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是两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档案,可以补充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之不足。
被湮灭的历史风俗绘画
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古印度有佛经贝叶,越南有蜜香纸,中国唐朝有阿拉伯国家传入的撒马尔罕纸,宋代还有高丽进贡的高丽纸。现在,有谁知道中国在两百年前曾经有过通草纸?
王文富是一位老油画收藏家,在圈内已经游走了20年。在他的收藏经历中,多有足以自夸的斩获,比如刘海粟、关紫兰、周碧初、涂克等前辈大家的作品,有些还是直接得自他们的家属。他对中国近现代史颇有兴趣,尤其对晚清至民国这一时期的老油画格外关注,顺便也收藏了这一时期的佚名画家作品。对一些商品属性比较强的晚清仕女画等也不排斥,这路东西现在也受到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专家的重视,有些经营饭店或会所的老板间或也会买上几张,与老家具一起点缀休闲空间,斑驳苍老的情调相当不错啊。但王文富看重的则是这些老油画的文化价值,他想知道处于历史大折转中的古老中国,是如何领受西风东来的,又是如何借鉴西方绘画技法来表现中国情怀的。
王文富经常涉足春秋两季拍卖会,看准机会举举牌,有时也去海外淘宝。6年前,他在德国纳高拍卖会上看到了十几件以前没有见过的画作,大小如32 开的图书。从技法上分析像水粉画,题材为中国晚清时期的各等人物和风土特产,有些是成套的,比如反映中国烧瓷业和丝绸业的整套流程。但细看之下,他发觉这些画片所用的材料相当特殊,非纸非绢,不知是什么东西。
出于好奇,也考虑到拍品的稀有性,他即举牌竞拍,几乎没有遇到强劲对手。回到上海他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这原来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外贸通草画。这个时候,上海收藏界内几乎没人知道通草画。
“中国热”催生了通草画
要了解通草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通草。
王文富对记者说:“顾名思义,通草是一种植物,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最初的用途是用来治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其后演变出的用途是生产人造花。要说人造花啊,历史更悠久了,从晋朝起就有人制作了,一直到唐、宋、明、清各朝,都在做。《红楼梦》里也提到通草做的人造花。根据记载,最迟到1825年,广东一带有人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为什么不用水彩纸呢?你或许要问,那我告诉你,水彩纸在当时价格相当昂贵,广东人买不起。而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通草做纸成本低,而且上色容易,表现力强,经久鲜艳,便于外销。”
外国人看到这种纸不知什么名堂,它又轻又薄、接近半透明,就猜测可能是大米的浆水做成的,所以国际上早期给它的名字是Rice-paper(米纸)。
据王文富研究,通草水彩画的兴起,与当年国际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从18世纪起,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走访中国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带回本国,向亲朋好友传递美丽的东方风情。
从清康熙到道光年间,一直是中外贸易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而欧洲人拼命要将本国的货物打进尚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中国。在南方最大的港口广州为此聚集了不少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当时获得朝廷允许与外商做生意的只有广州十三行,18世纪中叶,十三行的商人就召集了一批广州画匠,他们在西方画家的指引下,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本土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璧式的通草水彩画。
通草纸非常适合水彩画运色着墨的需要,水彩颜料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光的折射,能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极富质感,更可媲美漆器或刺绣,因而深受西方人青睐。只不过由于切割的树茎尺寸有限,故而通草纸画面十分小巧。
后来,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开通,中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草画的销量进一步增长。
广州十三行与通草画的关系
王文富对记者说:通草水彩画描绘的题材比较广泛,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很为丰富,如广州市井交易、市井生活风情、港口风情、十三行里的生活情景、各行各业、各阶层人物、动植物、司法现状、珠江上航行的各类船只等等。它们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社会情况的鲜活文本,也可视作帮助商人做生意的“产品说明书 ”。
