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义,黄克诚的建议对中共中央下决心派重兵进军东北的决策,无疑是起了一定的作用。黄克诚生前也曾说过,中央当时已决定派部队到东北去,但派10万人这样多的部队,还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黄克诚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早耕,原题:黄克诚将军从苏北到东北
一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奉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率三师主力一部由苏北开赴淮南津浦路西与新四军二师汇合,以阻止国民党桂系部队东进。当黄部赶到淮南津浦路西时,国民党军已抢先一步接收了津浦路沿线徐州、蚌埠等城市。黄部在淮南逗留一段时间,便又奉命返回苏北。在回师苏北途中,黄克诚在中央华中局机关看到了华中局刚刚收到的由中共中央转发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向中央所汇报的东北情况的电报,知道我军已有少数部队进入东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黄克诚请时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给中央发电报,建议中央立即派10万大军到东北,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要决心进军东北。
但饶漱石对黄克诚的这一建议不予理睬,不同意给中央发这个电报,说要发你就在三师电台上发。但三师电台功率低,直接发报延安难度大。最后经饶同意,黄借用华中局电台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和军委发电报,提出他对当前局势及军事方针的意见和建议:
一、蒋介石对和平谈判毫无诚意,只是以此作为欺骗人民、麻痹我军和拖延时间之手段,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发动全面内战,因此我们不能对和谈抱有幻想,应当立足于打,在与蒋和谈的同时,应集中精力准备决战。
二、取得连成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有利于进行长期斗争。因此在军事部署上,建议尽量多派部队去东北,至少5万人,能去10万人为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东北总根据地,支援关内作战。
三、关内以晋、绥、察三地区为第一战略根据地,以山东地区为第二战略根据地,集中主力,消灭敌人。其他各地区则作为这两大战略根据地之卫星力求局部决战胜利。不可能时,即以游击战争长期周旋。
四、为执行上述方针,建议从山东调3万至5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3万至6万人去山东。
9月15日夜,刘少奇看到黄克诚9月14日由淮南发给中央的这份电报。
此时,毛泽东正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延安负责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全面工作的刘少奇,深知黄克诚其人,不仅能征惯战,而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颇有真知灼见。中央虽已决定派部队到东北,但至今还没有人提出派10万大军去东北,黄克诚不但首先提出派这样多的部队,而且连调动部队的具体方法——山东主力去东北、华中主力去山东,都想好了。这不能不引起刘少奇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9月19日,刘少奇在取得远在重庆的毛泽东的赞同后,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有计划地陆续向东北派遣军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7092.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