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论黄帝时代的历史与制作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上古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论黄帝时代的历史与制作

姚 政

今日之中国人无论身居何地,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都尊崇黄帝为人文始祖。这并非相信虚构的神话,而是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为根据的。本文拟就黄帝时代的历史与制作,略加考察,以为此说提供一点论据。如有不妥,祈方家匡正不逮。 一、黄帝部族的起源和迁徙 第一,黄帝部族的起源。据《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1](说文》则云:“神农(即炎帝)居姜水,以为姓”,“黄帝居姬水,以为姓。”[2]晋皇甫谧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3]《水经注》说:岐山之南的“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4]是知炎帝的起源地在陕西渭水北边的姜水。黄帝的发祥地姬水,古籍无确指。以炎帝与黄帝同为母族少典氏所生和黄帝陵在陕北黄土高原之南看,黄帝族的起源地姬水,也当在今陕西泾水上游甘陕交界之黄土高原南边。由此可见黄帝和炎帝的最初起源地,均在甘陕接壤的泾渭流域一带。 居于陕北黄土高原南侧的黄帝氏族,随着族群的繁衍,由一个氏族发展成为—个强大的部落联盟。这个部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据《史记》说,直到向东迁徙“邑于涿鹿之阿”时,都还过着“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生活。 在游牧过程中,黄帝部族向东迁徙的路线,据本人研究认为:“黄帝族早期活动的地域当在泾渭和泾洛之间的黄土高原南边。后来,向东发展,跨过黄河,可能是沿着山西汾水溯流而上,翻过汾水与桑干河源头的分水岭管涔山,到了桑干河畔的涿鹿。”[5] 黄帝部族“邑于涿鹿之阿”后,曾发生了古文献记载的巾国古史上最早的两次大规模战争。—次是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另一次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当黄帝部族东迁到涿鹿时,炎帝部族也沿着渭水和黄河向东发展,正好与东方兴起而向西北发展的东夷族的一支少吴族相遇于冀中平原。《逸周书》载:“蚩尤乃逐(炎)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蚩尤大败炎帝。“炎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6]《史记》说:战前,黄帝虽警告过蚩尤,但“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7]。这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为著名的涿鹿之战。涿鹿之战后,炎帝与黄帝为争夺地盘,又发生争战。《史记》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8]这就是中国古史上又一次著名战例:阪泉之战。是战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即炎帝)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未尝宁居”。黄帝取代炎帝为“天子”。炎帝部族因战败而服从黄帝部族节制,与黄帝部族结成联盟,成为控制中原地区的强大势力炎黄集团。
黄帝部族战胜蚩尤和炎帝之后,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当其南下时,又打败居于黄河岸边的共工部族,渡过黄河,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建立起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部族奴隶制国家。这时是黄帝部族最强盛的时代。它的地盘和势力范围已“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9]黄帝“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帅。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10]为了强化对被征服部族的统治,开始建立以亲兵为主体的军队和控制境内的官僚机构,并设“监”以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黄帝时代已建立起早期的国家,进入文明时代。黄帝时代距今大约四千五百年。对此,本人已有专文论及,[110]在此不赘述。 黄帝部族立国后,其势力大大发展。《国语》载:春秋时晋大夫胥臣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卜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12]所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实际是以黄帝部族为母族,从中分裂出来的二十五个子氏族。据本人考证“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中,得姓者“为十二姓”,这些姓的后裔,在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还大量存在。” 黄帝建立有熊国的同时,已建立起一套原始的官僚统治机构。早期国家的官僚机构与后世的官僚机构略有不同。中国早期的国家;是在部族征服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这时建立的国家机构,实际上就是征服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统治机构。征服部族将其骨干力量、核心支族分派到全国各地去,对被征服者进行监督、控制和镇压。派去的支族首领,既是封国的诸侯,又在朝廷担任一定的官职。早期的国家,按地域区划国民,尚不十分严密,将国土按东、南、西、北,四方分之;朝中官吏的设置也不完备,常以春、夏、秋、冬四时命名。这种情况,直到殷商甲骨文中,尚有东土、南土、西土、北土之分[14]和古文献《周礼》(又名《周官》)中还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之名,就是早期国家形态史迹的遗留。黄帝部族指派其骨干力量之一、并在朝中为夏官的缙云氏族首领,到南方三苗国去建立政治、军事殖民据点,就是黄帝时代国家机构尚处于原牛形态的表现。 缙云氏原本是炎帝的后裔,所以,东汉贾逵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15]阪泉之战后,炎帝部族被征服而融入黄帝部族。缙云氏也就成为黄帝部族中的一员。故唐张守节说:“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口帝鸿氏,亦曰帝轩氏。”[16]黄帝建国,以缙云氏为夏官,杜预说:“缙云,黄帝时官名,非帝(黄帝)子孙。”[17]应劭也说:“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18]缙云氏在朝中为夏官,同时,又被封为南方三苗国的诸侯。孔安国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19]既然“缙云氏之后”为三苗国的“诸侯”,可见,缙云氏曾被封为三苗国的“诸侯”。三苗族的居住地,在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而黄帝曾“南至于江,登熊、湘”。[20]能为熊山,湘为湘山。湘山地望,《汉书》说:“湘山,在长沙益阳县”[21]。长沙、益阳就在洞庭湖区域内。那里是三苗族的活动地区。黄帝为了控制三苗族,把它的核心部族派到那里去建立政治、军事殖民据点,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黄帝封缙云氏为三苗国的诸侯,就已经把中原的黄帝文化传播到长江以南去了。
