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林彪是如何从战果中读出廖耀湘指挥位置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核心提示:这份报告与其他报告并无明显差别,林彪听着听着,突然叫了一声“停”。林彪已大步走向铺满军用地图的墙壁,用长杆的尖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就在这儿!”

必做“功课”

辽沈战役打响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每天深夜都要进行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上来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包括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

司令员林彪对战报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的和尚能使用的汽车要分出大小和类别。每份战报几乎都是 千篇一律的枯燥数据。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指挥所一屋子的人中恐怕只有定下这个规矩的林彪和读电报的参谋会用心留意。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重镇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了敌人原以为坚不可摧的阵地,全歼守敌10万余人。之后, 我军不顾疲劳,又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来增援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廖耀湘集团20余万人在辽西相遇,一时间形成了混战。战局瞬息万变,谁胜谁负实在难料。在大 战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无论多忙,林彪都要坚持每晚必做的“功课”。

分辨细节

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读着一份某师上报的战斗缴获报告,那是该师的下属部队偶然碰上的一个不大的遭遇战,他们歼灭了一部分敌人,缴获了一些战利品,敌 人余部逃走。表面上听起来,这份报告与其他报告并无明显差别,林彪听着听着,突然叫了一声“停”。他眼中一下子闪出光芒,欣喜地问周围的人:“刚才念的在 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满是睡意的脸上现出茫然,因为像这样的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只是枯燥的数字稍有不同罢了。林彪扫视一周,见无 人回答,便接连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那儿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他的战斗略高?为什么那儿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他的战场略高?为什么那 儿俘获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一般歼敌略高?”

人们还没来得及思索,胸有成竹的林彪已大步走向铺满军用地图的墙壁,用长杆的尖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就 在这儿!”随后,林彪口授命令,全力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的那股敌人,一定要把它彻底打掉。各部队要迅速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把失去指挥中枢后会变得混乱的 几十万敌军切成小块,逐一歼灭。东北野战军统帅部的命令随着无线电波立即发向了各部队……

抓住敌将

此时的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还庆幸自己在意外的遭遇战中幸免于难,准备和自己的另一支部队汇合。刚刚安全脱身的他来不及休息就急忙指令各部队尽快集结,欲回师沈阳大本营或经辽宁的营口港从海上突围撤回关内。

可是好景不长,追击而来的解放军指战员很快就把他的指挥部团团围住。廖耀湘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脱下将军服,穿上满是油渍的伙夫衣服,由亲信保护,在混 乱中择机逃走。但他们钻来钻去跑了好几天,都无法逃脱。因为满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战士,不断有人高声喊道:“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 湘。”用对方指挥官的长相特征编成的一句“顺口溜”,居然有无比巨大的威力。乔装打扮的廖耀湘只好从俘虏群中站出来,沮丧地举手投降,无奈地说:“我就是 廖耀湘。”

对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被迅速发现、打掉,廖耀湘实在感到不可思议。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做出判断的之后,这位出身黄埔军校又曾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身为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的指挥官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细节决定成败,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相关阅读:林彪在东北战场的“功劳”到底有多大?

核心提示:林彪主持召开东北局会议,认为执行毛泽东关于南下作战的方针有利。林彪作战立场的转变,一则是为摆脱长春地区的僵持;另一个原因,就不能不说是 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强大影响,因为南下作战毕竟是毛泽东指示过的战法。这也就是说,即使林彪决定南下作战时,他对攻占锦州的战略认识,还是被动的。

研究辽沈战役,不能不谈林彪;谈辽沈战役中的林彪,又不能不谈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已沉寂五十多年了,毛、林的关系依然是个较敏感 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曾被人们颠来倒去,执论之不同,有如天渊之别。近二十年来,对林彪的评价渐趋公允。一九八三年陈云曾说:“林彪作为四野的 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不必否定。”一九八五年,杨尚昆在《红军长征》等史料丛书编纂工作会议上强调:“林彪,他最后走上了叛国的道路。但不能因 为他叛国,就对他一概否定,而不作全面的、历史的评价。林彪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打日本,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还是有功的。”至此,“林彪在东北战场是有功的”遂成定论。九十年代初公演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中,林彪也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

