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月23日,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日报《每日新闻》闹出了一桩大风波:在该报头版东条英机首相鼓吹“本土决战”、“以必死的精神教育后方的妇女和儿童,令他们拿起竹枪实施训练”的《非常时期宣言》的下方,居然出现了题为《竹枪不足以迎敌,要用飞机,要用海基飞机》的报道。首相大人当即大发雷霆,下令把报道的撰写者、高度近视的记者新名丈夫强征入伍,随后又把他所在的联队派往硫黄岛,企图借刀杀人。尽管新名在友人的帮助下转往菲律宾,幸运地活到了战争结束,但和他同一批入伍的250人却悉数“玉碎”在了硫黄岛,无一生还。
“竹枪事件”凸显出日本政府面临的最大困境:从资源总量和现实战况看,日本已无获胜的可能;但美方要求东京“无条件投降”,日方又不愿接受。从1944年6月到10月,日本海陆军先后实施了“阿号作战”(菲律宾海海战)与“捷一号作战”(莱特湾之战),企图赢得局部胜利、迫使美方接受较宽松的停战条件,但皆以惨败告终。进入1945年,美军开始逼近日本本土,东京不得不启动“决号作战”的准备,以期在九州岛和关东平原迎击敌军。不过由于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该计划和美国的“没落作战”一样,终未付诸实施。
1943年5月31日,《读卖新闻》刊登的关于阿图岛“玉碎”的报道。
“从根基开始动员”
1944年10月底菲律宾战役开始之后,东京在短期内即已确认:在东南亚阻滞住美军的希望微乎其微,战火蔓延到西南诸岛和本土已成必然。但在陆军主力都在东南亚和中国的情况下,本土防卫的力量存在巨大缺口:截止到1945年1月,日本陆军近400万兵力中只有45.6万人驻防于本土三岛(九州、四国、本州),另外在北海道、千岛群岛和西南诸岛有41.2万人,航空部队和船舶兵(两栖部队)45.3万人,合计不到总兵力的1/3。
从效率角度看,最简便的对策当然是从华北、中国东北和朝鲜分出一些部队,用船只装运回国,以填补缺口。但由于美军启动了以航空布雷阻断日本海上交通的“饥饿作战”(Operation Starvation),跨海运输变得极为危险。从1945年3月底开始,美机在三个多月里布下一万余枚水雷,炸沉炸伤日本商船超过70万总吨,使日本的进口物资量骤降90%。大批的粮食、燃料、工业原材料堆积在朝鲜、满洲和东南亚的港口,无法运回国,更遑论成批的部队。日方只是在“饥饿作战”开始之前,从满洲调回了3个步兵师团和1个战车师团。
1945年3月10日凌晨,334架美军B-29轰炸机进入东京,该市1/3以上的面积被夷为平地。图为空袭过后的市区东部。
于是,大本营在1945年2月宣布“从根基开始动员”,自本土征召从未入伍服役的19-40岁男性(包括过去仅作为补充兵的乙种和丙种人员)、已经退出现役的40-45岁老兵乃至17-19岁的少年(有许多身高不足150cm)加以突击训练,以增加150万作战部队。作战单位的注水式膨胀造成军官数量严重短缺——按照现役标准,新建如此之多的部队至少需要34万名陆军军官,实际上东拼西凑也只征募到25万人,其中2/3是年龄不到30岁的愣头青。而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曾有一线作战经验的军官更是只有可怜的18000人!
据大本营估计,美军为方便展开船队,将会从开阔的太平洋方向驶向日本列岛,选择平坦且靠近主要城市带的滩头登陆;同时,为规避9月台风季,作战开始的时间不会早于1945年10月下旬。这一判断与美国方面的计划相当吻合:美军计划于1945年11月1日在九州南部登陆4个军,建立前进基地;随后于1946年5月1日登陆本州,最终攻克东京。而九州的鹿儿岛和本州的房总半岛恰恰是日军陆上防御的重点。
大本营计划在1945年10月将陆上兵力最终扩充到315万人,组成新成立的第一、第二总军(相当于集团军群)。前者由杉山元大将指挥,下辖第11、12、13三个方面军,负责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的防御(“决三号作战”),总兵力95万人以上,汽车9500辆;后者由?俊六大将指挥,下辖第15、16两个方面军,负责以九州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的防御(“决六号作战”),总兵力90万人以上,汽车8000辆。另有两个航空军(自杀飞机1600架、普通飞机900架)提供空中支援。
为弥补兵力数量缺口,1943年10月,东条英机政府下令强征20岁以上的大学文科专业在校生入伍,作为陆海军后备兵员,史称“学徒出阵”。图为当年10月21日,关东地区的7万名应征大学生在明治神宫外苑竞技场举行壮行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28428.html
相关阅读: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