天皇有点贵族范儿。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段给天皇脸上贴金的佳话,却偏偏没有在日本人自己的记录中出现,根据随行翻译奥村后来给外务省提交的报告,裕仁当天到访后跟麦克阿瑟扯了一通有的没的,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谈到了,但唯独没提战争罪责问题。
那么,天皇到底有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认罪呢?此事最终在麦克阿瑟回忆录的原版笔记被公开后才真相大白。根据上面的记载,裕仁一开始是这么说的:“袭击珍珠港是在宣战之前,但那不是我的意愿,我被东条(指时任首相的东条英机)骗了。”也许是觉得此话太有推诿之嫌,裕仁接下来才又补充道:“说这话的目的并不是想推卸责任,我作为日本国民的指导者,对日本国民的行动负有责任。”
麦克阿瑟原稿中的这段回忆,也许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对于裕仁的这段表态未做记录——这段将过错推诿于臣下的发言,的确算不上什么美谈。不过,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既然原文如此,麦克阿瑟为何要苦心修改裕仁的这段发言,使它看上去像是认罪声明呢?
早决定放他一马
其实,麦克阿瑟之所以这么“马虎”,很可能是故意为之,意在为帮助裕仁逃避问责来造势。作为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一直极力反对废除天皇,他曾对美方的战后调查机构声言:“对他(昭和天皇)的控告无疑会在日本国民中引起巨大骚乱,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天皇是日本人统合的象征。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很可能就需要供养一支百万人的军队,无限期地维持秩序。”
麦克阿瑟“天皇能抵百万兵”的说法,今天听来十分耸人听闻,然而,在当时的美国却很有市场。事实上,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就已经打定主意放裕仁一马了。首倡这一观点的,是战前曾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格鲁,作为美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日本通”,他曾将天皇比喻成“女蜂王”,“若把女蜂王从蜂群中消除掉,那么蜂巢(指日本)也将崩溃”。美国在1942年成立了以哥伦比亚大学胡格·博顿等远东问题专家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始研究战后如何处置天皇和天皇制。该研究团队在1944年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名为《天皇制》的报告,建议在战后对日本天皇制度予以保留。
受该报告的影响,美国曾一度设想在《波茨坦公告》的草案中明确保留天皇制,只不过随着原子弹研制的完成,为了增加战后在外交上的回旋余地,美方紧急删除了草案中的这一段表态,而将其改为“日本国之最终政治形态,由日本国国民自由表明之意愿决定”。这一闪烁其词的说法很快得到了日本方面的注意,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时任日本外相的东乡茂德迅速致电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进行确认,电文称:“帝国政府注意到……公告所列举条款,不包含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的要求。基于这一理解,帝国政府接受上述公告。帝国政府相信,上述理解正确无误。切望即刻对此明示意向。”在该电文得到了美方的承认后,日本才最终宣布投降。
美日在战争最后阶段的这一番你来我往,揭示了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的事实,那就是至少在美日双方看来,日本在二战中其实并非无条件投降,而是将保留天皇制作为前提的。这一点,身为驻日美军司令的麦克阿瑟及其幕僚虽然从未明言,但其实心知肚明。他的军事秘书费勒斯准将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提醒自己的“老板”:“如果一边利用天皇,一边将天皇作为战犯进行审判,对日本国民是一种违背承诺的行为。因为,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国民,接受了明确表示保存日本国体的《波茨坦公告》。”
甭管裕仁有没有错,法办天皇都是违约行为,这就是美国对裕仁的态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35271.html
相关阅读: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