但要说清楚林彪在东北战场的“功”到底有多大,就必须搞清楚林彪在辽沈战役时期与毛泽东的关系。李建国先生的新作《辽沈战役研究》(湖南人民出版 社,1998年出版)在这个问题上用功颇深,细致、全面地分析了作为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和作为东北地区我党我军主要负责人的林彪的历史作用,及两人战 略、战术思想的相互影响,还交代了毛、林关系的历史渊源,而且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辽沈战役研究》谈毛、林的关系,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林彪出任东北局书记和战锦州。

林彪是如何执掌东北帅印的?

中共党的七大后,中央即决定派林彪去山东。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结束,毛泽东指派林彪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九月,赴任途中的林彪接到中央电令,要他 去东北。林彪于是出关,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十月三十一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总司令。此时,我党赴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达二十 人,其中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是中央委员)。东北局成立时,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也就是说,在当时 的东北,林彪是军事工作的第一把手,彭真则是党政工作的第一把手。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 委,集所有正职于一身,彭真则退任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这无疑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人事变动。很多着作提到这个问题时,一般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东 北地区党的领导”一句话轻轻带过。李着以为这种解释未能服人,林彪的擢升另有原由。

首先,是毛泽东的信任。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始于井冈山时期。当时内部斗争的核心是关于党的领导问题。毛泽东主张党管一切,实行党的绝对领导。而一些人 认为这是家长制,是“书记专政”。就连朱德也认为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一时反对毛泽东的人占了上风,毛泽东不得不提出辞去前委书记的书面意见。当 日,林彪就写信给毛泽东,明确地反对毛泽东离开前委,而且要求毛泽东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当时,林彪是惟一写信支持毛泽东的人,加之 林彪在反围剿中表现突出,毛泽东对他的好印象就更加深刻。以致长征途中,林彪对多走路不满意,又写信给毛泽东,提出由彭德怀出任前线指挥时,毛泽东还以为 林彪是受了彭德怀的鼓动。对于林彪经营东北,毛泽东表现出高度的信任,他曾明确地对罗瑞卿说:“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 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日和二十二日,林、罗、刘电报毛泽东,决定南下作战。毛泽东回电予以肯定。至此,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实质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解决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在战锦州之前还曾于八月、十月两度犹豫,八月给中央的电文还对关内的兄弟部队提出了一些不适当的要求,此时毛泽东对南下作战问题已态度 强硬,回电驳斥直用“很不对”、“甚为轻率”等语词,林彪因而警醒,承认了错误。十月的犹豫是因敌情变化,蒋介石在葫芦岛增兵。此次罗荣桓据理力争,主动 说服林彪及时改变主意,从而将作战目标继续定在攻打锦州上。“历史也已证明,林彪这次犹豫、动摇,确实是一个不正确的举动,不过好在这犹豫、动摇没有造成 后果,否则将会留下历史的遗憾。”(《辽沈战役研究》第218页)那么,在作战方针决定之后,林彪为何又产生动摇呢?首先,林彪对大城市攻坚战有一种潜在 的恐惧心理,他曾于一九四七年夏季和一九四八年五月先后指挥攻打四平、长春,均告失利;其次,林彪对毛泽东提出的“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心理准备不 足;再次,由于敌情变化,形势也的确越来越严重。好在东北战场的林彪背后,站着强大的毛泽东。

辽沈战役以我军全胜告终,林彪也因此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的历史地位,但林彪在“战锦”问题上的表现,是否也在毛泽东的心里投下了一些阴影呢?毛泽东于一九六三年写下的《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 有这样的句子:“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是否包含了对林彪的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是否又对以后的中国历 史产生了某些影响呢?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话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20432.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