三苗所在的两湖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缙云氏善于经商贸易,积极聚敛财富。佐传》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贪)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闪,谓之饕餮”。[22]到舜时,缙云氏之后裔已成为原始社会公有制经济向阶级社会私有制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到原始公社父系氏族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男子身边,特别是在父家长身边聚积的财产多了,父家长就要求自己的亲生子来继承自己的财产和权力,因而,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位世袭制,反对尧舜仍坚持实行落后于时代的原始民主传统的禅让制。舜继尧位后,就责骂缙云氏为贪财、贪食的“饕餮”、“凶人”和“不才子”。把它作为“四凶族”之一,加以讨伐和流放。《左传》说:“饕餮,投之四裔,以御螭魅。”[23]缙云氏之后裔,一部分“窜三苗于三危”,[24]被驱逐到今甘肃敦煌一带;另一部分,被改封到远离中原的“四裔”之地的缙云(今浙江缙云县一带)。这就是唐张守节所说:“今括州(即浙江)缙云县,盖其所封也。”[25]据此,黄帝文化传播到江南的三苗地区,再从洞庭湖一带传播到浙江缙云一带,最早可追溯到虞舜时代。 从卜述黄帝部族的起源和迁徙、发展与繁衍来看,黄帝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或部族首领,并非传说时代虚拟的神。第一,周武王攻灭商纣后,开始大分封时,就封“黄帝之后于祝”。《史记》说:“武王迫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26]齐、鲁、燕、管、蔡等诸侯国也同时分封。这些封国在两周时期都还存在。黄帝之后得到武土分封,在《礼记》、《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等先秦文献里均有记载。它证明黄帝及其部族在古代确实存在过。如果黄帝只是传说巾的虚构的天神,哪里会在人间还有后代呢?不存在的神及其后人,哪能受到周武王的分封呢?第二,前引《国语》所载胥臣所述,证明黄帝及其部族的子孙后代,在两周时期的大量存在。既然子孙存于人世,子孙们的先人黄帝也应是客观存在过的。哪里会有子孙是人,而祖先是天神之理。如果祖先是天神,难道人间的子孙是天上掉下来的吗?第三,黄帝的事迹在两周时期广为流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在《尚书·吕刑篇》、《山海经·大荒北经》、《周书》、《黄帝内传》等先秦文献中均有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的事迹,在《逸周书》[27]、《大戴礼》[28]、《左传》[29]、《孙子兵法》[30]以及秦简[31]等先秦史籍和出土秦简中均有记载。特别是《左传》和秦简,把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作为典型卜兆范例,表明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人知,否则,用它来解释卜兆,谁会相信呢?不仅如此,《史记》载“戎王使由余于秦”,被秦穆公称为“邻国圣人”的由余,给泰穆公讲述中国古史时,开口就说:“自上圣黄帝。”[32]可见黄帝的事迹,在春秋战国时,不仅在中原地区普遍流传,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广为传播了。不然的话,戎王使臣由余,怎会在讲古史时,能信手拈来呢?除上引先秦文献外,黄帝的事迹在先秦文献《易·系辞》、《管子》、《庄子》、《列子》、铲子》、《鬻子》、《韩非子》以及《齐侯(威王)因■敦》铭文中,均有记载。黄帝时虽已发明文字(详后),但尚无已载黄帝事迹的文献流传于后世,人们只有靠口耳相授把祖先的事迹传诵下来,这是很自然的。两周时期,既有那样多的文献记载和史官口头传授黄帝的事迹,证明黄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和部族首领,的确是真实存在过的。第四,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中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汜》时,对于黄帝,虽说过:“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33]他治史的原则是“信则传信,疑则传疑”。尽管如此,但他在撰写《史记》时,仍然把黄帝作为《史记》开宗明义第一篇本纪——《五帝本纪》中的第一个帝王来记载。可见司马迁对于黄帝这个历史人物,还是“信而不疑”,或“信多于疑”来记载的。依据以上四点,笔者认为黄帝不是什么天神,而是中国历史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建立起第一个部落奴隶制国家,由部族首领转变为人王,对中国历史发展曾作山过重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因此,黄帝时代的历史应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尽管文献传抄,确有不乏失实之处,但不能抹煞黄帝个人、黄帝部族和黄帝时代的历史存在。
二、黄帝时代的制作 黄帝是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部族首领,还是一个时代的称号。文献记载黄帝时代有多项创造发明,是否可信呢?我们把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然后再作结论。 (一)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吕氏春秋》载:“仓颉作书”。[34]《世本》云:“沮诵、仓颉作书。”[35]《韩非子》谓:“仓颉之作书也,白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36]《苟子》说:“古之造书者众矣,而苍颉独传者一也。”[37]《淮南子》也说:“昔者仓颉作书。”[38]秦朝李斯编的字书《仓颉篇》,也是由于首句为“仓颉作书”而得名。占人称文字为“书”,“作书”就是造字。司马迁、班固、韦诞、宋衷、傅玄等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在原始文字产生的初始阶段,山巫、史一类人物创造文字,是可能的。有的认为中国汉字的完整体系产生于夏商之际[39],或认为中国文字产生于甲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26458.html

相关阅读:黄帝曾孙之女竟然嫁给一条狗?
黄帝的妻子是谁 黄帝有几个妻子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吴刚是谁?吴刚为什么会在月宫伐桂?
中国汗青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