据史料记载,1836年左右,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约有30家杂货店经销通草画。1848年一位外国游客在游记中记载,他在广州曾经有雇佣了两三千人制作通草画的“壮举”。此数据或有夸大,但由此想见,通草画在欧洲的市场还不小呢。
这些题材写实性很强,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极佳档案,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可以补充中国传统的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之不足。“通草画是民间艺人的作品,属于商品画,但是对社会生活之描述和反映之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宫廷画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王文富强调说。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通草画的有些内容可能是根据外国人猎奇的心理需求画的,比如刑法,时有腰斩、凌迟、挑脚筋等恐怖场景。事实上在清代中晚期,这些酷刑已经废除了。可以肯定,外国人通过这种令人惊悚的“过去式”场面,会形成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误读。
至上世纪初,通草画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摄影术的兴起,另一个是日本浮世绘艺术受到西方青睐。目前,通草画在国内几近绝迹,主要收藏于西方的博物馆中,比如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博物馆,英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甚至英国王室都珍若拱璧。
但令人遗憾的是,此后的近一百年里,在通草画的故乡,却极少有人知道它为何物。在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制作通草画的作坊也人去楼空。
英国约克郡有一位热衷于东方艺术的学者,名叫伊凡·威廉斯,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系统地研究通草画,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等地。2001 年他与广州博物馆和中山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 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展览。展后,就将他收藏的70余幅通草画捐给了广州博物馆。此举大大推进了国内对通草画的研究与搜寻。现在,广州博物馆拥有361幅通草画,其中有些是外国友人帮助购买的,有些是从民间收购或来自国内收藏家的捐赠,还有一些来自文物商店的库房。
广州博物馆的程存洁博士还于2002年两次深入贵州贵定县考察并看到了当地手工艺人生产“通草片”的全过程,由此找到了一位懂切割通草纸片的民间老艺人。他撰写的《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通草画的价值再发现
伊凡·威廉斯的捐赠行为,大大刺激了国内文化人和收藏家对通草画的兴趣与研究,远赴欧洲淘宝的人也经常捎回一些,并送到网上或拍卖会上拍卖。在欧洲的古董店里,还经常能看到两百年前的通草画,价格并不贵。王文富在国内大型拍卖会上,屡次购得通草画,并掌握了鉴赏、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直接到欧洲寻觅通草画,斩获更加容易些,因为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与古董店里的老板就很谈得来,最后总能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购得。后来他还委托国外网站给他找通草画,这是一条便捷的渠道。第一次他花了4万元从欧洲买回一套采茶图,回上海即被某画廊老板以10万元收纳。还有一次他买回的一套风格相近但品相更好的采茶图12 张,送到国内某拍卖行,一露眼即被著名画家周春芽购得,获利翻倍。
“现在,国内有人关注通草画了,这路货色的行情立刻上去了。本来单幅的不过千把元,现在好一点的就要拍到1万多。”王文富说。2001年,上海一家拍卖公司曾上拍两张通草水粉画,成交价格在2万元左右。
网上也有通草画露面,王文富一看到它露面就紧紧盯住,一开始才几百元,临近拍卖最后时限,经过多方叫价,一下子翻上去了。这说明通草画有了明确的市场。在淘宝网或雅昌网上,王文富果断出手,常常捡到便宜货。他在雅昌网上还开了大藏雅集的页面,与藏友交换。他还用自己收藏的老油画从老外手里交换到数十幅通草画,当然更多是通过德国纳高拍卖公司获得的。现在经过筛选,他收藏的通草画已经有300多幅了,在上海还没有人可与之比肩。
“在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美国等海上贸易比较发达的国家,今天仍可以看到通草画。现在的价格也慢慢上来了,古董店里的顾客有很多中国人。再告诉你,广东已经有人在重新种植通草了,接下来就有戏啦。”
王文富年底还将专门为通草画去一趟欧洲。就在记者采访他时,有家国内拍卖行来电希望他拿出几张参加今年秋拍,王文富没有立刻答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30692.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